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奉天殿

  「你們要做什麼!」吳應箕第一個站了出來,攔在何如寵前面。他是池州府貴池縣人,和方以智一樣是復社的成員,也是來應試的學子。

  何如寵倒是不慌不忙:「老朽便是何如寵,這位校尉有何貴幹?」何如寵是方以智的桐城老鄉,是所有被俘士人中地位最高的,曾為東閣大學士。

  崇禎元年,內閣首輔劉鴻訓請崇禎發內帑三十萬充軍餉,觸崇禎之怒,後因小故獲罪幾死。何如寵極力營救劉鴻訓,終於改成了流放代州。

  袁崇煥案時,崇禎欲誅袁崇煥三族,何如寵又極力阻止此事。經此兩事之後,何如寵便不為崇禎所喜。

  後來周延儒罷相,何如寵本有首輔之望,但是溫體仁對首輔之位虎視眈眈,何如寵知自己本領有限,聖眷一般,年紀又大,絕對鬥不過溫體仁,於是告老還鄉。桐城奴變之後,他覺得桐城不太平,便搬到了南京來。他哪裡知道,天下根本沒有太平的地方。

  方以智也上前道:「何公年紀大了,有什麼事找我們便是。」那軍官說:「就因為他年紀大才找他。西王有令,『何如寵年紀太大,沒幾年好活了,要他沒什麼用,不降就讓他滾蛋。』」

  方以智等人倒不擔心其中有詐,他們的性命都捏在張獻忠手裡,西軍沒必要耍這個詐。那軍官把何如寵帶了出去,很快,又有人來通知方以智等人,要他們到皇宮去。

  有慷慨激昂的,也有嚇得走不動路的,最終,除了史可法、方孔炤等張獻忠對外宣揚已經投降的人之外,所有被俘士人都被帶到了皇宮。方以智這才發現,被俘士人原比他所料為多,除了在南都的士子之外,還有很多江南各地的名士都被捉到了南京來。方以智前面就是一批常熟來的士人,他曾經見過的錢謙益、瞿式耜等人都在其中。

  張獻忠高坐於奉天殿上,文武官員列立兩班。殿門外二百名關西大漢手持斧鉞,矗立如松。張獻忠一部濃髯,相貌威嚴雄壯,此時頭戴平天冠,身穿袞龍袍,雖然與禮制不合,卻自有一番森嚴氣象。方以智竟莫名地覺得這個景象很是莊嚴肅穆,自己的膝蓋有點軟。

  他立刻把這個想法從腦子裡驅逐了出去,莊嚴肅穆的是這大殿和這副排場,和獻賊有什麼關係。

  其實他想得很對,皇帝就是這麼回事,誰扮成這副樣子坐在龍椅上,都莊嚴肅穆。

  應天、鎮江、常州、蘇州、松江五府不肯投降張獻忠的官紳中比較有名望的,除去那些自殺、陣亡、被清算的,以及逃走、躲入窮鄉僻壤的,其他都在這裡了,足有上千人。就算是在奉天殿上,也顯得有些擁擠。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是文人,也有少數侯承祖、吳志葵這樣的被俘武官,還有在揚州被擒的黃得功部將諸葛晉明、王東日等人。

  張獻忠打量了一下面前眾官紳,要是把這些人都殺了,基本上就意味著整個江南明朝統治秩序的崩潰。張獻忠並不需要他們,他本來也很難得到士紳的認可,不管怎麼樣,江南奴僕、佃戶與士紳們的爭鬥都要持續一段時間。奴僕要求豁為良人,佃戶要求減租減息和永佃權,不管張獻忠怎麼做,士紳都不會開心。

  張獻忠緩緩說:「諸位皆不願降孤,可是留戀明朝嗎?你們都是讀書明理之人,怎不知天命之所在?明朝君昏臣貪,嚴刑重斂,民不堪命,天命早已盡了。全仗著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三人東擋西殺,南征北戰,這才勉強保住江山。現如今盧象升已死,孫傳庭蒙冤入獄,洪承疇的二十萬大軍也在湖廣被闖軍殺得片甲不留,崇禎小兒不會用人,鬧得自己無兵無將,不日便將滅亡。從此之後,天下便是孤與闖將、曹操三足鼎立。孤廢奴籍,除貪官,軍民擁戴,正是天命所歸,諸位卻寧死不降,這豈不是無知無識嗎。」

  沒人答話。張獻忠早知道會是這樣,說道:「願降者,站在東首,孤當量才授用,有元勛之分。不願降者,便站到西首去。」

  久久沒有人移動,有的人已經想投降了,可誰都不敢第一個出來。

  張獻忠笑道:「錢牧齋,你是江南士林魁首,做個表率吧。」

  錢謙益出班道:「子曰,士志於道。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張獻忠手捻須髯:「你以孤為不仁乎?」錢謙益說:「自入南都,殺人盈巷,不可謂仁。」

  張獻忠話里的殺氣讓方以智和其他很多人心中都是一哆嗦,這種戰爭造就的威勢不是任何人靠裝腔作勢能學得來的,殺區區一個錢謙益並不比宰雞困難。在場一千多人,起碼有八百為錢謙益捏了一把汗。

  張獻忠說:「江南紳衿虐害奴僕,令其腹坎無食,膝踝無裙,臀背無完膚,仁乎?兼併土地,令富者連阡陌,貧者鮮立錐,仁乎?是孤這數日所殺之人多,還是三百年來豪勢之家所殺之人多?」

  錢謙益說:「不知。然五十步笑百步,可乎?」

  這話說得簡直就是找死了,許多人在心裡暗贊,牧齋先生果然是錚錚鐵骨,士子楷模。也有人擔心錢謙益會不會激怒張獻忠,要是把張獻忠氣得大開殺戒,把他們這一千多人全殺了,那可就要了親命了。

  不料張獻忠倒笑了:「那依你之見,孤該怎麼個仁法呢?」錢謙益說:「其一,戰事既終,當止殺才是,縱然有人犯罪,也當交法司議處,明正典刑,不可再令軍人任意誅殺。」

  張獻忠點了點頭,錢謙益接著說道:「其二,天下可馬上取之,不可馬上治之,當更定官制,開科取士,以定天下士子之心。」

  「其三,大明江山近三百年,人心尚在,不可貿然背之。大王當以懲奸除惡,救民保國為號召,不可一味爭權奪利。」

  張獻忠說:「你說的倒也有理,那便准了你說的這三件事。自今日起,停止追贓助餉,百姓舊有冤情,受人欺壓者,仍可至縣衙首告,不得阻攔。科舉之事,我數日前已吩咐禮部辦了。至於這第三嘛。我已派使者去見左良玉,要他傳話給崇禎,只要他封我為王,統轄江南之地,我便照舊發漕運給他。」

  錢謙益下跪道:「大王若果能如此,國家幸甚,萬民幸甚,臣雖已老邁,亦願效犬馬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