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七分飽,領了二兩銀,再加上大清皇帝帶著侍衛們親自臨陣,吳勝兆部的戰鬥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直線上升。
吳勝兆原本是保定鎮的倒馬關副將,現在被提拔為總兵。打頭陣的是一位姓馮的副將,原本在明朝是參將。這位馮參將此時勇猛無比,手持大刀,當先開路,身後綠營馬甲紛紛跟進。
皇太極的大纛不退反進,給了清軍不小的心理支撐。清軍諸將身經百戰,當即利用這個機會將軍隊一點一點抽下來整隊,逐步與闖軍脫離接觸,後面整頓好的隊伍再頂上去,讓之前斷後的人撤下來。這樣的動作對於很多軍隊來說是個大難題,所以他們敗了就一敗塗地。而清軍這幾十年來打的敗仗也不少,但是因為他們更嚴明的紀律、更充分的訓練、更高的軍官比例,即便敗了,也有很大的可能有序撤退。
清軍中的很多人同族同鄉,經過長期征戰,磨合非常穩定,因此即便是一支幾十人的小隊伍,也能在下級軍官的指揮下主動作戰,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幹什麼。相對來說,成軍時間較短的闖軍在這方面還差一些,一個部總帶著一百多人作戰已經是分兵的極限了,再分的話,如果沒有水平較高的軍官指揮,就可能發生混亂。在這方面來說,闖軍還不如某些明軍將領的家丁,畢竟那些家丁也是高薪厚餉,長期訓練,在小規模作戰的能力上不比清軍差。
「大清皇帝在此!」許多綠營兵高呼著,給自己和同袍壯膽。如果是過去當明軍的時候,他們是絕不敢承擔這種斷後任務的,因為同袍隨時會把自己賣了。但是現在,他們是真的相信大清皇帝很強,既然很強,那麼想來友軍也不會那麼容易跑路,而且既然自己怕大清的軍法,想必友軍也害怕吧。一想到友軍不會扔下自己逃跑,這些原明軍的膽氣頓時便壯了。
與此同時,另一支軍隊迎著他們殺了上來。
見到皇太極親自出陣,李自成知道,自己這支預備隊已經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闖軍的其他部隊都已經十分疲憊,再怎麼努力追擊,也打不出太大的殺傷,讓清軍大部分逃走已經是必然的事,讓艾能奇率親軍左標追上去,固然能消滅不少清軍,但是於大局無補。
既然如此,在這種情況下,艾能奇的想法就變得有道理了,不如迎著目前最強的一支敵人衝上去。要是沖開了清軍的陣勢,打退皇太極的大纛,肯定會有很多清軍部隊瓦解,效果比單純派一標騎兵追亡逐北要好。就算沖不開,總不至於反被清軍沖開,皇太極是為了掩護其軍隊撤退才殺出來的,最終還是要退,結果與現在的局面是一樣的,只不過清軍的損失小一些而已。
「大帥,狗漢奸喊得很囂張啊,我們喊什麼?」艾能奇問道。清軍的嚎叫著實刺耳,闖軍得回懟才是,這可不不光是意氣之爭,是關涉部隊士氣的。
喊「奉天倡義大元帥在此」未免太囉唆,「闖王在此」倒是很好,但對面稱帝,這邊稱王,又有些彆扭,而且李自成雖然不禁止別人叫他闖王,但他自己從來不這麼說,在他這裡,闖王永遠都是高迎祥。
李自成笑道:「讓兄弟們喊:『雙泉里長在此!』」
皇太極自稱皇帝,高得不能再高了,李自成總不能自稱玉皇大帝,要是說「大清太上皇」在此,格調似乎也不夠高。索性就用自己造反之前的頭銜,在大明體系中低得不能再低,連吏都不是的里長,實際上就是個負責和官府對接的老百姓的頭兒。
「雙泉里長在此!」闖軍的吼叫把清軍的聲音蓋了下去。這場嘴仗,皇太極明顯輸了。
第一,音量沒對面大。既是因為闖軍人更多,士氣更高,也是因為這些年闖軍打明軍,勸降多於硬拼,在喊話這方面比清軍訓練有素得多。
第二,皇帝打里長,就算打贏了也不露臉,現在打輸了,更加丟人。
第三,就是合法性構建上的較量。
皇太極當然也試圖搞合法性構建,范文程、寧完我這些投清的文人們也並非沒有水平,怎奈大清先天不足。本身曾是明朝的臣屬,先占一個「篡」字;因為剃髮易服,在軍事不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也難爭儒家道統;另一時空多爾袞替明朝報仇的說法倒是很聰明,但是把弘光皇帝送到菜市口之後,全天下也都知道這是放屁了,何況在這個時空,皇太極可等不到崇禎十七年,到時候面對一個經營七年,一統江山的大順朝,打得贏才有鬼呢。
所以,皇太極也只能從「民心」的角度做文章,畢竟很多士紳還是真心歡迎大清的。拿這些人的擁戴當證據,硬著頭皮說自己「奉天承運」。
合法性這東西有用嗎?很多時候是沒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啟、崇禎兄弟。要說合法,他們比誰都合法,但合法既不能當錢花,也不能當飯吃,從來沒聽說哪個當兵的能看在皇上合法性強的份上不要軍餉了。
但有的時候,它也有用,因為合法性畢竟是信心的來源之一。只要軍事不拖後腿,合法性過硬的政權能得到更多的信任。只要別做「崇禎靠大明天子的合法性號令江北四鎮」這種清秋大夢,合法性這東西搞好了還是很重要的。就像順朝占領華北之後,在山海關戰敗前沒人叛亂,而清朝占領華北,明明是勝利者,治下卻立刻爆發反抗,這就是合法性不濟的劣勢了。
至不濟,還能像永曆帝那樣,他的合法性讓西軍、鄭軍、闖軍等勢力一致認可拜他這尊神龕,而不是各拜各的,名義上好歹還能保證「一個大明」。
皇太極的合法性構建之路走得無比艱難,李自成卻完全不用擔心這件事。他的合法性構建很簡單。
當皇帝的,既然是天子,肯定是奉天承運,老天爺又不能親自動手把沒天命的都拿雷劈死,得找代言人。儒家的昊天上帝,代言人肯定不能是專職的宗教人員,否則上帝早讓皇帝給滅了。古代賢王挑來挑去,給老天爺挑了一個最合適的代言人——民。一來是天視自民視、天聽自民聽的理論光明正大,道義上毫無毛病;二來老百姓也是最沒有發言權的人,除非把他們逼到橫豎是個死的地步,否則他們危險君權的可能性是最低的;三來,到底誰是民,還不就是當權者一句話的事。
於是,這個理論很容易就順出來了:自古帝王興廢,兆於民心。我李自成領導闖軍剿兵安民,均田免糧,老百姓開了城門迎闖王,所以我合該做皇帝。
闖軍的理論建設是很粗糙的,不過也夠用了,反正可以誰不信就大嘴巴扇誰,打到他信為止。現在好些明朝宗室為了掙幾個銅板,都加入寫詩作文給闖軍造勢的行列了。
所以,李自成根本不需要挖空心思給自己加什麼尊號,也不需要靠別人三拜九叩來證明權威,「雙泉里長」「米脂驛卒」對他來說都是榮譽,他的出身越低,越證明他能走到今天是天命所歸,就如同稱劉邦為「沛上亭長」是一樣的。反過來,對於皇太極,你說他是正二品大員龍虎將軍家嫡子,那等於罵街。
一個說出本來出身是誇讚,一個說出本來出身是辱罵,人和人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
兩支軍隊的前鋒已經開始交戰了,普通的綠營兵就算打了雞血,和李自成衛隊相比也終究技遜一籌。闖軍的兵鋒,離皇太極的大纛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