第64章 風系魔導師

  第64章 風系魔導師

  明朝,洪武十三年。💘😂 ➅❾𝓼𝐇ย𝕏.ℂㄖ𝕄 🌷💲

  看到李景隆屢次逃走,李文忠連忙向朱元璋行禮請罪:「是臣教子無方,讓朝廷蒙受如此損失……」他心中大嘆,九江啊九江,平時看著好好的,沒想到遇到事情了會是這般情狀。打敗仗也就算了,怎麼就丟下士兵逃跑了呢?還不止一次。整整六十萬大軍啊,刨去戰死的,剩下就這麼一盤散沙,不是被俘,就是逃跑。這樣一來,他日後必將難以獲得信任,難以率兵打仗。可一個武將,如果只是練兵,又有什麼價值?

  周圍的同僚們都默默在心底同情他,好傢夥,實在是家門不幸啊!不幸就算了還倒霉,被天幕直接放出來了。

  朱元璋扶起了他,他對這個外甥一家的感情畢竟不一般,也沒有怪罪李文忠。只是道:「朕不會為沒有發生的事情降罪於人,不過,」他話鋒一轉,「九江還是得好好歷練一下了,不能到時候真成了這般模樣。」

  李文忠趕忙謝恩,心中也暗暗發狠:等我回去,就把這個小兔崽子丟到邊軍好好歷練上幾年再說!

  曹國公府,李景隆接連打了好幾個噴嚏,不過他也沒有放在心上。還在疑惑,爹這次進宮是幹嘛去了,好像幾位公侯府上也去了人,這都有會兒時間了,爹他什麼時候回來啊?

  唐朝,貞觀年間。

  看著天幕中燕王一路高歌猛進,幾位將領不由讚嘆連連,欣賞之意十分明顯。但不一會兒,又有些嘆息。

  李靖看著神跡中,燕軍攻破城門的畫面,道:「燕王確實智勇有大略。不過,燕軍的問題也很大,燕王究竟是一地諸侯,而非四海共主,治下人手有限,難以占據那些打下來的城池。」

  貞觀眾臣紛紛點頭,作為開國大臣,哪怕不是武將,他們也對軍事有所問題,也是內政治理的問題。

  李績也道:「燕王若成功登位,必然是一路直取京師。」

  【但朱棣也沒有一路順風順水下去,他遭遇了一場大敗。

  九月,盛庸以平燕將軍一職代替李景隆統兵,並再次占據了德州。

  十月二十七日,朱棣奇襲滄州,活捉了徐凱,滄州也被攻破;十二月七日,又在滑口打敗了盛庸麾下的大將孫霖。

  時間來到十二月二十五日,朱棣和盛庸在東昌展開大戰,他沒預料到盛庸有大量火器,同時平安軍也及時趕到,與盛庸一同將燕軍合圍。於是,燕軍大敗,戰死數萬,大將張玉也在此次戰鬥中戰死。朱棣突破重圍,方才沒有遇險。

  而回北平的路上也並不順利。二十七日,燕軍退到館陶,吳傑、平安卻從真定截住了退路。燕軍一時前後失據,直到建文三年正月初五,才得以返回北平。

  此次會戰,朱棣幾次身陷險境。這與他喜好衝鋒在前、身先士卒的作戰方式是分不開的。這種方式固然鼓舞了士氣,但也對他自己造成了不小的風險。】

  明朝,洪武十三年。

  兄弟幾個略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朱棣。

  楚王朱楨心直口快:「四哥,你是要打天下的。戰場上刀劍無眼,你衝鋒在前,若是有什麼萬一,那勝利了又有何用?我輩正應愛惜自身才對。」

  朱元璋和朱標看他的目光也有些不贊同。略過朱棣這是造反不提,估計平時打仗朱棣也是這麼個風格。這怎麼能行?在他們心裡,終究是自家人更重要。

  朱棣卻不依:「爹,大哥,還有老六,你們不用看我。」他的眼神閃亮,「我是主帥,士卒是我部下,但也是我的同袍啊!世上豈有丟下同袍獨居後方的道理?

  明永樂年間

  朱棣忍不住落淚。

  張玉大自己十七歲,對他十分呵護。

  還將他的女兒張氏嫁給自己。

  (張玉的女兒嫁給了朱棣,是昭懿貴妃。張玉的孫女嫁給了朱高熾,是張敬妃。)

  每次出征,張玉都會充當先鋒,奮鬥在第一線。

  對他忠心耿耿。

  對於朱棣來說,損失張玉就是損失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張玉可是他的王牌將領啊!

  就如同太子朱標身旁的藍玉。

  可抵千軍萬馬

  欠張玉的,他只好在張玉的兒子身上去彌補了。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看著天幕中朱棣帶頭衝鋒的場景,不由回想起了唐朝建立前自己帶兵征戰的時候,頓時心生期盼:「克明啊,朕……」

  杜如晦立刻打斷他的話:「不,陛下,你不想。」乾脆利落,房玄齡等人也連連點頭。

  陛下,你就別想搞什麼帶頭衝鋒了。我大唐將領還少嗎?

  李世民有些怏怏不樂,不過轉頭又想起來另一件事情:「這火器是何物?聽名字似乎是與火箭(在箭上裝上火把)有些相似。不過形制與火箭大有不同。」

  天幕雖然只是一帶而過,可畫面中還是出現了火器的身影,看樣子大約有兩類。一種是士卒手中持有的細長的中間凸起的筒狀物體,用火點燃這個筒狀器物連在外面的繩子,就會發射出疑似鐵彈的小球;一種是架在城頭,體型更大,也是筒狀,同樣是點燃繩子,會射出石塊鐵塊,作用有些類似投石機。但這二者的威力看起來都比他們所知的器械大不少。

  「可以讓工部先從外形開始仿製。」房玄齡道,「且這火器與火、爆有關,也可以從這方面嘗試。」

  長孫無忌補充:「臣看到這火器的發射物是從前方填充的。」

  魏徵也道:「陛下,或許可命人尋訪民間,或可有所發現。」

  李世民全部同意了:「善。」

  同樣的疑問也出現在漢朝。

  劉邦和劉徹都頗為興奮,文臣武將們亦然。他們還看到了明朝的一種埋在土裡的火器(地雷,朱棣在白溝河遭遇)。也都紛紛開始研究。

  宋朝。

  趙匡胤等人看著明朝火器的威力,更堅定了要大力發展火器的決心。

  【建文三年二月十六日,朱棣再次率軍南下。三月二十二日,在夾河與盛庸再次相遇。此次,譚淵戰死。

  第二天,兩軍再次展開戰鬥,起初各有勝負。後來突然颳起東北風,燕軍乘風殺敵,盛庸損失數萬,於是敗走德州。

  朱棣乘勝追擊,用士兵分散取糧草的消息引誘平安、吳傑二人。隨後,三月初九,兩軍會於藳城,十日展開了激戰。此次戰鬥,燕軍斬首六萬餘人,平安。吳傑逃回了真定。

  這兩次戰役樹立了燕軍的赫赫威名,此後,不少城池紛紛主動投降,勝利的天平開始徹底倒向了朱棣。

  但燕軍的巨大短板也逐漸顯露,那就是人少,人太少了!雖然燕軍基本上是屢戰屢勝,但由於人少,反而不能及時鞏固勝利,往往是打完又離開,能夠完全駐守的也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個郡。】

  明朝,洪武。

  殿內眾人看到天幕指出的問題,並沒有驚訝。因為這是很明顯的問題。

  建文帝朱允炆為什麼隨意削藩?除了他自己的頭腦和手腕的原因之外,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藩王勢弱。與中央朝廷相比,藩王勢弱的不只是兵馬,還有各種各樣的人才、乃至治下的百姓數量。現存的兵力、治理的人手、獲得的物資、戰爭的潛力都遠不如中央,正常情況下,自然也根本不可能有與朝廷敵對的力量。由此,建文帝自然就放心大膽地動手了。

  只不過,他沒有想到,燕王的水平和他的水平,也形成了鮮明對比就是了。

  「要南下了。」徐達道,這是燕王獲得勝利的最好的選擇,既然眼下無法擴張,那不如直搗黃龍,到時候也就不存在鞏固地盤的問題了。況且,燕王起兵,為的不也正是這個嗎?

  【面對現在的問題,朱棣決定直接南下,直取京師。

  不少人都為他帶來了消息:京師空虛,眼下正是好時機啊!這些人都是從京城過來的、被建文帝罷免的官員。

  道衍和尚姚廣孝也極力建議朱棣直取京師,並且不要在乎路上的城池。

  十二月初二,朱棣再次率兵南下。這一次,便是直取京師,踐祚稱帝!】

  明朝,洪武十三年。

  要南下了啊!所有人都明白,最終時刻不遠了。不少人心中估量著,現在是建文三年年底,按現在的情況,說不定四年年底之前就打到京師了。

  朱元璋悠悠道:「又是這個道衍和尚啊,咱記得天幕先前說他被你配享太廟了。」

  朱棣渾身一抖,趕忙道:「兒臣現在還未見過此人。或許是他於文治頗有能效,才在後來進了太廟。」

  朱元璋輕哼一聲,把注意力又轉回了神跡上。

  ——

  漢朝,元朔元年。

  劉徹將興致勃勃的目光移向衛青:「關內侯,你覺這位燕王此行如何?」

  衛青沉吟:「倘若一直保持先前水平,一路直取京師而不戀棧城池,或許不過年中便可奪下京城。」

  劉徹又問,「那愛卿覺得,前面那些所謂京師官員所說的京師空虛,是真是假呀?」

  衛青道:「應是真的。自燕王起兵開始,建文帝一直在往燕王方向增派兵馬,從耿炳文的十三萬,到李景隆先五十萬後六十萬,加上各方不能動的駐軍,那明朝的京師當已無太多兵力可以調動了。況且,燕王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十二月十二日,燕軍到達了蠡縣。

  朱棣於是派部將李遠率領一支輕兵當做前哨,前去探路,又讓朱能率領輕騎千人去往衡水。

  朱棣再次南下的消息傳到京師,朱允炆便敕令駙馬都尉梅殷鎮守淮安,招募淮南民兵,號稱四十萬人,以期扼制朱棣。

  四年正月,朱允炆又派遣魏國公徐輝祖帶上京師一部分部隊前往山東增援。】

  明洪武年間

  「嗯?」徐達沒有想到,除了李文忠看到了李景隆外,自己居然還看到了長子徐輝祖。為什麼吃瓜會吃到自己頭上?他不想看到自己家的人,一點都不想啊!

  其他人沒有糾結徐輝祖。左右現在也才剛剛派出去,還看不出什麼情況來,況且,已經有了李景隆珠玉在前,徐輝祖就算怎麼樣他們也不會太過在意了。他們現在只是想到一個問題,朱允炆派人守著淮安,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真的有用嗎?

  現在已經知道朱棣最後贏了,但有一個現實的問題:京師在南方,且附近大量水域。朱棣並沒有水兵,那麼他一定沒有或者是儘量少的水上作戰。可淮安附近就是大量河流湖泊。或者說,他從什麼地方得到了水兵?哦,那不就又是二五仔嗎?

  【李遠帶兵到了藁城,在此與德州守將葛進率領的一萬多名馬步兵交戰,大敗葛進,殺死四萬多人。而到了衡水的朱能則遇上了平安,同樣大敗平安,還俘獲了指揮賈榮。

  於是,燕軍直下館陶。接著在十二日渡河後,一連攻克了東阿、東平、汶上和兗州的單縣。

  二十七日,燕軍抵達了沛縣,指揮王顯見燕軍到來,直接開門投降。

  朱棣沒有停下,他的附近還有南軍駐守,何福、平安、陳暉在濟寧,盛庸在淮上,這顯然對燕軍是一個威脅。他需要讓他們短期內無力威脅自己,因此,朱棣打算截斷南軍的糧草。

  二月,朱棣派遣蒙古將領款台率領十二名騎兵前去偵查。他們到達鄒縣,發現了南軍運量的三千人,於是款台帶人直接飛馳衝進南軍的營陣,大聲喊道「燕王的大軍到了!」這三千人頓時慌亂潰散。

  二十一日,燕軍攻打徐州,城內的兵卒出城後被打得大敗,於是選擇堅守不出。

  但這還不夠。為了讓城內守軍完全不敢攻擊燕軍、製造一個安全的後方,朱棣於是先埋下伏兵,又讓人引誘城中士兵外出。多次後,城中士兵完全喪失了出城的勇氣。

  朱棣沒有再管徐州,接著南下。】

  明朝,洪武。

  「朝廷軍隊士氣已散啊!」徐達搖頭。或許一些有大將坐鎮的軍隊,如盛庸、平安手下的隊伍還好,但是這些地方州府的駐軍,甚至是駐軍將領的軍心士氣卻早已在燕王的盛名之下動搖了!「燕王在軍事方面當真是天縱之才!」

  不怪這些守將們有些直接開門投降,實在是朝廷沒有做出什麼有力的回擊,燕王又近在咫尺,況且這終究是天子家事……不少人想到這一段,只不過沒人敢說出來。萬歲還在呢!雖然現在萬歲看起來好像沒什麼情緒,但是大家還是很害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