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的這一次突擊十分堅決,倉促迎戰的清軍竟然被接連衝破兩道陣地。單純的明軍來襲或者朝鮮兵譁變都不足為慮,但如果兩件事同時發生,那就是很大的麻煩了。杜度也意識到情況不太妙,傳令兵連續不斷地往來,組織清軍反攻。
「制台!再往前衝到就是韃子營地內了,還要往前嗎!」江翥大吼道,周圍實在是太吵了,殺聲四起,銃炮震天,就算是江翥和孫傳庭並轡而行,也得把嗓子吼破了才能有效對話。
「當然沖!衝到不能再沖為止!」孫傳庭不顧江翥,高舉自己的佩劍催馬向前,江翥急忙招呼後面的兵馬跟上。孫傳庭性格偏激,如果被逼到絕境,他是很容易進入瘋狂狀態的。幸運的是,他在這一時空的謝幕之地是一處越瘋狂越能流芳千古的地方。
「慌什麼!明軍不過是窮途末路,垂死掙扎罷了。各自守住自己的營寨,別到處亂竄!」碩託命令道。杜度的決斷顯然是有問題的,杜度急於反擊打退明軍,但清軍在要起床還沒起床的時候被明軍吵醒,還沒穩定下來就立刻反擊,那不是越來越亂。
碩託的部下沒有亂動,而是據守營寨,只要有明軍靠近就放炮驅離。孫傳庭一個山西人,做三邊總督,又到遼東任職,當然選擇了他最熟悉的老朋友:蒙古人。明軍突入杜度和碩託營地之間的蒙古人營寨,放起火來。
杜度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向明軍和朝鮮軍方向攻擊了幾次,也終於恢復冷靜了。他先穩住陣腳,對明軍以抵擋為主,集中精銳力量先攻擊朝鮮軍,朝鮮軍的近戰能力非常弱,只要突破他們的防線,便可以一舉擊潰他們。
很多時候,殊死抵抗並不頂用,否則李來亨就在茅麓山反殺了。在清軍的突擊下,朝鮮軍很快就顯出了敗勢。
塔爾摩站在船頭,念誦著梵語經文,誰也聽不懂他念的是什麼,也沒人敢打擾他。好不容易等他念完了,陳奇策才問道:「大師,朝鮮的兄弟這樣在清兵追擊下撤退,損失太大了,讓伯船長用炮火支援他們一下吧。」塔爾摩說:「現在潮水正低,大船靠岸太危險了,讓周玉那一隊上,炮火稍微干預清軍即可,一定不能離得太近。」
炮聲隆隆,但塔爾摩的心卻越來越平靜。不管此次行動成敗與否,他都創造了歷史。
首先,這是他第一次和王瑾、阿賈伊一起聯合行動,王瑾和阿賈伊都把自己的部下交給他指揮。塔爾摩最忌憚的對手始終是其他穿越者,經此一役,他對於自己未來可能的競爭對手有了信心。
塔爾摩目前知道的穿越者一共有五個半,那半個當然就是納敏夫了。塔爾摩雖然不知道「納敏夫」是什麼意思,但是熟悉佛教歷史的他對於藏傳佛教和固始汗之間的事情還是有了解的。不過,納敏夫究竟是一個穿越者,還是被王瑾的蝴蝶效應影響的土著,塔爾摩還不能確定。不過塔爾摩認為納敏夫是穿越者的可能性大一些,因為納敏夫急不可耐地占領了所有說藏語方言,信奉藏傳佛教的地區,尤其是那些在另一時空有領土爭議的地區,還有不丹和哲孟雄,如果不是穿越者,應該不會對這些地方這麼敏感。
塔爾摩倒不在乎這些,土地只是人所需的資源中極重要的一項而已,說到底還是一種資源。在這些邊角之地和納敏夫爭毫無必要,而且現在他也沒有這個能力。
斯里蘭卡收復失地,對於塔爾摩來說只是最微不足道的一步而已,他的目標是南亞次大陸的統一。天下大國,唯中國與印度耳。統一的中國就算是在大清這個奇葩政權的領導下,也總算是挺過了列強的群毆,以獨立國家的身份迎來了革命。而四分五裂的印度則成為了工業時代的墊腳石,孟加拉農民和手工業者的血淚和屍骨成就了日不落帝國。
如果不解決印度的分裂,不僅是英國或者法國可能會在一百多年後征服印度,王瑾、納敏夫、努勒的後人難道就沒有覬覦之心?英國東印度公司是怎麼做的,這些穿越者都清楚得很,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以印製印」,軍閥混戰的國家還缺偽軍嗎?不管是誰,只要海軍力量夠強,就能征服印度,這還是因為有其他侵略者干涉,像納敏夫這樣的可能都不需要海軍。
外國勢力有大海和世界屋脊的阻隔,可以無所顧忌地在印度干任何在國內不能幹的事情。就算統治真維持不下去了,實在不行人家來個「印度非故國,長嘯返英倫」,留下一堆爛攤子讓印度人繼續斗個你死我活,人家還能從中取利。
塔爾摩認為,要想在這個時空不重蹈覆轍,必須有一個統一次大陸大部分地區的強大集權王朝。
莫臥兒帝國是指望不上的,這個已經立國一百多年的王朝離盛極而衰不遠了,就算運氣爆棚再中興,還能指望它一直堅持到十九世紀末?更何況,印度的語言分裂、宗教分裂、種姓分裂,莫臥兒帝國也是有責任的。
中國這樣的國家,想要一個「強大集權王朝」容易得很,隨便哪個軍閥把其他同行都打趴下,就集權了,然後憑著人口基數就可以強大。底子好,沒辦法。而印度想要一個「強大集權王朝」,卻需要一場真正的革命。
塔爾摩在印度東部搞了這麼多年,到現在還在農民起義的初級階段,實在是國情不同,造反造不動。想在現有條件下直接把印度各邦捏合起來是行不通的,塔爾摩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通通重來。趁著現在民族主義還沒形成,直接打碎舊印度,建立新印度。
但是,這是根本幹不成的,且不說內部要面臨多大的壓力,就說外部,大明士紳能請清兵來對付李自成,印度的土豪們就不能請波斯人來對付塔爾摩嗎?何況現在印度周邊強敵環伺,東有王瑾,北又納敏夫,西有努勒,真要是塔爾摩和莫臥兒的豪強們打了個天昏地暗,達官貴人們來了個「借師助剿」,那印度的未來是必完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