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故地重遊

  李自成在廬州大營集結兵力的同時,河南的闖軍也在集結。由劉宗敏擔任主帥,兵力包括中營、左營、前營和湖北、湖南兩省衛戍兵,總計約八萬人。

  劉宗敏主張直接攻下開封,把崇禎皇帝和滿朝貪官撈出來挨個放血,但李自成認為,現在打開封並不合適。

  開封明軍恰好位於闖、西、曹、清四方中間,隔開了西營和曹營,也隔開了闖軍和清軍。有這幫立場不堅定的人存在,各方的行動都會受到牽制。四家中的任何一家都有實力一口將明軍吞掉,但是要想吞了明軍,就必須出動主力,這就難免為其餘三家所乘。所以,清軍是肯定不會渡過黃河來吞明軍的,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三人如果商量好了,一起瓜分明軍未嘗不可。然而三個人都想獨吞,而且一旦三家聯手對付明軍,勢必會把明軍逼到清軍一邊。

  李自成認為,現在最要緊的是讓明軍不要降清,其次才是吞併他們。讓他們保持這樣首鼠兩端的狀態未嘗不是好事。從東到西,西營、明軍、曹營、納敏夫四家勢力將闖軍和清軍隔絕開來,讓闖軍有了很大的自由度,是否開戰,何時在哪裡開戰,全由得李自成自己選擇。

  河南的糧食問題依然嚴峻,已經到了沒有闖軍輸血就要出大饑荒的程度。一秤金牛成虎實在受不了了,南下投奔闖軍。他本不是個有什麼大志向的人,現在這樣頂在抗清前線,實在是太嚇人了,還不如到李自成這裡當個駐防制將軍,起碼不至於天天有生命危險。亂世王郭應聘不久前病故,黑煞神李茂春、滿天星高汝利二人仍想保持兵權,就近加入了曹營。

  兵力擴充到十萬之眾的曹營面臨巨大的補給危機,然而在山西又打不開局面。曹營能擴張的方向只有山西,這就是皇太極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羅汝才再有謀略,他的戰略意圖也暴露無遺。再加上山西能讓大軍機動的道路很有限,在清軍的封堵下,曹營接連進行了多次兩三千人規模的戰鬥,還是沒能打開突破口。

  當阿達禮指揮的清軍試圖攻取懷慶,切斷曹營後路時,闖軍出手相助了。在清軍沒有發現的情況下,劉芳亮率領左營渡過了黃河。

  目前清軍和闖軍對於對方的動態都不是很了解,闖軍在曹營後面調動,自然足夠隱秘,而清軍的調動雖然會驚動闖軍的山寨,可是山寨也只能看到清軍在調動,對於具體的兵力和調動的方向難以有準確的判斷,即便得到了情報,以此時的交通條件,傳遞情報也是極其麻煩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就得用老辦法,打幾仗,死個幾百人,就把敵人主力的位置試出來了。

  結果就是,劉芳亮在懷慶迎頭撞上了阿達禮。

  當時劉芳亮正帶著三四百人,偵察附近的情況,收容跑散的曹營士兵。王瑾早就規定了各級軍官脫離隊伍偵察時扈從人數的下限,李自成身邊不能少於一個標,劉芳亮這種級別也不能少於一個隊。至於原因是什麼,懂的都懂。

  劉芳亮帶著這一隊衛兵,來到了清化鎮附近,當年闖軍在豫北作戰時,也曾來過清化鎮,如今故地重遊,昔日的「流寇」已經成了國家柱石,經歷過當年豫北反圍剿的老兄弟都不勝感慨。那時一同並肩作戰的兄弟,埋骨之所遍及大江南北。打敗皇太極這個最後的敵人,天下太平就在眼前,但很多人永遠不可能見到了。

  然後,劉芳亮就遇上了阿達禮,阿達禮剛剛擊潰了曹營一部,準備進駐清化鎮,和那裡的綠營會合。主力要麼還沒跟上來,要麼在追擊曹營的殘兵敗將,阿達禮帶來的人本來也不是很多,身邊只剩下二百護衛。

  根據阿達禮的經驗,二百個滿洲武士,什麼樣的敵人襲擊得了他們?真要是撞見敵人的大部隊,就算打不過也跑得掉。

  劉芳亮和阿達禮遭遇的時候,都拿對方當成了敵人的小股部隊。劉芳亮想的是,三百四五十人打二百個敵人,還不是手到擒來;阿達禮想的是,二百人打三百多敵人,還不是手到擒來。

  真打起來,他們才發現情況不對,敵人出乎意料地難纏,可是現在已經沒辦法撤出戰鬥了。兩軍狹路相逢,又都馬力充足,逃跑的一方除非拋棄鎧甲武器,輕裝逃命,否則很可能被敵人追上,但如果拋棄了鎧甲武器,再碰上敵人就只能等死了。

  更何況,劉芳亮和阿達禮都是豪橫了半輩子的人,面對實力相當的敵人就丟盔棄甲地逃命?吳三桂都不幹這事。

  當然,吳三桂主要是智商有限,判斷不准李自成的實力,要不然他也不見得有膽子和李自成打。

  清軍騎兵的軍官比例更高,經驗也更豐富,而闖軍人數更多,並且以簧輪短銃補充了火力,雙方實力差距不大。闖軍和清軍以往策馬衝擊敵人,敵人一鬨而散的時候居多,這次遇到了非但不逃還膽敢還擊的對手,都有些不適應,當兩支隊伍撞在一起,劉芳亮和阿達禮一時間都沒能重新整隊,兩軍混戰起來。勝負幾乎是一瞬間就分出來了,短短一刻鐘的時間,雙方各自倒下一百多人,清軍的隊形被擊潰,阿達禮命喪當場。

  剩下的清軍並沒有逃走,而是竭力試圖奪回阿達禮的屍體,最後幾乎全軍覆沒,只逃走了十幾個,而闖軍也戰死了一百六十多人,事後想一想,劉芳亮也心有餘悸,要是自己指揮的失誤再多一點,死掉的恐怕就是自己了。

  和清軍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交戰之後,左營又迅速撤回了黃河以南,劉芳亮這次攻擊倒是成功做到了搭上幾百條人命,卻並沒有試出清軍的戰略意圖。

  清軍的表現十分詭異,阿達禮意外戰死,按理說清軍應該大舉報復才對,可清軍似乎十分克制,在阿達禮攻擊懷慶失敗之後,便只求保持戰線。

  劉芳亮感到迷惑,現在皇太極就算出動十萬大軍南下也不是問題,可他當面的清軍分駐各地,最多也就兩三萬人而已。

  馬世耀、劉汝魁等人主張,既然清軍不打,那我們就接著進攻,接連殲滅幾部敵人,不怕他們不出來。但是經過中牟一戰,劉芳亮已經認識到了清軍的強大,他認為清軍很可能設下了陷阱,不僅不進攻,反而把左營帶回了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