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早飯

  大部分人都陸續做出了抉擇,如果有一個中間選項,比如說入山隱居、出家當和尚之類的,方以智是一定會選的,可惜並沒有。最終,他和冒襄、侯方域、陳貞慧等幾個朋友還是選擇了站到東邊。被俘武將中,除了侯承祖等少數幾人,吳志葵、諸葛晉明、王東日等人也選擇站到東邊。大部分人都在東首,西首隻有四百多人。

  讓很多人尷尬的是,韓贊周站到了西首。但其實這也合理,讀書人是天下的讀書人,太監是皇帝的太監。不管朱明王朝多爛,韓贊周這種受僱於朱氏家族,受皇帝私恩的人按他們的職業道德都不應該背叛。但實際上,能像韓贊周這樣甘願給朱氏陪葬的太監也是鳳毛麟角。

  吏部侍郎余瑞紫率領一眾僚屬給投降之人登記造冊,而馮雙禮則將不降之人帶出大殿,皇宮門前有車等著他們,拉著他們一路西去。

  陳子龍和夏允彝共乘一車,只聽車外有西軍軍官說:「什麼時候想回去就說,到江邊之前都來得及。」

  陳子龍說:「看起來,獻賊是真的打算把我們沉入江中了。」夏允彝嘆道:「可嘆錢牧齋一世英名,竟晚節不保。」

  兩人也沒什麼話可說了,心裡都惦記著躲到鄉下的家人,一路沉默無語。

  走到半路,與陳子龍、李雯並稱「雲間三子」的宋征輿反悔了,提出要歸降,馮雙禮當即讓與他下車,在一名小校的帶領下步行回皇宮。很快,越來越多的人反悔了,開始有馬車掉頭返回。

  直到他們出定淮門,來到秦淮河匯入長江的三叉河口,這裡的學名叫龍江關,俗稱下關。馮雙禮又問了一遍,讓不降的人都下車,又有幾十人望見濤濤長江,沒膽量下來,於是這些人又被拉回皇宮去了。最終站在長江邊的,一共是二百九十四人。

  離這裡不遠,就是龍江造船廠,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就是在這裡製造的。全盛期時這裡有四百多戶工匠,到嘉靖年間只剩下二百多戶,現在更是只有一百來戶了。工匠們能逃就儘量逃,和官府相比,他們更願意給鄭芝龍這樣的海主造船,綠林好漢起碼還明白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不過即便如此,龍江造船廠依然有製造四百料戰船的能力,應付長江上的水戰是足夠了。

  馮雙禮點計了人數:「偌大的江南五府,就剩這些硬骨頭了。」侯承祖高聲道:「要殺就殺,哪那麼多廢話!」馮雙禮笑道:「誰說要殺你們了」

  瞿式耜怒道:「爾等欲戲弄吾輩乎?」馮雙禮說:「從頭到尾都是你們自己瞎猜的,我們只是勸你們投降,說過別的話嗎?」

  眾人哭笑不得,但能活命了終歸是好事。有的人原本是因為張獻忠以死相挾才堅持不降,馮雙禮這麼一說,又有十八人降了。馮雙禮對剩下的二百七十六人說:「今日放你們到江北去,若是再回來,那就是做細作的,可就真要殺了。」令旗一舉,便有船隻過來,送這些人過江。

  這些被釋之人中,瞿式耜是比較懂得實務的,他思考了一路,又聽了馮雙禮的話,總算明白了張獻忠的謀劃。江南士紳本就派系林立,奉天殿上一番爭罵,大家都鬧了個灰頭土臉,投降西營之後也很難再統一意見。尤其是有一些人在奉天殿上還寧死不屈,斥責錢謙益等人,結果走到半路卻怕了,又決定投降,將來他們互相之間可有嘴仗打了。

  而他們這些被放走的人,經過這一死一生的嚇唬,絕大部分銳氣已喪,不可能再潛回江南發動鄉勇接應官軍。這麼多士紳跑到江北,左良玉和黃得功要是接納他們,肯定會拖後腿,要是不接納他們,又怕擔罪名。假如朝廷追究他們被俘的事情,甚至殺了他們,將來再有讀書人被流寇俘虜,恐怕就不敢再回到明朝這邊了。張獻忠把他們放走,不僅有利無弊,還得了好名聲。

  釋放侯承祖更是不懷好意,王之仁的兵馬中有不少金山衛的士兵,侯承祖在那些人中威望很高。而王之仁的堂兄是東廠的大太監王之心,王之心性情貪婪,名聲很臭,連帶著王之仁在江南士林中的形象也非常差。在這個時候,侯承祖和一大群讀書人回到軍中,明擺著是要給王之仁的水師製造混亂。

  但是想明白了又有什麼用呢?難道瞿式耜還能回去求張獻忠把他們都殺了?

  渡江有驚無險,雖然遇上了明軍的巡船,但是侯承祖認識帶隊的軍官,很快雙方就完成了交接。西軍船隻撤回東南岸,明軍也沒有追擊。

  盧象升已死和孫傳庭下獄這兩件事瞿式耜很確定是真的,現在瞿式耜只盼著洪承疇被殲滅這件事是假的,如果是那樣,僅靠左良玉是不可能對付得了藉助最近繳獲的財富大規模招兵買馬、造船鑄炮的張獻忠的,大明的天下,恐怕真的要完了。

  啥?你說楊嗣昌?本來也沒人把希望放在他身上。

  瞿式耜猜得沒錯,洪承疇的確沒被殲滅,但情況也一點都不樂觀。

  「今天的伙食好啊,這是要出兵了?」李才看了一下今天的早飯,竟然是乾飯,而且大米的比例有七八成。燉菜是用各種本地時蔬加上碎肉沫燉的,還有一道涼菜,是用鹹鴨蛋、豆腐和碎火腿拌的。就連鹹菜也不是醃菜根,換成了酸甜脆爽的醃蘿蔔。

  闖軍中極少有整塊吃肉的時候,現在武昌西南集結了中營、前營、後營和親軍的六萬大軍,根本沒有那麼多副食供應,就是籌措六萬枚雞蛋都是極大的難事。所以為了吃得公平,吃肉一般都是弄成肉沫,吃蛋一般都是弄成蛋花湯。士兵可以拿軍餉去市場買肉,但買到的基本上也都是加工過的肉,鮮肉囿於運輸條件很難搞到,且價格昂貴。

  李才是後營前協的一名哨總,闖軍入湘時在荊州加入闖軍。從今天的伙食中,他很容易就判斷出要打仗了。從吃飯的時間來看,今天有三頓飯。如果是操練,早飯應該還是喝粥、吃素菜。大清早就吃乾飯和肉菜,這多半是要打仗了。

  後營駐紮在長江西北岸沌水與長江的交匯處。高一功指揮的後營前協正當全營前鋒,這些天一直在營房裡待著,李才他們都閒得難受了。

  闖軍來到南方之後,許多年齡偏大的老兵分散到衛戍部隊去做軍官,野戰部隊補充了不少南方新兵。這些人大多像李才一樣,沒有經過嘉陵江血戰和之前闖軍萬里轉戰的艱苦歲月,在他們的印象中,闖軍一直是無敵的,飯一直是能吃飽的,軍餉一直是能按時發的。

  打仗對他們來說並不可怕,反而是好事。雖然打仗會死人,但是這些來自人均土地一畝多的貧困農村的人,對死亡沒那麼恐懼,哪年青黃不接的時候村里不餓死幾個老弱?他們更在乎打仗給他們帶來的收入。

  出征期間,吃得比在駐地好,而且每個月的餉加一元。一旦要上陣打仗,根據戰鬥的激烈程度還會有不同額度的補貼,立功之後另有賞金。闖軍嚴禁私掠,大頭兵想要掙錢,就得盼打仗。何況根據李才他們這段時間的作戰經驗,明軍也就這麼回事。什麼曹變蛟、孫守法,將軍們對他們何其重視,可真打起來,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李才沒見過當年讓闖軍傾盡全力才能勉強應付的曹鎮,當然會這樣想。現在的這些闖軍士兵,如果放在當年的艱苦環境裡,可能很多人都會撐不下來,想著招安,就像當初無數背棄闖軍而走的人一樣。這沒什麼不對的,這就是普通人的正常想法。

  闖軍中有許多無畏之人,他們或是出於對這世道的憤恨,或是出於對李自成的義氣或忠誠,可以無私奉獻,奮勇作戰。但是不能指望誰都奉獻,更不能指望一支軍隊始終有人奉獻。闖軍的未來,終究還是要靠那些為了養家餬口而戰的士兵。

  靠義氣道理贏來的忠誠是短暫的,靠柴米油鹽贏來的忠誠才是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