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對峙,皇太極終於動起來了。閱讀sto55.COM
李自成一點也不怕和皇太極對峙,淮南不比河南,闖軍只需要帶著銀圓來就可以了,淮河下游都在西營手中,只要闖軍出錢,自然會有商賈把他們想要的東西都運來。
而皇太極控制的渦水上游有什麼呢?除了災民就是災民。只要持續對峙下去,肯定是清軍的補給先耗盡,清軍要是敢撤,闖軍便渡河追擊,這種仗豈有不贏的道理。
清軍想出的辦法,竟然是搭浮橋渡河老攻擊闖軍。就算今年乾旱,淮河也不是投鞭可渡的小河溝,搭浮橋?你搭吧,等你搭好了,人都過來幾千了,我再打你。
就這樣,闖軍每天「監督」著清軍浮橋的進度,指指點點地圍觀,清軍也不在意,就這麼按部就班地搭建浮橋。清軍的工程準備可比當年渡嘉陵江時的闖軍周密得多,他們計劃修建五道浮橋,足以將除了攻城重炮之外的其他火炮都運到南岸。
有人主張發炮射擊,延緩清軍進度。李自成表示沒必要,修橋的人是少數綠營兵押著大量民夫,打死這樣的人也沒什麼意義。大家都憋壞了,等著和清軍開戰,現在就怕清軍不來。這樣隔著河,清軍打不到闖軍,闖軍也打不到清軍,不如等清軍過河,在南岸迎戰清軍。李自成現在信心十足,他在南岸嚴陣以待,清軍從浮橋上用添油戰術過河,這要是還打不贏,直接跳河算了。
清軍的浮橋修得很結實,但工程進度很緩慢。現在淮河水淺,清軍每隔一段就將巨大的木樁釘入河床,以固定浮橋。闖軍諸將還是有些擔憂,真打起來,這樣的浮橋可沒那麼容易破壞,有可能無法切斷渡河清軍的援兵。
李自成這邊也在準備,陸上戰鬥的規章早就成熟,不用他特意操心,他關心的是水戰。劉文秀帶著一批水軍士兵步行來到塗山大營,然後用孫可望在鳳陽準備的船隻作戰。如果有長江水師的戰艦,打清軍的浮橋當然絕無問題,但現在用的這些船畢竟是臨時徵用的民船,能不能保證擊破清軍浮橋,劉文秀也沒有把握。
清軍還將幾艘大船也接在浮橋上,當作炮台使用,上面安置了佛朗機炮和其他一些小炮。闖軍水師用的最大的運鹽船,也只能在船頭放一門六磅炮,火力上並不占優勢。
李自成也不太相信皇太極會這樣蠢,就這麼過河送人頭,闖軍的巡船和探騎沿著淮河不斷巡邏,但是沒有發現任何異狀,就算清軍在淮河裡藏了潛水艇,以這樣的偵察力度也該搜出來了。
那麼,問題會不會出現在淮河以北呢?因為淮河的阻隔,闖軍只能派少數探子到淮北偵察,而且就算偵察到情況,也很難及時回報。清軍剃髮之後,在辨識敵我方面方便了許多,保密防諜工作做得更好了,闖軍探子很難搞到什麼有效的情報。
朱中標輕輕揮舞著手裡的錘子,緊張地望著淮河南岸。
這幾天,浮橋修得離南岸越來越近,朱中標的心也懸得越來越高。南岸的闖軍一直在拿著些儀器測繪,調整炮口位置,時不時還試射一炮。闖軍似乎是故意打不中,炮彈基本上都落在水裡,但還是把他們這些修橋的民夫嚇得魂不附體。有一發炮彈打歪了,一名民夫和一名監工的綠營兵就如同紙糊的一樣,被炮彈吹到了水中。
朱中標有一點文化,知道這是為了等到開打的時候,火炮打得更准。心中不由得為自己的前途擔憂,等到浮橋修好了,清軍和闖軍勢必大戰一場,他們這些民夫夾在中間,下場多半好不了。
從名字就能看出來,朱中標是個宗室,屬於寧王系,是崇禎皇帝的堂弟。當年寧王朱宸濠造反,寧藩從此便不受待見,朱中標的先人因寧王之亂被廢為宗室庶人,到了他這一代,那點祿米根本不夠餬口,他的處境沒比一般老百姓強多少。
明朝的宗室數量如此龐大,想按照規定發放祿米早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拖欠祿米,那和軍中拖欠軍餉道理是一樣的,肯定是優先拖欠他們這些底層宗室的。親王、郡王花天酒地,宗室庶人只能忍飢挨凍。
朱中標的祖父還有一點田地,理論上只能租出去,其實是自己偷偷在種。然而家中人口太多,祖父有三個兒子活到成年,他父親有五個兒子,種地的收入根本不足以養家餬口。宗室又不能經商做工,朱中標不得不改名換姓,從江西老家跑到南直隸境內來,做點針頭線腦的小買賣餬口。
然而,他和一個同鄉因為錢財糾紛起了爭執,同鄉告發了他。士農工商,商人最賤,宗室經商,大失國家體面,朱中標被判圈禁鳳陽。朱中標倒有些高興,起碼有人管飯了。
鳳陽被王瑾攻破過一次,剩下的罪宗原本就不多。鳳陽開城投闖之後,李自成派人甄別了一下,那些判處殺人放火的重罪的,沒法分辨是真是假,統統發配台灣,至於小偷小摸,甚至像朱中標這樣自食其力還犯法的,直接讓他們哪來的回哪去。朱中標格外冤枉,闖軍便給了他兩塊錢路費,在闖軍中任職的幾個宗室看他可憐,又給他湊了五塊錢,告訴他江西已經太平了,可以回老家接著當貨郎。
然而,江西太平了,南直隸可沒太平,出了鳳陽沒多遠,朱中標身上的七塊錢都讓小偷弄走了。就這麼走肯定得餓死在半路上,還不如發配台灣呢。朱中標寧肯做小販也沒做宗室流氓,可見還是有些尊嚴的,讓他再回鳳陽找那些同宗兄弟乞討,他實在難張這個口。無奈之下,他打算試著在附近找個餬口的事做。
恰好,闖軍有個好工作:去淮北明統區散布謠言。這是孫可望的主意,也沒指望通過這種辦法達成什麼戰略目的,就是有棗沒棗打三桿子,所以也沒派自己人去,都是招募流民乞丐來做,願意去的給一塊錢。
為了這一塊錢,朱中標積極投入挖大明朝牆腳的工作當中。去你姥姥的大明吧,大明不給老子飯吃,連貨郎都不讓當。大明是皇上、王爺的,和我一個庶人有什麼關係。
只是沒想到,這工作危險性還真挺高,這不,讓清軍抓了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