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議和,也不應該找我吧?」納敏夫半倚在曾經屬於代王的金交椅上,全無人君之相,闖西曹他們哥仨是拜把子兄弟,我一個外人能做什麼主。」
此時阿濟格的軍隊已經全部退入固關,羅汝才親自帶兵抵達太原,豫北三府也被曹營完全控制。納敏夫僅僅控制一個大同府,兵多糧少,還要仰仗羅汝才從太原運糧過來。他已經趕到了大同,把自己的帥府設在明朝的代王府里。
來見納敏夫的人名叫祝世昌,官居大清禮部侍郎之職。他原本是明軍的一個游擊,帶著三百人投降了努爾哈赤,負責築城、鑄炮,後來漸漸就變成了文官。
在原本的歷史上,祝世昌這會兒應該被發配到吉林去了。原因是四年前他上疏稱,應該禁止將俘獲的女人賣給樂戶為娼。
本來這封奏疏的內容也沒什麼,可沒想到惹得皇太極大怒。因為皇太極早就禁止樂戶存在了,從法律上來說,大清根本就沒有樂戶。當然,實際上還是存在的,否則王爺貝勒們各種吹拉彈唱用的是什麼人,但皇太極總不能挨個抄自己兄弟子侄的家,看他們有沒有逼良為娼吧。祝世昌當然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只是講了一堆絕對正確的大道理。所以皇太極認為,祝世昌根本就是賣直邀名,挑撥滿漢關係。
大清也不是不允許臣子指出問題,但絕不允許把皇上根本解決不了,而且已經假裝解決掉了的問題再提出來。
本來祝世昌是被定了死罪的,但是按照皇太極執法的慣例,先往死里定罪,然後再赦免,顯得「皇恩浩蕩」,祝世昌改判流放,倒是一個叫孫應時的倒霉蛋幫他改稿,被判了死刑。直到多爾袞上台,他才被召回。
但這裡面更深層的問題是,祝世昌隸屬鑲紅旗漢軍,是碩託的屬下,他和他主子一貫都和多爾袞走得很近。當時正趕上岳託病死,多爾袞等人大肆叫嚷要殺光岳託的妻兒,皇太極借題發揮收拾祝世昌,也有打擊他們的意思。
而在這個時空,由於多爾袞之死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祝世昌沒上那封作死的奏章,所以依舊官運亨通。
祝世昌此番來大同,是為了執行皇太極交給他的任務:和納敏夫和談。
雖然早就知道納敏夫是明軍夷丁出身,漢化程度很高,但是皇太極還是認為,納敏夫關心西藏、蒙古、西域事務,麾下網羅了大量來自這三地的低級貴族,他的利益訴求,應該和其他三大反王是不一樣的。
皇太極畢竟只是一個十七世紀的皇帝,在他看來,納敏夫這個蒙古人不可能和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這三個漢人一條心,是可以分化利用的。
前不久,羅汝才剛剛做了一件事情:將老回回馬守應、革里眼賀一龍騙到洛陽,軟禁起來,吞併其軍隊。
馬守應、賀一龍這二位,在汝寧待著,都快被人忘記了。之前反王聯軍和明軍發生小規模衝突,他們出兵參戰了,後來羅汝才攻打河北,馬賀二人也各自派出數百人支援。他們有了汝寧一府之地安身,已經很滿意了,只想待在這裡做聽調不聽宣的土皇帝,羅汝才要抗清,他們為了顧全自己的名聲和江湖義氣,也出些力氣,如果清軍打到汝寧來,他們也當然會拼命去打,但既然清軍沒來汝寧,他們當然便不會賣力了。
馬賀二人的道德水平不高不低,就是正常軍閥的正常心理,而且還挺講義氣的。但是,他們和曹營的矛盾是無法避免的,汝寧府的文職官員都是羅汝才委派的,曹營內部也對於用汝寧府的錢糧供養回革二營也頗有微詞,這件事早晚得解決。
於是,羅汝才藉故將馬賀二人騙到洛陽來,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禮數極為周到,金銀財寶流水價奉上。但他們的軍隊被已經投靠了羅汝才的趙應元和王得仁拆散,或編入曹營,或遣散務農,回革二營正式成為歷史,馬守應和賀一龍從此不能離洛陽一步。
祝世昌用這件事和王瑾「逼走海外」來遊說納敏夫,表示等到清朝滅亡,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遲早得對他來這麼一出。
納敏夫倒不在乎這些,他倒覺得羅汝才太過心慈手軟,有曹操的詭詐,卻沒有曹操的剛狠,終非做大事的人。現在大家不是當年的綠林好漢了,而是爭奪天下的諸侯,誰殺誰都天經地義。另一時空的李自成能直接斬殺羅汝才和賀一龍,羅汝才對馬守應和賀一龍卻還要顧全義氣。你都吞併人家軍隊了,還講什麼義氣,反正已經狠狠地得罪這二人了,還不如直接得罪到底。
不過,納敏夫也很欣賞羅汝才這種「婦人之仁」,政治鬥爭,還是要有規矩的,規矩是強者吃人的工具,也是弱者有秩序地而非竭澤而漁地被吃的保障。不是誰都能永遠做強者,為了將來自己被吃的時候還能留條命,還是有些規矩的好。
納敏夫說:「要想談和,總得給我些好處才是,你就這樣紅口白牙地說。」祝世昌說:「議和若成,大清退為汗號,加入總可汗麾下,這剩下的所有票數,自當歸於總可汗,屆時選帝,豈不輕而易舉。」
納敏夫笑道:「真虧你們能打聽到我們四家選帝的事情,這麼扯淡的事,你們也當真?要和談也行,為示誠意,你們把宣府割給我。」
這種條件擺明了也是扯淡,但祝世昌也不得不接著,經過了一番毫無意義的扯皮,祝世昌被送回館驛休息。
「大元帥,我們不是和其他三營說好了,不能單獨和清朝談和嗎?」王進才問道。納敏夫說:「是不能達成和約,不是不能談。只要我們最後什麼都沒答應,那就沒事了。」
王進才還要再說,賀珍笑道:「王將軍放心吧,大元帥心中有數。皇太極要算計我們,我們也得算計他才是,這次和談,便是清國滅亡之始。」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