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劉文靜

  第44章 劉文靜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對於李淵這樣給李世民封官賜爵的做法,康熙是不贊同的,當初讀史書的時候就不是很贊同。

  李世民當皇帝當然沒問題,但是從李淵本身來說,他不應該給李世民這麼大的權力——確實,李淵也在對李世民的權力進行各種限制,但效果都不是很大,或者說,有時候限制進行的太晚,該撈取的力量、收攏的人脈李世民都已經做完了。

  為君者,就應該懂得朝堂平衡。

  而為臣者,就應該明白君父的道理。

  當然,在清朝中,看到這一幕後心有感觸的可不止康熙,他的兒子們也都各有感想。

  【而除去外在的功績外,武德二年,李世民嫡長子誕生,名承乾,字高明。

  關於李承乾的名字,一說是因為當時李世民居住在承乾殿,因而以此為名;一說是唐高祖李淵所取,寄託了他的期許。】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的表情一下子有些奇怪。承乾,承乾,雖然如今大漢並沒有這麼一個宮殿,但乾這個字也已經可以指代君主。若以宮室為名,那同樣體現出起名之人的心思;若是李淵所取……你不是看起來還是很堅持李建成繼位的嗎?

  董仲舒此時也在場,見此,嘗試對此進行解釋:「陛下,乾為天,同樣可以指父親,承乾之名未必不是希望他能夠繼承父祖之風……」

  雖然有些牽強,但說不定當時起名的時候,大家其實什麼多餘的想法都沒有,只是單純給孩子起一個好名字呢。

  【同樣在武德二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劉文靜死了。

  劉文靜是誰?是從太原起兵時就跟隨李氏的元老,地位穩固。

  同樣從太原起兵時就在場的還有一人,那就是裴寂,而就在起兵之前,裴寂就與李淵私交甚好。】

  「功臣之間要出矛盾了。」一人順嘴道,顯然劉文靜干不過裴寂。

  「不止吧,我記得,這個劉文靜好像在太原的時候就和唐太宗走得比較近……」又一人道,與前面那人意味深長地對視一眼。

  【武德二年,劉文靜隨李世民鎮守長春宮。

  同樣是起兵功臣,裴寂在李淵入主長安、建國稱帝後,在中樞要職風生水起,而劉文靜的地位卻不如裴寂許多。於是,劉文靜心生怨言,在朝堂上與裴寂針鋒相對,二人之間矛盾漸深。

  一次劉文靜和弟弟劉文起喝酒,口吐怨言,聲稱必要斬殺裴寂,還拿刀砍廳堂的柱子;正巧在這段時間,劉文靜宅邸裡面發生了幾起奇怪的事情,劉文起就找來巫師做法,方式是在晚上披著頭髮、口銜刀具。

  更巧的是,劉文靜恰巧有一個失寵的妾侍,見到這些後就告訴了自己的兄長,讓兄長狀告劉文靜謀反。】

  秦朝。

  李斯不由笑了:「正巧有一個失寵的妾侍,還對劉文靜心懷怨恨,還恰巧知道了這所有事情,隨後讓兄長告發劉文靜謀反?」

  這純純是糊弄人呢,哪有這麼巧的事情,要知道,所有的巧合都是精心策劃,這分明就是劉文靜的政敵——可能和李世民有關,也可能只是單純想搞劉文靜——策劃製造的。

  「李淵確實有所偏私。」嬴政道,這確確實實是含著偏心在裡面的,當然,皇帝也確實有這個權力,只要能夠把握好朝局、不損害天下就無甚妨害。

  李斯順勢道:「他遠不及陛下心懷天下,堂皇正大。」這也並不是全在拍馬屁,畢竟皇帝確實對有才有功之人都看在眼裡,獎賞也都公平合理。

  【李淵聽到劉文靜謀反的消息後,就把他交給了裴寂和蕭瑀審訊。

  這兩個人中,裴寂與劉文靜素來不睦,而蕭瑀總體而言倒是一個正直之人,又與劉文靜沒什麼仇恨。

  順帶一提,蕭瑀出身南朝西梁,是梁明帝第七子,娶妻獨孤氏,是獨孤伽羅的侄女,因而與李淵也算是表親,而他的姐姐就是隋煬帝的蕭皇后。

  劉文靜面對審訊,坦誠了自己對裴寂的不忿,以及對自己此時官職待遇的不滿。對此,蕭瑀和李綱都認為劉文靜並沒有謀反。

  而李世民也向李淵求情,認為當初起兵之事是劉文靜先想的計策,完善後才告訴裴寂,結果此時二者地位卻相差甚遠,所以他才會心生憤憤,並不是想要謀反。】

  漢朝,元狩四年。

  「其實有人狀告劉文靜謀反,不論是巧合還是密謀已久,劉文靜自己和他弟弟做的事情就不妥當。」劉徹下了定論,找巫師做法?你是想幹什麼?你到底是在清除你宅邸內的「妖邪」,還是想對什麼人做法詛咒?

  而且,哪怕你真的是在處理自己家的事情,那為什麼你家會有「妖邪」?

  以上這些,不論哪點,都是最高一層的忌諱!

  牽扯到這些神神鬼鬼巫師法術,全家處斬都有可能。

  對於這些事情,在場的文武官員們都是默不作聲,堅決不摻和進去一點。

  「不過,隋唐,南北朝這些家族聯姻確實緊密。」哪兒都能看見楊家,獨孤家,李家,還有這個蕭家,這些人結成的網還真大啊。劉徹心中開始轉動起來,一邊思索,一邊又發出了疑問:「朕怎麼覺得,李世民這話好像有點奇怪?起不到作用?」

  宋朝,開寶元年。

  對於這話同樣感覺起不到作用的還有宋朝幾人。

  「聽了唐太宗這話,難道唐高祖不會覺得劉文靜是在怨怪自己嗎?」趙光美道,雖然確實是在求情,也確實是在陳述劉文靜的功績,但李淵很有可能會產生聯想——這樣的局面是誰造成的?是朕啊!都是朕,任命的裴寂,是朕,任命的你劉文靜!

  你現在覺得對待遇不滿,不就是對朕不滿嗎?你是想說朕任人唯親、賞罰不明嗎?

  趙匡胤緩緩搖頭:「劉文靜這件事情不能單獨看。一方面,他確實和裴寂不和,另一方面,他此時又被李淵任命為陝東道行台左僕射,而武德二年期間,正是劉武周進犯、唐高祖派人阻擋的時候。」

  從李淵的方面講,此時他其實已經開始抑制李世民的力量,把劉文靜派去李世民的陝東道行台擔任左僕射,很難說是為了制衡還是覺得劉文靜是李世民的人、乾脆踢出去;

  →

  而若是將他當做李世民的人,那劉文靜和裴寂不和,在李淵眼中是否就是對自己不滿、是否有李世民的意思在其中;

  再有,劉武周進犯的時候,李淵派了裴寂去鎮守,這無疑是打算擴大裴寂、進而擴大自己的名望,而若是李淵把劉文靜視作投靠李世民,那此時殺了他,有沒有出於敲打李世民的原因在呢?

  「哦。」趙德昭點頭,想了想,又道,「那這麼說來,其實劉文靜抱怨,認為此時地位不足,其實還有對唐太宗當時情況的不滿。」不論他是否站在李世民這一派,總歸他是認為當時的待遇是與他的功勞不匹配的。

  【而李淵的態度是什麼呢?「文靜此言,反明白矣。」

  其實他對劉文靜已經動了殺心。而後又有裴寂的看法,那就是雖然劉文靜確實才智過人,但他性格猜忌陰險,又不知道顧全大局,此時大唐外部的敵人還沒有消除,留著劉文靜就是禍根。

  李淵贊同了這一觀點,隨後將劉文靜和劉文起處斬,並抄沒家產。】

  明朝,洪武年。

  皇子們聚在一起議論此事。

  朱樉道:「其實唐高祖也並不完全優柔寡斷。唐朝開國之前的事情咱不說,就這個殺劉文靜就很果斷。」

  「確實,他主要就是在處理唐太宗和隱太子他們的事情上比較迂迴婉轉。」朱棡分析。

  朱棣卻不完全贊同:「他確實在兒子們的事情上有點婉轉,但同樣他對於隱太子和唐太宗的爭鬥有時候視而不見、冷眼旁觀,特別是在針對唐太宗的一些事情上。」而從這些事情上看,雖然不是自己直接下狠手,但其實還是挺狠的。

  【劉文靜的死,其中夾雜了唐初的政治鬥爭,而很有可能還涉及了李世民、李淵、李建成幾人之間的問題。

  早在武德初年,李家內部的矛盾就開始了。

  當時李世民、李元吉都住在宮內,李世民在承乾殿,李元吉在武德殿後院,和李建成的東宮、李淵的宮殿日夜連通、完全沒有阻隔,而幾人行走宮內都可以騎馬並攜帶刀劍雜物,行禮也只是家禮。

  同時由於草創,李淵的詔令、太子李建成的命令、秦王齊王的告諭文書都一樣能夠發布執行。

  而李淵登基後,寵幸的妃嬪眾多,這些妃嬪與年長的皇子們交好,李建成和李元吉自然沒有放過這個機會,聯結內宮,共同壓制李世民。

  李世民本身沒有與後宮妃嬪接觸,承擔這一職責的是秦王妃、也就是日後的長孫皇后,她盡力在後宮周旋,特別是在李世民征戰在外的時候,「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縫,以存內助。」】

  唐朝,貞觀三年。

  看到當時還是秦王妃的長孫皇后周旋於內,李世民極為感懷,拉著長孫皇后的手眼眶泛紅:「觀音婢,當時委屈你了。」他這個秦王當時不受待見,還能在外征戰手掌權力,而觀音婢為了他在後宮周旋,那些妃嬪又怎麼會給她好臉色?

  長孫皇后笑笑,滿是寬慰和安撫:「二哥何必再掛念這些,如今早已過去。何況,縱使她們與我有不合,但也講求身份,怎會直接作出無禮之事?」

  明朝,永樂十六年。

  朱棣由長孫皇后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徐皇后,一時間不由悲慟:「都說長孫皇后賢德,朕的皇后如何不能稱為一句賢后?只恨天不假年,上天為何要早早地從朕身邊奪走她!」說到動情處,頓時淚如雨下。

  他與妻子自幼相識,相處三年後才締結婚姻,婚後琴瑟和鳴,育有七個子女。可在永樂五年,她就永遠離去,拋下了自己和幾個孩子……至今已經十一年,而按神跡所言,他的年號一直延續到二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為何她要走得如此之早!

  說起來,他的母親馬皇后同樣早早離世,為何上天會如此?

  朱高熾回想起母親的溫情脈脈,同樣淚流滿面。

  朱瞻基也哭了起來,雖然他當時年紀不大,但幼時在燕王府度過,同樣記得祖母的諄諄教誨,溫和的關心……

  【而拉攏後宮妃嬪有用嗎?當然有用。

  後宮妃嬪站在了太子李建成一邊,對李淵進言:「至尊萬歲後,秦王得志,母子定無孑遺。」不僅說李世民的不好,還誇讚李建成:「東宮慈厚,必能養育妾母子。」

  一次、一個妃嬪或許沒什麼,但許多妃嬪多次這麼說,其中還有備受恩寵的寵妃們,李淵自然也就聽了進去。

  加上他本來對李世民的忌憚,李淵更堅定了太子李建成繼位的想法,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恩寵日深,對李世民則漸漸淡薄。

  後宮妃嬪的作用不止這些。

  在見縫插針上,妃嬪的作用是極為明顯的。

  淮安王李神通立下功勞,作為陝東道行台的李世民就給了他數十頃田地。後來張婕妤的父親讓她私下請求李淵把那些地要過來,李淵就寫了手詔。而李神通自然不願意,就以自己受獎在先為由沒有給。

  張婕妤就對李淵說,他賜給自己的土地被李世民搶走了,給了李神通。

  李淵大怒,指責李世民「我詔敕不行,爾之教命,州縣即受」,後來又對裴寂等人說李世民「典兵既久,在外專制」,被那些讀書人教壞了,不是我從前的兒子了。】

  漢朝,元狩四年。

  對於後宮向皇帝索要土地,劉徹倒不意外。

  只不過,李淵與這件事情的反應確實比較有意思。

  「這個淮安王李神通,朕沒說錯的話,他好像是李唐實打實的宗室吧。」劉徹道,實打實的宗室,而不是後來被賜姓之人。

  雖然他們大漢的劉家自己人之間關係也一言難盡,但李淵怎麼也是這樣的風格嗎?

  當然,劉徹只是說說而已。他很清楚,這件事情明顯是李淵在對李世民發難,不論被賜予土地的是否是李神通,李淵都會來這麼一遭。張婕妤只是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否則,李淵想要查清情況、公正處理很難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