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大地上,一支軍隊正在緩緩北進。
這支部隊只有兩千多人,當年威名赫赫的曹變蛟、賀虎臣,只剩下這點兵馬了,其中還有半數是新抓的壯丁。
本來他們兩個已經逼近了鳳陽,正要和孫可望交戰,然而洪承疇突然傳令,要他們掉頭北上,因為清軍來了。
關寧軍從歸德南下後,大隊清軍忽然不打招呼,直接在歸德以東渡過黃河,兵不血刃占領了夏邑和永城,再往東南邊是宿州疫區,他們不敢去,現在正南下奔蒙城而來。洪承疇命令曹變蛟和賀虎臣立刻北上戒備清軍,潁州的劉澤清、亳州的劉良佐會配合他們的行動。洪承疇的固鎮大營那邊,也會派出金聲桓的隊伍來支援。
曹變蛟和賀虎臣要是讀過《南明史》,肯定打死也不帶來的。「我派了劉澤清、劉良佐和金聲桓支援你們,放心地去吧。」
曹變蛟既然是曹文詔的侄子,自然也老不到哪裡去,今年不過三十三歲,不過看起來卻十分蒼老。崇禎十年,他跟隨洪承疇入川剿闖,至今已有四年,這四年來,簡直沒有一天順心的時候,洪承疇麾下所有明軍將領中,數他和賀虎臣作戰最賣力,結果現在數他倆混得最慘,各自只剩下幾百家丁,原本歸他們管轄的營兵都已經指揮不動了。
曹變蛟還僅僅是鬱悶,賀虎臣臉上的表情就更苦大仇深了,他的四個兒子賀讚、賀誡、賀誠、賀詮在清軍占領保定的時候都戰死了,家中女眷也全都自盡,賀家滿門只剩下他一個孤家寡人。
兩人木然前行,誰都不說話,甚至懶得去思考一下戰局,反正他們絕不肯降清,也不肯投闖,那還能怎麼樣,過一天算一天吧。
「鎮台!東虜的馬隊!大隊東虜馬隊正在趕來!」一名渾身是血的夜不收說完這話便直接栽下馬來。曹變蛟和賀虎臣雖然驚訝於清軍為什麼到得這麼快,但也絲毫沒慌,反正現在已經沒什麼可怕的了,他們立刻退回了昨天晚上扎的營寨中。
很快,清軍的前鋒便抵近了明軍營寨。這支軍隊由一千三百多名旗軍和三千多綠營組成,規格和進剿梁山義軍的勒克德渾部差不多,主將是貝勒尼堪和他的侄子貝子杜爾祜。
杜爾祜的父親,尼堪的大哥杜度已經病倒了,因此這個本該由杜度來完成的任務就交給了尼堪和杜爾祜。杜爾祜是努爾哈赤的曾孫中年齡最大的,比他最小的叔祖父費揚果還大五歲,他爺爺褚英是努爾哈赤的嫡長子,他父親杜度是褚英的嫡長子,他又是杜度的嫡長子。要不是當年四貝勒、五大臣合力搞死褚英,再加上褚英自己作死,說不定這會兒杜爾祜都能準備繼承汗位了。
肯定是汗位,要是把後金汗國交到褚英、杜度手裡,那也就沒有清朝了。
對於只比自己年長五歲的叔父尼堪,杜爾祜不大瞧得上,褚英一系和皇太極是矛盾最深的,可尼堪偏偏和皇太極走得很近。
當初褚英死後,褚英執掌的白旗兵馬一分為二,皇太極掌正白旗,杜度掌鑲白旗。努爾哈赤晚年把杜度調到鑲紅旗,想把鑲白旗給多爾袞,皇太極即位後又把多爾袞調走,自己吞了鑲白旗,後來黃白對調,兩白旗變成了兩黃旗,多爾袞三兄弟繼承的努爾哈赤親軍兩黃旗變成了兩白旗。也就是說,皇太極現在的嫡系兩黃旗其實大部分都是當初褚英的部下。褚英死的那年杜爾祜才剛出生,杜爾祜對這個爺爺當然沒有什麼感情,但他依然為父親杜度從汗國變成普通一貝勒而憤憤不平。
尼堪則理智得多,兵馬都讓皇太極奪去了,你還憤個屁啊!老老實實當貝勒,認認真真打仗,誰都得承認咱們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大清的江山也有咱們一份。你要是有本事,直接砍翻皇太極自己當皇帝,我服你,可你沒這個本事,還不肯老實憋著,天天七個不服八個不憤的,這不是找死嗎。
尼堪反倒更恨自己的爹褚英,褚英死的時候他才六歲,褚英待兄弟不好,待兒子也不怎麼樣,尼堪是沒感受過什麼父愛,只知道褚英死後連累得自己和哥哥杜度活得小心翼翼的。他也知道,杜爾祜因為皇太極提拔自己,認為自己是皇太極派來分他的權力的,對自己很是記恨,但看在兄長杜度從小把自己帶大的份上,他也不和這小子計較。
「明軍居然只有這麼一點人,真是膽大包天,趁著他們的援軍還沒到,這就滅了他們。」尼堪雖然比杜爾祜理智,卻也沒想太多,他對於明軍輕視慣了,不管明軍如何掉鏈子都見怪不怪。這也不能全怪尼堪,的確是只有正常人想不出來的事,沒有明軍干不出來的事。
尼堪還想走流程先試探一下明軍,可杜爾祜根本不理會尼堪,直接就發動了進攻。
杜爾祜之前在華北各地掃蕩明軍的散兵游勇和民間義軍,從來也不需要什麼試探,敵人都是一衝就垮。尼堪在天命年間就參加過戰爭,雖然沒見過努爾哈赤創業初期的景象,但是也知道努爾哈赤稱汗之前是如何建設軍隊的。在杜爾祜這樣的年輕一代心中,大清一直是天下無敵,但尼堪則明白,大清是在祖父、叔父們的建設之下一點點才變成現在這樣的。
岳託和阿達禮的死,讓尼堪變得謹慎了許多,南人絕不是個個不堪一擊,一不留神還是會翻車的。兩蹶名王都沒蹶到他頭上,尼堪的水平多少也提高了一些。
杜爾祜卻根本不考慮別的,看見明軍就想衝上去摘人頭,尼堪的謹慎在他看來只是膽怯。只聽得鼓聲隆隆,銃炮齊鳴,杜爾祜和明軍廝殺起來。貝子爺都沖陣了,綠營兵也人人奮勇,紛紛向明軍撲去。
「他媽的,這是盼著我繼承你的家業啊。」尼堪罵道,「再派兩隊探騎,看看明軍為什麼沒有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