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瓮中之鱉

  祖大壽全家撤離,給錦州士氣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祖家走了,清軍來了,擺明了是祖大壽早就知道錦州根本守不住,這才全家逃進關內。連這個遼西老土地,都丟下家鄉不顧了,這城還能守嗎?

  「城中尚有兵馬上萬,大炮數十,糧草彈藥可支兩年,你們怕什麼!我金國鳳是宣府人,卻也敢與錦州共存亡,爾等遼人,就不念祖宗復土守土之艱難嗎?爾等家眷皆在城內,此時出城,為虜騎追襲,唯有死路一條,想活命的,守住錦州!」

  金國鳳還沒走,而且他的三個兒子也都在錦州,有一個熟悉的將軍在坐鎮指揮,讓軍心穩定了一些。但金國鳳也知道,打仗不能靠情懷,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擺在這裡,清軍築長圍圍困,以重炮轟擊城牆薄弱處,早晚會破壞防禦工事,製造出有利於登城的缺口,守軍的士氣也會消磨殆盡,到那時,城池也就守不住了。

  清軍使用紅夷大炮作戰時,經常有轟塌城牆的記載,但那並不是真的把城牆用實心彈砸碎,而是令城牆部分崩塌,形成一個斜坡,還是需要重步兵登城強攻,才能把城攻下。而此時清朝的重甲步兵在短兵相接的作戰中天下無敵,所以有紅夷大炮配合,明軍的城池就沒有清軍攻不下的。

  錦州想要守住,唯一的辦法就是從關內調集一支足以與清軍進行野戰的援軍,前來解錦州之圍。但大凌河之戰時,已經證明這個辦法行不通。此時的大明,也不可能再調出像另一時空松錦大戰時那樣的龐大軍團。即便調來了,也照樣不是清軍的對手。

  金國鳳雖然對守住錦州不抱多少希望,但他依舊認為犧牲在這裡是有意義的,以錦州之堅,打得好了堅守年余也是能做到的。當他在錦州抵抗時,遼西走廊上的友軍們可以搶收莊稼,組織家眷和平民向關內撤退。從錦州到山海關,四百里路程,清軍一個一個啃堡壘,消耗的時間是驚人的,也必然付出極大的傷亡和物資損耗,只要拖延得久一些,說不定就會有轉機。

  然而,皇太極是肯定不會按金國鳳的想法去打仗的。

  崇禎十二年九月初二,皇太極親統清軍兩萬、蒙古軍兩萬破大安口,遵化守將孔希貴望風而遁,順天巡撫楊繩武自盡。九月初四,豪格、阿濟格率清軍兩萬、蒙古軍兩萬破龍井關,漢兒莊、潘家口、喜峰口、洪山口、羅文峪盡皆失陷。

  沿著十年前己巳之變時的舊路,皇太極再一次來到了京畿。十年前,己巳之變成為皇太極事業的起點,一轉寧遠、寧錦之戰後金軍士氣不振的局面;十年後的今天,則是大清入主中原,逐鹿天下的開始。

  豪格直取永平府,山永巡撫朱國棟自盡,阿濟格連克玉田、豐潤,直插天津。皇太極所統的清軍主力,則攻克薊州,直撲京師。

  然而,當占領三河縣之後,清軍卻突然停了下來。

  皇太極發布了一條上諭:「朕承天命,興師伐明,拒者戮,降者勿擾。勿淫人婦女,勿褫人衣服,勿毀廬舍器皿,勿伐果木,勿酗酒。違者罪無赦。固山額真等不禁,罪如之。」這些話都是十年前他就已經說過的,只不過十年前說這些,純屬裝點門面,可這一次,清軍竟然真的照做了。除了強征糧食牲畜,搶劫府庫,對抗拒者滅門抄家之外,清軍不再進行其他的劫掠。但是隨征的外藩蒙古兵劫掠如故,皇太極還要用他們,也不能真的把他們正法了,只是時時訓誡而已,而且不許他們進入城池。

  https://

  諸將都覺得,此時明朝的京城已經是大清的囊中之物,再也不會有勤王軍來救崇禎,應當立刻進取京城,將整個大明朝廷全部俘獲。可不知為什麼,皇太極卻似乎一點都不著急,他兵分兩路,向密雲和通州殺來。

  「此次東虜入關,與以往大不相同,不僅僅是兵力增加,策略也變了。旗丁老本只是征糧,不再肆意屠戮百姓。隨征之西虜雖殺掠如故,但虜酋不許他們入城,只是劫掠鄉村,淪陷各城池內,竟安堵如初。探子傳回消息,虜酋正收買劣衿猾吏,在淪陷各城委派官員。撫寧、盧龍、昌黎、灤州、遷安、樂亭,都已經有偽官就任,為東虜征夫征糧了。」

  孫傳庭的語氣十分凝重,這些現象很明確地說明,清軍絕不是像之前五次入塞那樣劫掠一番便要退回關外,他們是真的打算竊據中原江山了。

  「虜酋長子豪格,正屯兵於撫寧,其眾不下數萬。現在已有一些人叛投東虜了。」孫傳庭說的「一些人」自然不是指普通百姓,而是明軍的軍官士兵。剛剛經歷調防的薊鎮處於十分混亂的狀態,除了孔希貴的家丁之外,精銳盡數調出,剩下的兵馬軍餉被拖欠已久,根本沒有戰鬥力。指揮這樣軍隊的軍官,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抵抗意志,皇太極一招降,許多人紛紛叛變。

  剛剛調防到山海關的張鵬翼說:「制台,要不要派船去登州求救?雖然從登州來此風向不利,但也有少數船只能戧風航行。也不求他們派援兵過來,哪怕送些補給,也能穩定人心。」

  孫傳庭不覺得這有多大意義,但張鵬翼說的也對,時不時有友軍的支援到來,對於士氣是個鼓舞。現在剛剛秋收,糧食充足,只要大家的鬥志別垮,憑藉城防工事,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孔希貴沒來和孫傳庭會合,逕自向南逃了。孫傳庭緊急徵召遼民中的壯丁補充軍隊後,山海關守軍增加到了近兩萬人,而他們要防守的是從老龍頭直到一片石、黃土嶺一帶一條長達五十里的防線,平均下來,每個人要負責四尺長的城牆。

  不難看出,所謂「放棄關外,集中力量守衛山海關」這種想法有多麼扯淡。現在錦州和寧遠還被金國鳳和王廷臣控制,豪格部三萬人馬繞到山海關背後,已經讓孫傳庭十分為難。倘若寧錦為清朝所占,清軍就地屯田,將紅夷大炮直抵城下,那困在山海關里的明軍就成了真正的瓮中之鱉,只有等死的份了。

  即便是現在,他們和瓮中之鱉也相差仿佛,只不過是這個瓮大了一些而已。四百里的遼西走廊,已經變成了關寧軍的囚籠。

  真正能守住山海關的辦法,是從內地發勤王軍牽制清軍,使得入塞清軍不能放手進攻山海關背後,關門自然可保無恙。然而,己巳之變中勤王的袁崇煥、耿如杞、張鴻功、梅之煥下場如何?丙子之變中勤王的朱聿鍵下場如何?戊寅之變中勤王的盧象升、孫傳庭下場如何?也就孫傳庭混得還湊合,先在天牢里當釜底之魚,又到山海關來當瓮中之鱉。

  此時祖大壽、吳三桂、唐通、高第、王朴、李輔明、猛如虎等部兵馬已經渡過黃河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勤王軍。就算有,又有誰敢來?不僅僅是怕皇太極,更多的是怕朱由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