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百姓和軍隊

  無論是在另一時空,還是從本時空勒克德渾在遼西的表現來看,他的作戰風格都是勇銳果敢的,可是這一次,他的進軍速度卻非常緩慢。

  勒克德渾以張秋鎮為基地,沿著大運河緩緩向南推進,一路上簡單疏浚河道上的堵塞之處,用柴草土石填平運河兩側道路的破損處,與其說是圍剿的,倒不如說是來修路的。

  擔任勒克德渾副手的是正紅旗漢軍都統吳守進。理論上來說,他現在還是副都統。因為三年前,他和鑲黃旗漢軍副都統馬光輝一起搞了一個大新聞。當時吳守進過生日,以「演戲」為託辭,讓阿濟格的兩個包衣總管李耀功、曹振彥(這名字眼熟吧)從他們管轄下的包衣中調了幾個有夫之婦送到吳守進家來,當晚吳守進和馬光輝便和這幾個包衣的老婆同宿。

  就算主子玩包衣的老婆不稀奇,你們倆也太明目張胆了吧?而且一個是正紅旗的,一個是鑲黃旗的,卻特意去鑲白旗要人,你們還想玩遍八旗是怎麼著?刑部勘問,定成死罪。

  當然,按照慣例,皇太極親自過問之後,死罪改成了革職、籍沒半數家產。到最後,又改成罰了吳守進和馬光輝一人五十兩銀子,吳守進從都統變成了代理副都統,但皇太極也沒任命新都統。那兩個牽線的包衣總管,倒是一人打了八十鞭子。皇太極雖然禁止這種光天化日之下昭示不平等的行為,但打心眼裡也沒當作什麼大事,教訓了便算。

  吳守進是在遼陽之戰時投降的,善於用炮,很得重用。去年在遼西,他指揮的炮隊攻克了不少明軍堡台,於是代理副都統立刻變成實任,佐領世職也恢復了。皇太極一直不任命新都統,這個意思很明顯,打完了這一仗,吳守進都統的位置也就回來了。

  吳守進說:「貝子爺,這般日行不足十里,是否有些慢了?等到了安山鎮,怕是賊人有了準備。」按年紀來說,吳守進能給勒克德渾當爹了,不過他和勒克德渾說話還是小心翼翼。勒克德渾說:「不慢不慢,我還嫌太快。消滅安山鎮的匪徒,只不過是最起碼的目的,此行的根本,是恢復運河暢通。是以做事要求穩,求紮實。不僅要拿下安山鎮,消滅匪徒,還要在從張秋鎮到濟寧州這二百里水路沿線設站、駐兵,再以戰船巡行河上,確保反賊不能破襲運河,運河兩岸的匪徒也難以逾河交通,這才算把這個差使辦好了。」

  吳守進心想,肅王爺可沒安排這麼多,你非得沒事找事增加任務量。不過他也沒辦法,勒克德渾的計劃要是失敗了,吳守進也不可能拿一句「這是貝子爺的主意」就逃避罪責,肯定得吃掛落。既然勒克德渾想這麼幹,他就得陪著干好。

  吳守進會這麼想也很正常,勒克德渾能閒著沒事給自己加班,那是因為公司就是他家的。吳守進倒是也有世管佐領,但拿了乾股的員工的積極性也終究比不上真正的大股東。勒克德渾繼承了他爹薩哈廉一半的佐領,現在差不多有五分之一個正紅旗。

  之前皇太極找機會責罰代善,奪了代善的一些佐領,但是君主集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清朝的政治規則依然保留了不少貴族共治的成分,皇太極不能把這些佐領直接自己吞了。於是他就把這些佐領分給代善的兒孫,這完全符合規矩,誰也挑不出毛病來。按照正常的當爹的人的心理,反正自己這麼大歲數了,過幾年嘎嘣一下死了,什麼東西都是兒子孫子的,這還叫罰?但是代善這個玩意是出了名的親父子明算帳,當年差點把岳託和碩託弄死,就算他比較喜愛薩哈廉,薩哈廉的兒子阿達禮、勒克德渾對他來說也是外人。對於代善來說,只要沒握在他本人手裡的東西,就不是自己家的。

  勒克德渾這樣大張旗鼓地穩步進軍當然也有弊端,梁山義軍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在勒克德渾看來,無論自己的對手準備得多麼充分,結果都是一樣的。實力差距擺在這裡,安山鎮畢竟不是什麼偏遠山區,是大運河邊有道路可通的集鎮,就算敵人做再多的準備,集結多少兵力,都只能讓自己更方便地消滅他們。

  不過,李青山並不這樣認為。

  安山鎮的大寨前,豎著兩面大旗,左邊是寫著「替天行道」四個大字的杏黃旗,右邊是「闖」字大旗。

  李青山居中而坐,兩邊是王鄰臣、艾雙雙、趙維修、賈望山四位頭領。既然號稱梁山軍,忠義堂上只坐五個人可不太吉利,一起參加議事的還有十幾個中層頭領。

  趙維修說道:「這些日子,兄弟們也打了韃子幾次埋伏,可是成效都不咋樣。韃子兵難斗得緊,都是老兵,三五人一隊,便如個小陣勢一般,我們的兄弟打過仗的少,對付他們很麻煩啊。十幾個人伏擊韃子的斥候,都能讓人跑了。夜襲敵人更是次次不成,反而折了不少兄弟。」

  李青山並不在意這點傷亡,哪年鬧災餓死的人不比這多。但是總這麼打確實不行,自從發現勒克德渾進兵以來,他們幾乎天天襲擊,就算不直接交手,也會放些冷銃冷箭,前後打死打傷差不多百餘個清兵,而且大部分是綠營兵,自己卻死傷了二三百人。敵明我暗,仗卻打成這樣,著實不露臉。

  清軍強不是強在滿洲人多天賦異稟,而是強在他們是有規矩的正規軍。只要是個有胳膊有腿的人,不管是明軍的老兵油子,還是新抓來的壯丁,被納入這套體系之中,就會比老百姓更能打。李青山的部下也有許多闖軍老兵,可基本上都是當初留在河南山寨的老兵,熟悉的還是當初流動作戰那一套。闖軍新從南方派來的人,大部分都在沿海的部隊中,分到李青山這裡的很少。這些老兵傳授了軍事技能,卻並沒有移植闖軍的軍事體系過來。從本質上來說,李青山隊伍中的大部分人,包括很多李青山認為是戰兵的人,其實還是勇猛頑強的老百姓。

  這些義軍士兵可能槍打得比綠營兵准,武功比綠營兵高,勇氣和戰鬥熱情更是遠勝綠營兵,可他們還是老百姓,不是軍隊。沒有多次訓練形成的紀律,沒有成體系的規章制度,他們能夠在山林沼澤之中狙殺清軍,伏擊清軍的小股部隊,可一旦試圖攻擊清軍主力,立刻就顯得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