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迷茫

  隨著巡撫衙門被攻下,孫應元自刎,武漢之戰結束了,武昌、漢陽、漢口全部被闖軍占領。闖軍以千餘人陣亡的代價,殺死明軍數千,俘虜近萬,大獲全勝。

  這是闖軍和明朝主力軍團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會戰,明軍前後在湖廣戰場集結了六萬大軍,結果是徹底慘敗。可是,闖軍將領們都覺得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我們還沒發力呢,明軍怎麼就垮了?

  洪承疇、曹變蛟、左光先、馬科、孫守法、賀虎臣這些人,個個都是闖軍的老對手,為了對付他們,闖軍諸將做了極周密的準備。可是真打起來之後,雙方對峙近一年,一次大規模的決戰都沒進行,明軍就這樣丟盔棄甲,落荒而逃了。甚至有人懷疑,這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李自成對此倒是不感到意外:「要是大明朝能讓種田的照常種田,當兵的照常打仗,還用得著我們造反嗎?出岔子才是明軍的正常狀態。」

  目前荊州、漢陽、武昌三府及承天府的沔陽州都已經被闖軍占領了,在北方,大別山地區的闖軍趁著宋一鶴、錢中選所部都陷在武昌的機會,大舉起事,在各地奴僕的接應下接連攻下隨州、應山、黃安、羅田、麻城五城。

  羅汝才、馬守應、賀一龍攻下了汝寧府,崇王朱由樻被殺。回營和革營攻略汝寧周邊各州縣,曹營則西進南陽,襄陽、承天明軍的後路也被威脅了。聽說羅汝才新收了一個叫玄珪的謀士,也在考選士人,向汝寧各縣委派官吏。

  李過率領後營馬不停蹄地沿漢江上溯,攻擊承天,留在荊州的左營劉文炳、劉文煌、閻可義所部也從荊州出擊,與夔東的馬世耀部配合,攻擊襄陽。襄陽和承天的左光先、孫守法部已經陷入了闖營和曹營的合圍,再死守就是等死了。既然洪承疇已經失聯,他們也只能自己決斷,趕在闖軍攻擊之前向鄖陽撤退,與陝西老家的友軍呼應。

  李過占領承天,改承天府為安陸府,這也是王瑾早就提出的意見,地名更改要從舊,不要隨便起新名字。馬重僖占領德安,劉文炳占領襄陽。洪承疇在谷可成的追擊下,一路逃到安慶才停下,封在蘄州的荊王也棄封地而逃。施州衛的土司已經被闖軍包圍了,也表示願意合作。整個湖北除了西北角的鄖陽府,全部被闖軍占領了。

  勝利來得太快了,以至於闖軍不得不停下了腳步。新占領的土地實在太多了,在這些地方建立官府、派遣衛戍部隊太耗時間,對錢財的消耗也很大。雖然靠追贓助餉能獲得補充,可追贓助餉也是需要時間的。谷可成、劉希堯追擊洪承疇到湖北與江西交界處的富池口,被尚可喜的水師阻擊,就停下了腳步。

  現在奉天倡義營轄下已經有了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福建、廣東、廣西七個省。傅宗龍被俘之後,明朝在四川的威信一落千丈,和投降蒙古人相比,大部分明朝官員還是覺得投降流寇好一點。畢竟現在流寇有官府、有科舉、有品級、有俸祿,也允許地主收租,開價雖低,總歸還是有價的。至於那個什麼包從胥,鬼知道他要用什麼制度,能撐幾天。投降了闖軍,就算闖軍打不過賀蘭部,反正這些官員都不是四川人,跟著闖軍逃到三峽以東做個小官,也是個可以接受的結果;要是投降了賀蘭部,結果賀蘭部打不過闖軍,他們難道還能跟著去爬雪山嗎?

  但納敏夫的行動,哪裡是他們猜得到的。

  納敏夫把樊一蘅扣在自己手裡,把傅宗龍和孔思誠裝車送到了重慶去。此時內江之戰的消息已經傳到了重慶,見傅宗龍都被帶來了,重慶守軍也失去了鬥志,開城投降。劉芳亮北上順慶,袁韜不敢抵敵,撤到了保寧。

  而納敏夫根本沒理會南邊羅尚文部的幾千兵馬,而是直接北上資縣,攻打賀珍。

  按李晉王的想法,羅尚文部雖然人多,但其實比賀珍部好打。可納敏夫油鹽不進,堅持要打賀珍。

  除了報上次的一箭之仇之外,李晉王也想不出這是出於什麼理由。可更讓他驚掉下巴的事還在後面——賀珍降了。

  李晉王也不知道納敏夫和賀珍談了什麼,但結果是賀珍忽然拔營起寨,和賀蘭部一道聯營北去,成都也傳來消息,留守的賀蘭部軍隊突然連招呼也不打,全部離開不知所蹤。

  納敏夫的動作簡直是神經病,李晉王實在是琢磨不明白這幫傢伙要幹什麼。他現在也沒時間琢磨了,成都空虛,他必須立刻返回。李自成的信使和少數文官已經到了,李晉王被任命為四川駐防制將軍,李自成要他就近招降成都周邊的明朝官吏,組建衛戍部隊,考選讀書人。

  隨著工作的開展,李晉王漸漸發現納敏夫的做法還是有些道理的。羅尚文發現背後的傅宗龍被幹掉了,根本沒敢回身迎戰,直接南下搶占瀘州。瀘州衛指揮僉事馬應試不許他進城,雙方大打出手。

  雖然羅尚文兵力更強,但是他們的駐地保寧被袁韜占了,軍心不穩,馬應試又是本地的地頭蛇,雙方打了個旗鼓相當,羅尚文撤退到了敘州,雙方整日交戰,抄掠地方。黃朝宣和張先壁也變成了流寇,到處劫掠。劉芳亮和李文江都不得不先將主要注意力放在川南,至於賀蘭部去川北要做什麼,他們暫時也顧不上了。

  天下局勢變化之劇烈,超出所有人的預期。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盧象升戰死,孫傳庭下獄,洪承疇敗績;闖軍占領湖北、四川,張獻忠攻入南京,羅汝才縱橫河南,京畿兵變……許多人都變得迷茫了,這大明的江山,是不是要完了?

  就連身處風暴中心的人,也有很多同樣迷茫。

  「袁老弟,這陳橋鎮除了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外,另有一個典故,你可知曉?」趙勝說道。袁時中說:「還請趙兄指教。」趙勝笑道:「崇禎六年,活閻王王瑾從這裡渡過黃河。」

  就在不久前,趙勝、郭應聘、高汝利、牛成虎破潞安,殺沈王,張天琳、武自強、李茂春、袁時中破彰德、殺趙王。這年頭,大明的藩王已經像割韭菜一樣一片片地倒了。

  京畿兵變一發生,崇禎立刻調集孫元化、陳新甲、高起潛三部兵馬圍剿,同時,天牢中的孫傳庭也寫信要求他們歸營。高汝利直接把孫傳庭的信撕得粉碎,斬了朝廷的使者,堅稱孫傳庭已經死了。

  在過去,高汝利確實覺得當官才是正途,然而,戊寅之變讓他看清了明廷的虛弱。朝廷的官軍不過如此,也並不比他更能打。原本盧象升和孫傳庭還能讓他有些敬畏之心,覺得大明還是有高人的,可現在這點僅存的敬畏也沒了。

  就算效忠大明,他也是個被排擠的降將。現在闖將、八大王、曹操都做得好大事業,占了南方半壁江山,當年陝西反王們最害怕的洪承疇,征戰經年都打不贏李自成,這大明怕是要完。

  所以,現在最要緊的是手頭有兵馬和錢糧,傻子才去給大明賣力。只要有兵馬錢糧,將來大明和老李都得求著老子招安。兵變的四營迅速南下,躲避明軍鋒芒,同時給留在大名府的袁時中送信:好歹我們也是並肩戰鬥過的同袍兄弟,要不要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