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親王代善,六年前皇太極收拾他的時候,理由就有貪財違法、虐待屬人,雖然有皇太極故意找茬的因素,但代善對屬下漢人不好也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僅是對包衣不好,對漢軍的余丁甚至甲兵也不好。閱讀sto55.COM代善賞罰不公,在清朝是人盡皆知的事。這也很正常,他對自己親兒子都沒優待,還指望他優待漢人?
英親王阿濟格,對蒙古人都恣意勒索,駐軍山西期間,一貫藐視姜瓖他們這些明軍降將,還強行讓他們和滿洲兵換馬,把好馬都給滿洲兵騎,只給綠營羸馬。手下的滿洲軍官欺壓漢軍,阿濟格也從來都是大加袒護。也就是還有皇太極壓著,沒囂張到另一時空縱容屬下搶綠營軍官老婆的程度。幸虧此人不是清朝皇帝,否則姜瓖在山西的時候可能就直接投奔納敏夫了。
豫親王多鐸,只能說他和阿濟格真是親哥倆,一丘之貉。雖然現在還沒有搶范文程的老婆,但是他看不起漢軍旗人卻是人所共知。
謙郡王碩託,阿敏屠殺永平四城降人的時候他也在,漢軍旗人和他肯定是不對付的。
克勤郡王岳託要是活著,倒是個能堅定延續皇太極政策的改革派,之前主政山西時,與姜瓖關係也不錯。不過現在他人沒了,他兒子喀爾楚渾還是小孩,沒什麼主見。
尼堪、杜爾祜叔侄誰能繼承杜度的家業還不一定,不過褚英一脈本來也沒多大勢力,他們叔侄又都是武夫,沒什麼政治觀點,鑲紅旗的事主要還是碩託說了算,不必考慮他們。
最後只剩下鄭親王濟爾哈朗,他過去是主張招降漢兵漢將的,但誰知道他是因為支持這種做法,還是僅僅因為逢迎皇太極?從濟爾哈朗平素所作所為來看,他非常關心滿洲官兵的生計,至於他對漢軍旗人究竟是什麼態度,誰也摸不准。
漢軍旗人們能很明顯地感覺到,在皇太極親掌的兩黃旗、豪格和碩塞執掌的兩黑旗和阿巴泰、濟爾哈朗執掌的兩藍旗,漢人的待遇要好一些。而在代善和碩託執掌的兩紅旗、阿濟格和多鐸執掌的兩白旗,漢人待遇就差。要說平時虐待底層包衣,打仗的時候殺掠漢人,各旗的貴胄倒是都差不多,但黃、黑、藍六旗的主子起碼對待漢軍旗的正身旗人還是比較優待的。皇太極很清楚這一點,但也並不做太多限制,沒有代善、阿濟格這些人的襯托,怎麼能顯出皇上的好。
擁護皇太極的改革政策的這六個旗的兵力超過旗軍總數的六成,再加上其他四旗的漢軍旗人,只要皇太極活著,誰也翻不起什麼風浪。然而,中牟之戰沒能獲勝,虹縣之戰眼看又不能勝,山東折了岳託,懷慶折了阿達禮,皇太極的威望在下降,還在持續掉血,以後會發生什麼事,誰知道呢?
姜瓖不是沒想過投靠豪格,混個擁立之功。但是他一個新來的,哪來那麼大的自信保證站隊正確?范文程和李永芳這些人都沒動作,他急著出頭,運氣好說不定能混個從龍功臣,運氣不好,混個滿門抄斬也很正常。
相比之下,背叛大清就穩妥得多了。山西明軍和農民軍打了多年的交道,對他們了解很深,闖軍內部的權力結構也並不複雜,與清朝這邊帶有貴族共議殘餘的制度不同,闖軍這邊是標準的君主專制,李自成就是王法。李自成也不過三十多歲,怎麼也得再干二三十年,還是跟著他穩妥一些。雖然占了大同的是賀蘭部,不是闖軍,但納敏夫還是相對講道理的,將來不管李自成和納敏夫誰勝誰敗,他姜瓖都還有轉圜的餘地,總不至於混到破家滅門的地步。
姜瓖從一個將領的角度,覺得納敏夫很講道理,但皇太極從一個皇帝的角度,就覺得納敏夫實在不可理喻了。
為了拉攏納敏夫,皇太極把能想的辦法都想了,承認了納敏夫自封的蒙古、西藏、葉爾羌三個汗國稱號,許諾只要納敏夫稱帝,就東西二帝約為兄弟之邦,川黔滇三省都許給了納敏夫,此外無論納敏夫打下哪塊土地,皇太極都會予以承認。至於陝西商人的經貿利益,也是能答應的都答應。李自成答應他什麼了?和平相處,都稱大元帥,這和清朝開出的價碼怎麼比?
最關鍵的是,納敏夫根本沒有和李自成爭天下的資本。論地盤,他只控制陝西一省,財力比李自成差得太遠,而且手下兵將大部分都是陝西人,還有很多是收編的農民軍,與李自成有舊甚至壓根就是闖軍出身。納敏夫在皇太極和李自成打到緊要關頭的時候突襲大同,極大地強化了李自成的優勢,自己又沒搶到多少錢糧充足的地盤,這是一招極沒道理的臭棋。
皇太極也想過納敏夫會攻擊自己,但那也是在虹縣戰役獲勝之後,把李自成和張獻忠趕到長江以南,納敏夫才會為了保持均勢襲擊清朝。而且山西的精華是汾河谷地,納敏夫卻不打平陽,不打汾州,不打太原,偏偏打了連年荒旱的大同。大同的駐軍多,錢糧卻少,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納敏夫打這裡,根本就是不可理喻。
納敏夫為什麼打大同,姜瓖又是從什麼渠道得到消息,竟然比阿濟格發來的加急塘報還快,皇太極都很想知道,但現在想這些已經沒多大意義了。按照目前的局面,清軍無法撤出戰鬥,強行撤退,一定會被闖軍咬住,到時候誰也跑不了。
好在皇太極和李自成一樣,也在手裡留了最後一支預備隊,只是誰也沒想到,這支預備隊竟然是綠營。
吳勝兆跪在地上:「感激皇上信任,奴才定當肝腦塗地,報皇上大恩。」
另一時空的吳勝兆因為在江南反清,所以名聲很大,但要是論人品,他和姜瓖其實也半斤八兩,手上的血債不少。他能反正,不少因為他相信民族大義,而是因為天下反清義軍前赴後繼,讓他覺得民族大義還是很有用的。
而現在,他並沒有被土國寶排擠,在清朝前途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