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王瑾破例喝了很多酒,反正大冬天的在河南也沒有海鮮。閱讀sto55.COM不過王瑾的酒量實在宏大,喝到李定國已經有些說話不清了,他還是沒有一點醉的跡象。
李定國的酒量是真不大行,這點倒是和李自成很像,反倒是李雙喜,不僅能飲,而且喜飲,頗有些像張獻忠。再聯想到李雙喜本來姓張,王瑾不止一次想過,李自成和張獻忠就沒考慮過換換兒子?
王瑾放下酒碗:「小四的婚禮我沒去,索性你的婚禮我也不參加了,南歸之後,我不返武昌,大元帥已命我駐節襄陽,掌襄、鄖二府事和援助曹營事宜。」
李定國過了年就要成婚了,至於娶的是誰,先讓你們自己想想。
李定國說:「我看大元帥自己也不太喜歡武昌,今年他在廬州軍中過年。大元帥特意長駐江北,是否意在示意絕不偏安南方?」
王瑾說:「有點這個意思,若是他一直待在武昌,難免讓人有都武昌、治南方的聯想。現在已經有人開始說,說不定要再來一次南北朝。其實說起來,居武昌而治天下也並非不可。經永嘉、天寶、靖康三次南渡,國家經濟之命脈已為長江而非黃河。但有皇帝之國,必以小農為根基,既如此,便不能都南,該當都北。待到收復京師,前明之皇莊及勛貴太監之莊田,並清人新圈之田,皆分為小農。以山東、河南、遼東、河套為四足拱衛,江山便可安泰。似武昌這般難以均田之地,實不宜為都。大元帥不居武昌,乃是正理。至於我不回武昌,卻是為了躲開那一堆爛事。如今朝中看不慣我活閻王之人愈來愈多,我不去,正好清淨,任他們吵個天翻地覆,我也穩如泰山。」
其實,李自成久居廬州,何嘗不是為此。開國之君以戎馬取天下,戰爭就是他們威望的來源。朱元璋是大明的開創者,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膽地派大將執掌大軍北伐;朱棣是篡位者,就得強撐病體一遍一遍自己去;朱高熾只有一年就不提了;朱瞻基親征對付自己的叔叔,也親自出塞巡邊;到了朱祁鎮,延續的還是這一思路。但隨著和平年代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皇帝的軍事能力也越來越弱。一代二代是馬上皇帝,一代凌駕於所有大將之上,二代也能自己當大將,三代四代差一些,也能在臣僚幫助下正常領導軍事行動,不拖後腿。到了第五代,終於出了一個屁都不懂還瞎指揮的頂級蠢才,從此之後這條以戰爭強化皇權的路線就走不通了。
李自成當然不用擔心打出一個土木堡大敗來。哪怕真有個萬一吃了敗仗,他就算打不過也逃得掉。作為一個懂得打仗的開國皇帝,無疑勝仗打得越多皇位就越穩,軍事之事,李自成只要自己還能出陣就不假手於人。他和王瑾各負責一個方向這種事有可能發生,但王瑾或者劉宗敏出戰,李自成在武昌留守是絕不可能的。在李自成看來,劉禪才次次都「留守成都」呢。
不僅是李自成,大部分闖軍將領在戰爭中習慣所處的位置都過於靠前。在中牟之戰中,三營主將只有李過和王瑾一樣一直待在指揮位置上,直到最後關頭才帶親衛投入戰場,劉芳亮和谷可成都過早地親自參戰了。谷可成身上中了三箭,雖然都沒能穿透甲葉,但總這麼打也是不行的。
不過,這種作風也正是闖軍強大的原因之一,明軍之中這樣親臨前線的將領可是越來越少了,所以明軍也越來越少了。就算是王瑾、李過,也只是慎重地上陣,而非不上陣。這樣的統兵大將,只要不被敵人打死,就能給部下帶來巨大的鼓舞。
另一時空在張獻忠麾下,李定國是持槊突陣,一個人追殺一群明軍的「小尉遲」,而在這個時空,他上陣的機會明顯少得多。二十三騎掃平寶慶府固然讓他大大露臉,可是和兩蹶名王畢竟差得太遠。
王瑾忽然嘆道:「我們這些老傢伙活下來這麼多,你們這一輩怕是沒什麼挑大樑的機會了。待到三百年後,人們提起你們幾個,恐怕只能記起是王瑾的兒子,卻想不起你們做了什麼。」李定國半醉著說:「我們造反求活,本就是為了天下太平,只消天下人都能有口飯吃,記不記得我們,又算得了什麼。」
王瑾端起酒碗,輕輕笑了兩聲,把碗又放下了,拿起小酒罈喝了兩口。扭頭一看,李定國已經趴在桌上睡著了。
王瑾四下看了看,許家的房子修得不錯,門窗很嚴實。王瑾拿起火鉗撥弄了幾下火盆,望了一眼煙道,輕手輕腳地出門去了。
院子裡飄著一點小雪,滿院皆白,只有角落裡有幾枝黃色的素心蠟梅。幾名雜役迎上前來,王瑾擺擺手示意他們不用招呼,逕自去西廂房的兵器架,把李定國常使的那條馬槊拿了出來。
李定國的馬槊功夫起初是王瑾和劉芳亮教的,後來在廣州,又向郭瑤學了一段時間的藝。郭瑤帶兵打仗的本領一般,武術上的造詣倒著實高明,雖然實戰打不過王瑾,理論可比王瑾強多了。現在李定國的武藝已經比三個師父都強了,一方面是他的確進步飛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王瑾、劉芳亮、郭瑤都是三四十歲的年紀,體力不如年輕人了。
王瑾掂了掂分量,擺個架勢,在院中使起槊來。這種長大兵刃本不適合步戰,但王瑾使起來依舊虎虎生威。要是用於實戰,對付頂尖的勇士會吃虧,殺小兵還是沒問題的——前提是單挑。對方要是有兩個人,王瑾還敢試試,要是三個四個,王瑾肯定掉頭就跑。
槊尖裹著疾風,夾著雪花,王瑾使得很是暢快。舞了七八個解數,收勢站定,平端長槊,毫不顫動。王瑾很是滿意,看來功夫還沒落下。
那幾支蠟梅,在微風中輕輕晃動。王瑾看了看它們,忽然想大笑幾聲,但又怕太吵,尷尬地喝了幾口西北風,將槊遞給雜役,昂首闊步,帶著一陣風出了院子。
「在陝西是幼年期,到了山西是成長期,沖入中原是成熟期,到了南方是完全體……」王瑾嘴裡念叨著誰也聽不懂的話,「等到了究極體,就是我該告別的日子了。」
人活得太明白,有時也不好,什麼事情都在預料之中,還有何樂趣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