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頭領回來了!」一群士兵簇擁著謝遷上了山。閱讀sto55.COM雖然山西闖軍的軍官們大多受封官職爵位,但平時做的還是打家劫舍的買賣,所以依舊習慣用綠林稱呼。
謝遷介紹道:「木大哥,這位是孫遠兄弟,過去是孫撫台的親兵隊長。」
孫遠大致介紹了孫元化那邊的情況,他和鄧陽保護孫元化、韓源等一干從太原逃出的官紳躲進了晉西南的中條山中。他們聚攏孫元化的家丁,馬祥麟、張鳳儀夫婦的殘部,零散明朝潰兵,一部分當地鄉紳的團練,綠林好漢及饑民,拉起了小兩千人的隊伍。
但是這支隊伍的生存狀態十分艱難,和清軍打了幾仗,輸得很慘,死了不少人,現在也只能躲進大山之中,靠少數鄉紳接濟和搶劫為生。
所謂「鄧陽」,就是郭升的化名,他在紫荊關之戰中詐死埋名,投入孫元化麾下,現在孫元化都變成山大王了,他也沒必要隱瞞身份了。當初在大名府時,趙勝蠟丸傳書,給了他木懷玉的聯繫方式,讓他有事到王屋山中的山寨聯絡,於是他便和木懷玉搭上了線。
孫元化脫險之後,也沒為此太感到遺憾,反正他的政治生命已經終結,肉體生命是死是活倒無所謂。他的家鄉現在是張獻忠的地盤,他也不怕崇禎報復。郭升要進山,那便進,凡事都交給了郭升和孫遠。郭升也知道,這種指揮上千人占山為王的行動孫元化幫不上忙,修建營寨什麼的有韓源負責也就夠了,讓孫元化先歇歇吧。
孫遠說:「我們得知消息,岳託率領約三萬兵馬,正駐紮於澤州。東虜恐怕秋後將有大舉,孫撫台派在下前來向貴軍報訊。」
木懷玉說:「你們既在中條山,把消息送到陝州告訴曹營的人不就行了。」孫遠說:「畢竟我們不是同一系統,貿然聯繫,恐怕曹帥未必肯信,反而誤事。」
木懷玉笑道:「你可知曹操為什麼綽號『曹操』?若是連這等分辨虛實的本領都沒有,他也做不了這個大元帥了,你們特意到我這裡來繞一圈,才叫誤事呢。不過也要謝謝你,我把這個情報送到鄭州去,也顯得我這個山西果毅將軍做了些正事。」
其實木懷玉早就發現清軍南下了,闖軍在王屋山還有個大寨,怎麼會不知道澤州的事情。但是孫遠既然來提供情報表示友好,他一定要歡迎。他也知道,孫遠來此不會只有這點事情:「貴軍現在生活如何?有什麼我們可以效勞的?」
孫遠道:「效勞可不敢當,只是的確有些麻煩,要拜託貴軍援手。」木懷玉說:「我軍的宗旨是,只要是抗清的友軍,一定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幫助,貴軍有什麼需求,儘管開口就好。」
孫遠說:「雖然中條山北麓就有鹽池,但岳託此酋甚是狡猾,早早派兵守住了鹽池。單靠綠營兵是守不住的,他便把鹽池的開採承包給了附近的豪紳,讓這些人組建『護鹽隊』,敢有販私鹽者格殺勿論。這些豪紳有錢,又是族人眾多的地頭蛇,現在護鹽隊已經有了幾百人。我們之前從虞坂古鹽道偷運私鹽,這些鹽狗子勾結綠營兵伏擊了我們,死了七十多個兄弟,這條鹽路也斷了。」
虞坂古鹽道是西周時的虞國修建的運鹽道路,因為鹽池實在是太重要了,這條路在另一時空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修公路的時候。傳說中伯樂識千里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那匹千里馬拉的就是鹽車。橫亘在道路上的鎖陽關是當年晉國和虞國的邊界,「假途伐虢」的故事中,晉國借的就算這條路。
除了鹽,中條山明軍還缺少很多東西。岳託知道這裡是各種勢力錯綜複雜的地方,因此向那些投效清朝的鄉紳分發武器,甚至安排一批綠營老兵退伍,到中條山地區擔任鄉勇教師。這些鄉勇想對付闖軍、曹軍的主力部隊自然是不可能的,就算碰上當年王嘉胤、王自用那樣的流寇大軍也只有被碾壓的份,但是對付各家山寨和明軍的散兵游勇,這些民間團練卻非常有效。中條山明軍現在不足兩千人,無力擊破這些鄉勇,因此就無法深入基層,籌措糧餉甚至服裝都遭遇了極大的困難。
武器裝備同樣無法補充,火藥全部用完,火銃都成了燒火棍。鹽池附近有大量的硝出產,但護鹽隊同樣把持著硝的銷路,想要奪硝必須經過一番苦戰。
明軍既缺少糧食食鹽,又缺少武器裝備,戰鬥力進一步下降,和鄉勇開打之後沒法迅速破寨,只要鄉勇堅持一段時間,綠營兵就會來增援,明軍便只有逃跑的份。清朝接管山西之後,在整肅綠營兵紀律上著實下了功夫,現在的綠營兵不再像之前做明軍時那樣對救援鄉勇漠不關心了。有了軍餉和紀律的約束,他們的出戰積極性高了許多。
再這樣下去,中條山明軍遲早被清軍困死,郭升只能選擇向友軍求救。
與他們鄰近的曹營也面臨吃鹽難的問題。河南原本吃通過虞坂古鹽道送來的晉鹽,後來潞王府、福王府壟斷了食鹽的銷售,來自南直隸的淮鹽大行其道。曹營攻克洛陽後,淮鹽便不再運來,雖然曹營從搞走私的明軍手中也能買到淮鹽,但價格高了許多,山西淪陷,晉鹽也運不來。
西營奪到了揚州府東部的一些鹽場,但這會兒正忙著清算把持鹽場的豪強,首先要保證江南食鹽的穩定供應,要向外賣鹽還早著呢。河南人除了零星的私鹽,就只能吃闖軍控制下的商人販售的廣東鹽,這些鹽千里迢迢運來,價格也很高昂,河南百姓不得不過著不做重體力勞動就不吃鹽的淡食生活。
李自成雖說像對待糧食問題一樣下令平抑鹽價,但也不能平抑得商人沒有利潤,那樣的話他們便壓根不販鹽了,靠官府組織販運可沒有那麼高的效率,老百姓從吃高價鹽變成沒鹽吃,只能更慘。無論是在安慶發出指導性命令的李自成還是前線的王瑾和後方的田見秀,都不敢隨便用行政命令壓價,故而河南鹽價一直很高。
好消息是,納敏夫在陝西恢復生產的工作搞得還可以,陝西的鹽池又開始出鹽了。納敏夫在陝西除了抄家沒有其他獲得大宗貴金屬的渠道,他急需把鹽換成銀子,再去購買糧食、武器和換馬用的茶葉等關鍵物資。南邊的四川是有鹽井的,秦鹽難以打開銷路,因此東邊的河南就成了納敏夫主要的市場開拓方向,羅汝才也很支持他賣鹽過來。
而中條山明軍面臨的情況是:我們沒錢,但我們想吃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