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投誠的藝術

  不出皇太極所料,李自成並沒有追擊他,而是將親軍和後營的主力撤回了鳳陽。閱讀М

  貿然追擊清軍,不僅有可能加劇自身的傷亡,而且有可能受到宿州瘟疫的影響。清軍雖然依舊兵力強盛,但士氣已喪,無力威脅闖軍,反倒是西邊的明軍麻煩更大。

  闖軍倒不是怕明軍來攻擊自己,洪承疇要是敢這樣干,闖軍挾虹縣大捷之威,有把握將之一鼓擊潰。可麻煩的是,洪承疇投降了。

  不是降清,也不是降闖,是向西營投降。

  虹縣戰役前後,闖、西、曹、包、明、清六家的部署,讓誰來看都會一頭霧水,這打的叫什麼仗?

  這六方的部署全都不可理喻:李自成在河南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可是除了劉芳亮渡河攻擊之外,就沒有別的動作了;張獻忠明明側翼有威脅,卻把大量的兵力放在了長江沿線;羅汝才進攻山西這一手還算正常,可是他卻並不急著擴張地盤,而是想盡辦法牽制阿濟格;納敏夫不搶富裕的地盤,卻去啃太原這塊硬骨頭;明朝空有十幾萬大軍,卻完全按兵不動;清軍的皇太極兵團和阿濟格兵團之間露出一個巨大的空檔,也是大違用兵常理的。

  唯一正常的,就是北方的各路反清義軍了,他們還是照常在清軍後方襲擊破壞,就像每次國土淪亡時淪陷區軍民都會做的一樣。

  這一切反常的關鍵,其實就是洪承疇。

  只要洪承疇不動,比另一時空聰明多了的崇禎就擔心把手上最後一副家當也輸掉,不敢讓開封明軍輕舉妄動,因此皇太極和阿濟格之間的空檔也就不守而守。

  可崇禎不敢攻擊清軍,不代表他不敢攻擊闖軍或曹營,只要開封明軍還在,河南就必須有重兵駐守,畢竟明軍對於河南的糧食早已垂涎三尺了。

  而張獻忠的布陣則是由於李自成,只要李自成還在淮河上游,西營的側翼就是安全的,但是,只要李自成還在長江上游,西營的後方就是不安全的。

  張獻忠對於李自成的評價和羅汝才對李過、劉芳亮的評價差不多,他相信李自成絕不會把自己出賣給清軍,可是保不齊哪天闖軍的炮艦就會順流而下,直接和長江口殺進來的水師會合,端了西營的老窩。李自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也可以共富貴,但誰要是威脅他的權力,他出手也絕不會容情。之所以現在還沒顯現出來,是因為他在闖軍內部太強勢了,除了王瑾根本沒人能威脅他的權力。一般人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對於張獻忠、羅汝才這種水平的人來說,這是皇太極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

  羅汝才是沒有辦法,他的地盤太小,毫無縱深,李自成要是想打他,他什麼辦法都沒有,索性乾脆大大方方不對闖軍設防,闖軍要打過來,他就再去當流寇。而張獻忠認為以他現在的兵力財力,又占據江南形勝之地,再不濟也不至於讓李自成一擊就滅了,而李自成又不可能在清軍未滅的情況下長期用兵江南,所以他就得留兵保衛南京了。李自成無法一擊而克南京,就不會攻擊,如果他像羅汝才不守洛陽一樣不守南京,李自成認為可以迅速攻取南京,短時間內吞掉西營,說不定就要動手了。

  這一次皇太極和李自成會戰於虹縣,洪承疇坐山觀虎鬥的態度再明顯不過,擺明了是要清強則投清,闖強則投闖,然而誰也沒想到,李自成白費了這麼大力氣,打走了皇太極,洪承疇竟然投降張獻忠了。

  闖營諸將現在是滿腦袋問號,這是什麼操作?

  不過,最初的疑惑過後,李自成倒是看出了其中的門道。

  投清,他洪承疇畢竟不姓愛新覺羅,頂大天統轄幾個佐領的漢人,倒是可以長保子孫富貴,但並非最好的選擇。

  投闖,還不如投清,被奪權是肯定的,李自成絕不可能相信他,能不能保命都難說。

  而現在洪承疇投降了西營,局面一下子便大不相同了。

  洪承疇的投降,導致整個淮北地區都被西營控制,西營統治區和歸德的明統區接壤,封住了闖軍北上的道路。

  洪承疇現在所想的,與李自成想的也差不多。

  投闖,軍隊肯定會被拆散。將領的家丁編入復遼營,身體素質不夠好的全部遣散種地,十幾歲二十出頭的小伙子送去新兵營,剩下的分散到各省的衛戍部隊,這七萬明軍會被吃得一乾二淨,洪承疇可沒有自己的家丁,變成光杆司令,還不是任人宰割。

  而西營則不然,張獻忠沒有那麼大大地盤,江南人口稠密,就算要把這些明朝降軍安置為農,也只能集中在被天災、饑荒、苛政、戰亂、瘟疫折騰得人口大減的淮河流域。

  其實闖軍手上可分配的土地也不多了。按洪承疇的想法,闖軍在南方奪了那麼多藩王的莊田,土地應該很充裕才對,但是王莊上也是有佃戶的,闖軍總不能把他們趕走。不僅不能趕走,還得和他們簽永佃契,讓他們做國家的佃戶。所以,闖軍並沒有那麼多拋荒土地可以分配,福建沿海的衛所兵和鄭氏降兵甚至有隻分到一畝地的。很多人把這一畝地佃給別人,自己下海謀生去了。

  但是有這一畝地也很要緊,海上的生意,不管哪一行都危險,而這一畝地至少還能穩定地每年提供些糧食,至少能讓自己落魄的時候別餓死。

  此時,洪承疇和一干明軍降將已經到了清江浦。張獻忠召他們來淮安見面,他們心中是頗有疑慮的。然而仔細分析之後,他們覺得還是應該來這一趟,如果張獻忠在這裡把他們一網打盡,那陷入混亂的七萬明軍肯定會被離得更近、兵力更強的李自成吞併,對張獻忠沒有任何好處。

  張獻忠手中的錢糧尚有富餘,但他缺少經驗豐富的戰兵,這七萬明軍的投靠,對他大有幫助。明軍和西營老兵的武力,加上張獻忠清除一大批士紳、重新清丈田畝之後江南的龐大財力,讓張獻忠一下子擁有了可以和李自成分庭抗禮的實力,四大反王中闖軍一家獨大的局面被打破了。

  洪承疇和祖大壽、吳三桂、高第、馬科、劉澤清、劉良佐、金聲桓七大總兵,都已經到了清江浦,明天就要進淮安面見張獻忠了。

  投降闖軍和清軍,洪承疇沒法討價還價,只有在張獻忠面前,他才有提條件的資本,雖然張獻忠的做事風格不像李自成和皇太極那樣容易推測,但這已經是洪承疇想得到的最好的出路了。他得罪農民軍太深,農民軍一旦速勝,難免兔死狗烹,但如果投清,清軍又很難打得贏。因此,維持李自成和張獻忠之間的平衡就是僅剩的辦法了。張獻忠如果不優待洪承疇,就會失去收編這批明軍的機會,長居李自成之下。

  讓李自成收編這七萬明軍,控制淮北,則開封明軍也在李自成掌中,消滅明廷之後,在中原屯田,其他三大反王加在一起也趕不上闖軍的實力了。張獻忠如果理智地做出決定,就只能優待洪承疇。

  至於張獻忠肯不肯理智,那就聽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