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賊越過圃田澤,向中牟縣來了,其眾不下數萬,有馬隊,有大炮,隊伍綿延十餘里,旌旗蔽空。��
清軍偵察到的情報是,流寇竟然主動向他們發動攻擊了。很顯然,流寇估計應該有十萬左右的軍隊,才能發動這樣的攻勢。
「李督師,你意下如何?」皇太極破例用漢語問道。督師李建泰連忙答道:「貴軍能征慣戰,還是請大汗定奪。」
李建泰是不願來這裡的,和皇太極見面,用什麼禮節是個大問題,規格過低就會變成嚴重事件,導致雙方關係破裂,規格過高,自己在朝廷里就得被噴死。好在皇太極給他個面子,雙方只在營帳中會面,就當是皇太極帶著子侄家臣出來打獵,偶入大明境內,遇到了老朋友李建泰,雙方敘敘舊。李建泰年紀大了,「得了腿疾」,皇太極最近也「身體欠安」。所以,李建泰就按讀書人的規矩拱手為禮。
皇太極在很多時候特別講求禮儀,甚至會因為朝鮮使者不向自己下跪而發動戰爭,但現在沒有這個必要。
跟著李建泰一起來的是王朴、唐通、卜從善三總兵,李輔明、陳永福和黃得功都不肯到清軍營中來開會,既是覺得失了體統,又擔心清軍把他們一網打盡,這樣三個總兵去開會,三個總兵掌握部隊,一旦出了事,還有個反擊的餘地。
李建泰何嘗不曉得這樣有失體統。李建泰的督標和黃得功部趕到之後,中牟的明軍已經有了五萬之眾,但相對於清軍來說,他們依然是弱小的。李建泰從來不主張和清軍聯手,但他這個剛剛提拔起來沒多久的大學士實在是沒什麼發言權,他也不是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仁人志士,不過是個隨波逐流的凡人,他打定主意,這次會議他什麼看法都不會有。
李建泰的反應在皇太極意料之中。皇太極說:「如今貴我兩軍養精蓄銳已久,既然流寇來了,那便讓他們有來無回。」
前不久,皇太極剛剛得到消息,豪格久攻山海關不下,率三千精銳翻山而行,突襲了寧遠。明軍都司鄭蛟麟作為內應打開城門,明軍總兵王廷臣戰死,寧遠附近的堡台也紛紛陷落。
豪格行險成功,遼西局勢頓時急轉直下。山海關和錦州之間的聯繫被切斷了,碩託和杜度經過長期的掃蕩,已經逐步拔除了錦州周圍的明軍據點,將金國鳳合圍在錦州城內,孫傳庭因為受到兩面夾擊,兵力不敷使用,也只能放棄前屯,全軍收縮回山海關。明軍首尾呼應的一條防線,如今徹底變成了無法互相支援的兩個點。
遼西戰事很快就會結束,因此皇太極在河南也可以採取一些冒險的行動了。
秋天的時候,皇太極便命令阿濟格率領京畿地區的旗軍和宣大綠營南下,防止流寇突破黃河。雖然一線綠營讓羅汝才打了個落花流水,但皇太極判斷,有阿濟格阻擋,羅汝才不可能一路殺到太原甚至京城去。
如果納敏夫趁著阿濟格南下的機會從陝北捅清軍一刀,清軍的處境會十分危險,但皇太極已經得到情報,納敏夫現在正忙著呢,而且他的存糧在賑災中消耗殆盡,西安還在限制購糧,短時間內,賀蘭部無力大舉東進。
有了這樣的條件,皇太極決定不分兵支援河北,而是以手上的十二萬明清聯軍與流寇打一場大會戰。
開封的糧食在迅速消耗,如果明年春天前沒有搶下羅汝才的地盤,清軍就只能返回河北就糧。對於清軍來說,自然是更傾向於攻下河南之後吃曹營的糧食。雖然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和王瑾打一場大會戰,但清軍並不擔心這一點,之前的戰鬥讓清軍對闖軍的實力有所警覺,但他們依舊相信自己是無敵的。
七萬清軍中半數是旗軍,配合他們作戰的明軍六總兵能活到今天,自然也不是白給的,尤其是王朴、唐通、李輔明三部,是明朝邊軍中的骨幹力量。就算料敵從寬,對面的流寇也有十幾萬人,皇太極覺得也有很大的勝算。
皇太極認為,如果鄭州真的有十幾萬流寇,那麼大部分流寇肯定沒有之前和岳託交戰的那支軍隊的水平,流寇在南方割據也不過三年,真的能有幾十萬這樣強大的野戰軍嗎?事實是的確沒有,闖軍也就十萬出頭的軍隊有這樣的水平,曹營收編了大量秦軍,實力暴增,但家底還是薄,部隊還沒太磨合好。可即便如此,在這三年時間裡,闖曹聯軍在軍隊建設上已經超過努爾哈赤三十年的成果了。
李自成和羅汝才就算比努爾哈赤強,也不可能強出十倍,但是他們手上有比努爾哈赤更好的地盤、更穩定的自耕農群體和更龐大的人才隊伍,而且現在還不需要試錯,有正確答案可以抄,開加速器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大清言而有信,不會要黃河以南尺寸之地,打退流寇之後,攻下的這些地方自然還是大明委派官吏,只要協調我軍糧餉即可。」皇太極就根本沒想過會打輸,他手上的兵力足夠打一場薩爾滸大戰級別的戰役,北渡黃河的流寇就算沒有二十萬,七八萬總歸是有的,難不成流寇的地盤還真的樹上結軍官、地里長老兵?不管鄭州有多少敵人,都沒什麼可怕的,兩萬也好,十五萬也罷,都不會是他的對手。
不僅是皇太極,李建泰、唐通、王朴、卜從善也都是一樣的想法,明軍在清軍面前一敗再敗,對於清軍的武力是相當迷信的。不過,李建泰這個大學士還是比那三個武夫多想了一層,清朝不要河南的土地,是因為言而有信嗎?恐怕是因為河南南邊是李自成吧。光是打敗羅汝才還好,如果皇太極連李自成都打敗了,不要說河南,這天下還有誰擋得住他?
作戰計劃很快就定下來了,皇太極也壓根沒打算和明軍將領們商量,他把明軍布置在了左翼,自領中軍,讓岳託負責右翼。陣型相當簡單,主要是需要鋪開兵力,控制比較大的戰場範圍,先進行前哨戰,試探出敵人的狀況,所以要擺出一個簡單的、方便變化的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