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李景隆

  第63章 李景隆

  唐朝,貞觀三年。

  尉遲敬德感慨,「這是什麼火上澆油的操作啊!」

  不過,他也清楚,面對九千精兵,怎麼可能不派兵救援呢?只不過是建文帝這一方沒有人想到這九千人會敗的這麼快,而朱棣又判斷的如此精準罷了。

  不過,「這燕王,當真是有將帥之能啊!」他最終總結了一句。

  李世民贊同,「耿炳文怕是要敗了。」一方面,燕王士氣正隆,且自己和麾下將領都頗有能力;另一方面,建文帝調動軍隊也需要時間,現在真定到底聚集了多少兵馬,這些兵馬的狀態又如何?

  【占領鄚州後,朱棣與手下商量怎麼對付耿炳文。張玉覺得,對方人數雖多,但都是剛剛聚集、內部混亂,正應該乘勝直搗真定。朱棣同意了。

  哦~這個時候,一個小禮包,第五個二五仔出現了!

  耿炳文的部將張保跑過來投降。他不僅投降,還帶來了最新消息:耿炳文現在只有十三萬人,而且分別駐紮在滹沱河南北兩岸!

  朱棣讓張保回去,假裝自己是逃出來的,並且告訴耿炳文雄縣、鄚州已經慘敗,燕王現在正在磨刀霍霍向真定了。】

  明朝,洪武年間。

  殿中,耿炳文也在此處觀看天幕。

  看到這裡,他不禁冷汗涔涔,連聲嘆息:「我要敗了。燕王對軍事實在是造詣高妙。」

  「啊?」蜀王朱椿滿臉疑惑,他不明白,怎麼耿炳文就要敗了呢?明明是四哥出問題了吧?耿炳文有十三萬人,四哥肯定要奇襲,而奇襲不就是要秘密地、不走漏風聲嗎?

  朱元璋看向傅友德,示意他解釋。他自己則是看著朱棣,仔細打量。看來以往咱還是小瞧了這個四兒子的軍事天賦啊,這腦子,一下就想到了這種方法。

  朱棣露出了一點自得的微笑。

  傅友德無奈,只能認真講解:「只有知道燕王殿下要打過來了,炳文才會將兩岸的軍隊合營一處。而只有合營一處了,燕王殿下才能一舉殲滅,避免打到一半被對岸的軍隊襲擊、或者對岸的軍隊撤離。」

  【耿炳文果然把南營調到了北岸。

  二十五日,朱棣親率數千騎兵繞道到達真定城西,攻破南軍第二個營。

  耿炳文果然出城對戰,而張玉、譚淵、朱能等人奮力戰鬥,牽制住了耿炳文。此時,朱棣率領一支騎兵閃現到了耿炳文背後,前後夾攻,耿炳文大敗,想退回城內。

  但怎麼可能?朱能率領三十人的敢死隊,一直追到了滹沱河東。此時,耿炳文雖然還有數萬人,但軍心渙散,朱能大喊著沖向南軍,對方就開始潰散,相互踩踏,有三千餘人投降。

  這一戰,朱棣俘虜了顧成,隨後顧成投誠,朱棣就把他送到了北平,輔佐世子朱高熾。

  耿炳文最終還是逃回了真定,閉門固守。燕軍打了三天都沒能攻破,便也退回了北平。】

  明朝,洪武年間。

  武將們紛紛看著朱棣,眼神中是讚嘆和欣賞。

  以往雖然知道燕王有軍事之能,但在平日裡的展現,又怎麼抵得上實際戰爭中的表現呢?現在燕王還沒有就藩,也就還沒有參與戍邊戰爭。因而,他們也是通過神跡才真正了解到燕王的天賦有多好。

  這一系列戰鬥中,朱棣展現出來了他對於戰場整體的把握,同時,他個人果斷堅決、敏銳洞察的特質也顯露出來。還有就是,獲取情報信息的多種多樣……

  朱棣驕傲地挺起胸膛,反正他爹現在也不會揍他,他自己又這麼厲害,他驕傲,他自豪!

  【接下來,一個人登場了!】

  各朝代的觀眾們不由坐直了身體。

  是救星?還是什麼二五仔?

  【他,是薛丁格的……】

  雖然沒有聽說過薛丁格這個詞,但是天幕講出來後,所有人都神奇地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

  明朝,洪武十三年。

  此時,曹國公李文忠尚在人世,備受朱元璋信任。自然,他也是坐在殿內與朱家人一同觀看神跡的大臣之一。不知怎麼的,他突然有股不好的預感襲來,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哆嗦。

  旁邊徐達注意到了他的一抖,低聲問:「怎麼了?可有什麼不妥?」

  李文忠搖搖頭,剛剛的感覺來的突然,又一掠而過,沒必要再提起。

  二人便接著看著天幕。

  某個建文帝朱允炆的時空。

  「朕怎麼覺得不太對?」建文帝看向左右的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他感覺有點慌,雖然已經知道自己最終輸給了四叔,但是現在這種感覺卻是與之不同。

  【此人在後世中評價模稜兩可。

  有人認為他就是朱棣這一方最大的二五仔,有人則認為他不是二五仔,只是傻而已。不管怎麼說,他參與了其中,主打就是一個陪伴。

  他就是我們的曹國公,李景隆。】

  「咣當」,現任曹國公,李景隆之父李文忠險些從椅子上跌下去,左右徐達、湯和二人急急扶住他,才避免了慘劇的發生。

  「我兒,我兒……」李文忠想不通。現在李景隆還在讀書,讀的也很好,深得朱元璋的看重。如果說他是二五仔,他現在看起來也沒有和燕王走得近啊?須知,神跡降臨前,燕王是要於今年就藩的,日後又如何與京城官員密切交往?但如果說他就是傻,現在也實在看不出來啊。

  此時,曹國公府上,李景隆打了個噴嚏,又接著認真閱讀起兵書來。

  視角回到宮中。

  一群人在不約而同地打量打量了李文忠後,又默默地、悄悄地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沒有管他們,只看向李文忠,安撫道:「保兒(小名)啊,放寬心,九江也是我看著長大的,他一心為君,能力目前看在年輕一輩中也是有目共睹的。許是日後出了什麼差錯也未可知。」

  李文忠鬆了口氣,連忙謝恩。

  【耿炳文戰敗的消息傳到京城,建文帝開始有些擔憂。

  這時我們的黃子澄同學站了出來,安慰他「勝敗乃兵家常事」,並舉薦了李景隆。雖然齊泰極力反對,但並沒有什麼用。

  →

  三十日,李景隆被任命為大將軍,建文帝親自為他送行,接著又把耿炳文召回了京城。

  這一系列操作,都讓整個戰場的進程變得更加絲滑。】

  天幕中出現一個寫著朱棣名字的小人,頭上冒出幾行字來:「九江,紈綺少年耳……是趙括之續也!」

  【九月十一日,李景隆到達了河間,此時他手下的兵力達到了五十萬。這一駐紮就等到了十月二十一日。在此期間,朱棣用計奪取了松亭關,又奪取了大寧的兵馬,他的兵力接近十萬人。

  十月二十一日,李景隆見北平守衛空虛(朱棣留了一萬人),便兵分兩路,一路進攻北平,一路守在鄭家壩等待朱棣。

  他覺得自己這是絕妙的圍點打援之法。

  但問題是,朱棣真的沒有料到嗎?這又如何不是朱棣的「把包袱拋給敵人」、以北平為誘餌呢?】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棣看著天幕中自己做出的一個個決策,思考之餘不由心潮澎湃。他是有很強的軍事天賦的,雖然現今尚未就藩,不如那個多年後的自己老練敏銳,但同樣一點就透。他的心中在高聲吶喊:我要贏了!李景隆,要輸了!

  同樣看出來這一點的人,在場有很多。朱元璋,徐達、李文忠、湯和……

  明朝的開國名將現在有很多還活著,並且都聚集在了這裡。以他們的眼光,加上神跡中朱棣先前的每一步,沒有人會覺得這是李景隆足夠天才,這是燕王的誘餌!

  李文忠看著天幕中神采飛揚、興高采烈的兒子,不由想閉上眼睛。看來,九江雖然確實讀書很好、理解也不錯,但還是缺乏真正的歷練——與那些足夠優秀的將領對戰的歷練。他不缺歷練,但都只是練兵、掃蕩土匪而已。

  「把包袱拋給敵人?」徐達注意到了這句話,不由大為感慨,實在是字字珠璣有易於理解!北平是燕王的大本營,是軟肋,是包袱。當燕王背著它,必然行動受限。那麼,把這個包袱拋給敵人呢?那敵人必然不可能放棄,反倒是燕王得到了主動權、更加靈活。

  「不知是何人提出,可堪為大才!」朱元璋同樣讚嘆。

  【十一月初四,朱棣率兵返回北平。此時,天氣十分寒冷,夜晚河水結冰。朱棣便趁夜渡河,直接幾百了李景隆的先鋒部隊。

  其實在這裡的李景隆部隊早就出了問題。準確來說,是主帥出了問題:李景隆怕了。

  他自從開始進攻北平,就命令士卒早晚都要戒嚴,持槍立於冰雪。這樣一來,不少士卒凍死,剩下的人的肢體也受到了影響。這樣一來,戰鬥力就打了折扣。

  初五,燕軍和李景隆在鄭家壩會戰,張玉等人直接把李景隆打到了北平城下,而城內守軍也趁機而出。

  沒錯又是一次兩面夾擊,李景隆也不出意料地敗了,他潰逃到德州。】

  漢朝,元朔元年。

  衛青看著投影中李景隆從意氣風發到潰逃南撤,道:「主帥的能力重要,但心態也很重要。哪怕是一時的心態變化,都會對整個軍隊和戰局產生影響。」李景隆產生了畏懼之意,或許不是畏懼,只是過度警惕,但已經心態失衡了。

  漢武帝劉徹頗為贊同:「一將難得啊!」想他登基以來,一直想要征討匈奴,但一直失敗。一大原因就是沒有一個靠譜的將領啊!滿朝這麼多人,都是能力不足之輩!好在,現在有了衛青,龍城大捷可謂是打出了漢朝的氣勢,日後他必然能消滅匈奴,創造史書上都沒有的功業!

  想到這兒,他看向衛青的目光就更親切了。

  【建文元年就要過去了。

  剩下的時間中,十二月二十四日,廣昌開城投降燕王。】

  同時燕王再次使出離間計,使建文帝削淮陰侯吳高爵位,貶謫廣西。於是,遼東就剩下了無所作為的楊文。】

  明朝,洪武十三年。

  看到這裡,所有人都搖頭嘆氣。

  這都第二次了,朱允炆又一次上當了。這麼簡單的離間計,不過是燕王給吳高寫了封信,極力讚揚吳高而貶低楊文,又故意裝錯信封寄給二人。二人收到後上報,建文帝就對吳高產生了懷疑……這個離間計和之前離間卜萬有什麼區別!同樣的當,你能上第二次?同樣的坑,你踩了又踩,當真是不知該怎麼說才好。

  或許普通人這樣的並不少見,但你是皇帝啊!

  再一次,所有人又悄悄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神情並不好看,但居然還算平和。或許是從前面建文帝的種種行為,已經看出來這個孫子實在不怎麼樣,現在他都沒有因為此事而太過生氣。

  憤怒是有的,但不是對於朱允炆怎麼能做出這麼蠢的事情而生氣,而是對於那個自己怎麼就選了這麼個不堪雕琢的朽木當繼承人!咱教他了六年,又在死前給他把路都鋪好了,他怎麼就能作出這些事兒來!恐怕,沒有老四造反,這大明都要走下坡路了,到時候自己在地底下都不能安心。

  想到這兒,他吐出一口氣,又扭頭重重的瞪了一眼朱棣,小兔崽子!

  朱棣摸不著頭腦,他爹不是已經不打算打他了嗎?怎麼又對著自己生氣?算了,不管那麼多了,反正看起來,日後不管誰登基,他這個好侄兒都別想當皇帝了。

  【時間來到了建文二年。

  打一開年,燕軍就勢如破竹。

  正月初一,蔚州投降;二月,保定投降;二月初二,燕軍進攻大同。

  四月二十四日,燕軍和六十萬南軍與白溝河附近會戰。此次戰役中,朱棣幾次遇險,同時又有大風颳斷李景隆帥旗的奇景出現。

  最終李景隆戰敗,向南撤退,逃到德州,且所有輜重都被潰兵丟下。】

  二十七日,燕軍進攻德州;五月初七,李景隆逃往濟南;初九,燕軍進攻濟南,李景隆再次逃走。六十萬大軍被丟的一乾二淨。十月,朝廷召回李景隆。

  與之相反的是,這一系列戰鬥中,燕軍繳獲了大量糧草物資,還補充了兵員。

  從這方面來說,李景隆也不是主打陪伴了,他明明還是個運輸大隊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