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河南的冬天,就是比南方冷啊。七年前我們過黃河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天氣。」劉芳亮搓著手說道。營帳中除了他,還有王瑾、谷可成、李過三人,這是他們在決戰前最後一次見面了。
王瑾的布陣同樣很簡單,他和谷可成居中,劉芳亮在左,李過在右,六萬人對十二萬人,戰場面積極大,分開之後,王瑾是沒法有效指揮左右兩軍的,到時候要看劉芳亮和李過隨機應變。
「這一仗打完,我就回廣州結婚了。」王瑾的口氣就像嘮家常一樣,但說出來的話讓其他三個人一下子都僵住了。
「你瞅啥……不是,你說啥?」平時不太說話的李過有點語無倫次,「你娶誰老婆?不是,娶誰家姑娘?」
王瑾說:「安南阮主阮福瀾的三妹。去年就在談這事,今年才定下。」
就算劉芳亮、谷可成、李過這哥仨再沒政治頭腦,也知道這是要出大事了。就算你王瑾功比姜尚,你也不能真拿自己當成齊侯那樣的一國之君吧。阮主那可是敢自稱安南國王的強勢諸侯,劉芳亮他們也看過兵部呈交的周邊國家的情報,阮福瀾一共三個妹妹,老大嫁給了高棉國王,老二嫁給了占城國王,還有個義妹,是他父親的養女,嫁給了一個長崎的日本豪商。娶這樣一個女人,就是一下子和三個郡王級的諸侯聯姻,這可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更何況,這個人還是王瑾,那就不是驚天動地,而是開天闢地了。
李自成和王瑾的關係,在任何王朝的開國君臣中都找不到先例。如果說要找一組最像的,可能就是陳勝和吳廣了。
當然,闖軍內部從來沒人敢這麼提,大元帥是陳勝,王總制是吳廣,那你們誰想當田臧?
吳廣是什麼下場,大家都知道。如歷史上的吳廣尚且死了,果說當年吳廣帶兵南下,占領鄱陽、長沙,頂替了吳芮的位置,和英布聯姻,結好閩越、南越,然後再頂替周文,帶著主力大軍西入關中,那陳勝是殺他呢?殺他呢?還是殺他呢?
雖說王瑾平時玩得就很刺激,但刺激到這個份上,還是讓大家都有點懵,這個星球上沒有你留戀的事物了嗎?
劉芳亮和谷可成都看了看李過,這時候他來說比較好。李過想了想,決定哪壺不開提哪壺:「子瑜,最近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諸般大政皆出王瑾之口,大元帥但拱手唯唯爾。』」
王瑾笑道:「當然聽過,這不是很好嗎。」劉芳亮說:「可問題是……好在哪啊?」
王瑾說:「好就好在他不挨著。你們三個,如今也都封侯了,將來混個鄧愈、湯和的地位不是問題吧。」明朝的開國功臣里,這兩位的結局是比較好的。劉芳亮他們也不謙虛,都點了點頭。王瑾說:「那依你們看,我能混到誰的地位?」
被滿門抄斬的李善長?傳說中吃蒸鵝的徐達或者被毒死的劉基?拿漢初的情況來對比,王瑾的身份相當於盧綰一個人把蕭何、張良、韓信的事都幹了。既然韓信都死了,他王瑾多什麼?
在對待開國功臣上,劉邦算是比較不錯的了,彭越、英布和劉邦的關係,放在明末相當於賀一龍、白廣恩和李自成的關係,殺了也就殺了,但就算是劉邦,也會殺韓信。王瑾當然沒有韓信的軍事才能,沒有蕭何的內政長才,沒有張良的足智多謀,但徐以顯也當不了蕭何,宋獻策也當不了張良,劉宗敏也當不了韓信,王瑾沒有蕭何、張良、韓信的本事,可畢竟占了這三個人的位置,還有堪比樊噲、盧綰的老兄弟身份。
如此的君臣關係,在歷史上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先例,一般來說,不等到這一步就該你死我活了。
王瑾說:「補之就不用說了,九條龍和大元帥也是老交情,明遠來得最晚,也一起出生入死快十年了。你們說,大元帥是什麼人?這兒就我們四個,沒外人。」
當然沒人搭茬,王瑾笑道:「看吧,我就知道你們不敢說。當年打米脂、打綏德的時候,你們會不敢說這話嗎?」
谷可成說:「大元帥雖未稱帝,但與我等已有君臣之實,議論君上之事,我們是不敢做的。」
王瑾說:「是啊,他是君了,你們是臣了,就不能再以朋友視之。就算補之是大元帥的親侄子,從小光著屁股一起長大也不行。可我和你們不一樣,我現在這個樣子,還能做臣子嗎?大元帥胸懷之寬廣,古之帝王罕有其匹,但有些事不是靠胸懷能解決的。你們仨和大元帥這麼多年的交情,也知道他怎麼可能是『但拱手唯唯爾』的人。無非是因為他也清楚,和我是做不成君臣的,要麼當朋友,要麼什麼都別當。」
哪怕是一兩年之前,如果李自成突然出意外死了,在場這三個人都會毫不猶豫地按照綠林道的規矩擁戴王瑾做新的大元帥,哪怕是李過,也不會因為自己姓李就覺得能繼承李自成的事業,更不會支持李遲這樣一個小孩執掌闖軍。不僅僅是他們,劉宗敏、田見秀等人也都是一樣。要是再早一些,如果王瑾也死了,他們甚至可能會請張獻忠或者羅汝才來當掌盤。可是現在,他們不會這麼想了,李自成就是無冕的皇帝,他們對李自成的忠誠不再只是出於對一個講義氣、有本領的大哥的擁戴,而是對君主的忠誠。
仔細想想,這些年大部分政策都是王瑾提出,李自成蓋個章,李自成也有自己的創見,但無論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還是其他人建議的,也都是先和王瑾商量,王瑾不反對才變成法令政策。儘管如此,可整體的氣氛卻是李自成的威權越來越重,王瑾的人緣越來越差。
對於一般的士兵和中下層軍官來說,他們待遇的提高都是出自李自成發布的命令,這種基於闖軍立場做出最基本的決策,也根本不需要由王瑾提出,在闖軍決策層里是個人就懂,輪不到他收買人心。而王瑾提出的政策,翻來覆去都是折騰勛臣、文武官員、士紳商賈的,既然利人,必定也會損人。就算基本上都能讓底層得了好處,一般老百姓又哪裡知道闖營決策層的事呢。
就連闖軍的老兄弟們,也不喜歡活閻王再像之前那樣管束他們。以前大家是流寇,王瑾的身份如同一個宗族中的二哥,自然執掌教育弟弟的權力,而現在大家都是臣子,臣子之首席也一樣是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