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直奏

  事情到了這一步,王瑾的知識已經起不到多少作用了。閱讀М要說怎麼做一個不像大清那麼爛的封建皇帝,從史書上自然能找出很多辦法,要說二十世紀的農民運動是怎麼搞的,王瑾也能說出些道道。可誰能想到,李自成的觀點竟然比王瑾更激進,又想要封建王朝,又想讓農民起義的威懾力持續下去,這實非王瑾所能為。

  這等前所未有之事,李自成也只能逐步嘗試。統計司就是李自成做出的嘗試之一,這個部門雖然隸屬戶部,但其中的所有人員都不是經過戶科的科舉考上來的,而是出自李自成的直接選拔。目前闖軍控制的每個省都下轄一個兩百多人的統計隊,再搭配一個隊的兵力作為護衛。其中配備的人員不僅能丈量土地,釐清賦稅,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把一個縣的縣衙整個替換掉。

  理論上來說,這些人和當年萬曆朝的礦稅使在性質上也沒多大區別,都是皇帝使用特權任用的私人。為了不讓他們變成同樣的搶劫團伙,李自成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明朝的礦稅太監,有很多在淨身進宮之前就是地痞流氓,遊手好閒,靠盜竊、賭錢、訛詐之類的辦法維生,或做代收糧賦、討債之類的灰色營生。他們之所以會選擇做太監,甚至有的是拋下老婆孩子做太監,當然不會是為了給皇帝盡忠,而是為了通過走後門幸進而發大財。把這幫人放出去收錢,他們會做什麼可想而知。

  礦稅使出了皇宮之後,招募的黨羽自然也都是他的同類,這些人到了地方上兩眼一抹黑,自然也就需要再找一批當地的地痞流氓。於是,這幫人大肆劫掠破壞,謀財害命,到了最後分贓的時候,皇上頂多也就拿一成,太監能拿兩成,從京城和太監老家帶來的外來流氓們能拿三成,跑腿賣力最多的本地流氓能拿四成。

  闖軍統計隊的隊員得有直接替代官員、胥吏的本領,自然不是隨便找幾個地痞流氓就能做的。目前統計隊的骨幹人員都是康小米這樣在早期流動作戰期間就負責過後勤或者在山寨做過民政工作的闖軍老兄弟,新補充進來的人員來歷則五花八門,有的出身胥吏,有的做過師爺,有的是商賈子弟或者店伙,有的是一些難以進學的窮童生,總之都是有一定的知識但又擠不進地主階級的。

  這些人地位雖低,卻都是有家有業之人,是一旦機緣巧合,就有機會成為統治階級成員的,傳統文官容不下他們,新貴卻可以接納他們中的優秀者加入自己的階級,而不像太監那樣永遠進不了主流社會。

  統計隊的人全都是由各省的巡撫和制將軍以私人關係招募的,在武昌統一培訓之後再分散到各地,都不在自己的家鄉任職,甚至不能在母親、妻子、兒媳、女婿的家鄉任職。不過這幫人在加入統計隊之前家境都一般,也沒什麼跨省聯姻的機會,親戚基本都是本縣的。

  統計隊不會直接收取任何稅賦,也沒有任何處置縣政的權力,他們只負責調查一縣的土地、人口、商貿、礦產等數據,將調查的情況上報中樞。之所以把他們設計成能接管一縣之政的結構,是為了預防地方勢力的任何反撲,不是讓他們到哪都接管政權。

  統計隊都是與地方毫無瓜葛,由中樞直接簡拔的人,與地方勾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但收取賄賂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要防止此事,一方面靠在統計隊內安排暗線進行監督,另一方面靠統計隊長的人選。

  康小米這樣的人擔任隊長,在李自成心中並不是最理想的選擇,他們在本質上和其他文臣武將來說並無什麼分別。統計司郎中是三品官,還是要用正常科舉選拔出來的,如果直接由隊長升任,這個部門就成了鐵板一塊的獨立王國了,就算主觀上不想欺上瞞下也會不由自主地這麼做。

  因此,五品的隊長也就是統計隊員能升到的最高級別。如果統計隊出身的人可以調出去擔任其他職務,又會滋生勾結的溫床。對於康小米這種本身也是開國功臣的人來說,職務局限在一個五品的隊長還是有些吃虧的,將來他有可能加封子爵,有可能增加襲爵次數,財產上的待遇也肯定不會低,但他的官是不可能再升了。

  不過話說回來,能在五品的官職上干到退休,也沒什麼可抱怨的,多少人想求個九品官都不可得,五品就別嫌小了。「五品還叫官?」這種話,可不是誰都有資格說的。

  李自成更希望將來李遲能成為一個統計隊長,這種工作可以了解基層的方方面面,以避免將來做了皇帝不顧基層情況胡來。崇禎皇帝裁員、李自成下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個工作有利於讓李遲明白,真實的國家和坐在皇宮裡看的那些奏章上寫的國家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要拿多少錢,才能賄賂一個皇子呢?皇子受一個縣令和一幫鄉紳的賄,能得到的只有錢而已,可一旦事情敗露,代價卻是惹怒自己的父親。

  李自成現在只有一子一女,李遲作為嫡長子,地位還是很穩固的,除非他干出什麼十惡不赦的大事,否則李自成總不至於廢了他,把皇位傳給和自己同歲,身體素質還沒那麼好,多半活不過李自成的李過。相信李遲不會蠢到冒著激怒父親的風險去受賄,要錢不要皇位。現在闖軍規定無功不得封爵,那些不能繼承皇位的皇子要刷功勳,統計隊也是個好地方。

  康小米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現在享受的是太子的待遇,他還在專注於享用烙餅攤雞蛋。為了確保統計隊的廉潔,待遇必須要好,成本也就很高昂,也就不可能多設,只能一省一個。最初建立統治時的統計之後,統計隊會在每個縣待一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徹底的統計,按照這個速度,一個縣被查過之後,大概要經過十年才會被查第二遍。但十年一查也比不查強。

  李自成在多年征戰中見多了巡按拖後腿的事情,沒有沿用明朝的巡按制度,所以在統計隊之外,還得有其他的監察方式作為補充。

  闖軍廢巡按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和另一時空的清朝濟爾哈朗、岳樂等人要求廢巡按是一個道理。巡按是制衡督撫的,而清朝的督撫多為漢軍旗人,自然不希望科舉出身的巡按去制約他們,愛新覺羅宗王也肯定站在旗人一邊。

  而闖軍這邊也有一個性質不同但地位類似的群體,也就是各省的駐防武官,李文江、郭汝磐、王友進、賀錦、塔天寶、牛萬才這些人怎麼可能願意讓巡按來監督自己。對於李自成來說,這些老朋友難道不比之前還是敵人,不久前才剛入伙的文官擔任的巡按可靠得多?而且這些人和文官巡撫尿不到一個壺裡,本來就會互相監督。

  王瑾對於告密者極度厭憎,所以他雖然知道密折制度,卻沒有提出,只是提出各省刑科直接和刑部尚書對接,有監察之權。至於特務政治,更是王瑾絕不容忍的。但是刑官是長期任職的,和明末僵化了的巡按制度相比雖然沒有拖後腿的作用,但是在監察作用上並沒有變強。

  然而,李自成無師自通地規定,五品以上官員有權直接向李自成奏事。自費郵遞,不得使用驛站,裡面只許談政務民事,不准有請安內容。

  理論上來說,這叫「廣開言路」,人人都能監督,有巡按之能而無巡按之弊。可是,這是基於強力的開國君主做出的制度設計,五品以上的官員一大半都和李自成有私交,他直接聽取這些人奏事當然沒問題。可是換一個皇帝呢?換個懶的還算好,換個沒本事卻自以為是的,那可是後患無窮。

  所以在王瑾的極力要求下,李自成又做了補充,所有奏章都要在通政司登記。通政司無權扣下奏章,也不能看內容,但至少要知道都有誰在什麼時間向李自成上奏了,李自成又是何時批覆。這樣一來,「直奏」是有了,「密折」則只密了一半。同時規定,逮捕任何人都必須通過刑部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