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天命

  長江北岸已經徹底變成了張獻忠的天下。鄭家水師雖強,然而陸戰能力和西營比起來天差地遠,不可能登陸攻擊,因此,張獻忠得以放手追擊黃得功。黃得功連戰連敗,最後退入了揚州城內。

  張獻忠也開倉放糧,賑濟窮人,但是紀律約束不及闖軍,普通百姓對他還是有畏懼的。對待士紳更是嚴苛,甚至波及處於社會中層的小地主、商人。因此在揚州這種沒有發生大規模饑荒的地方,並沒有人開門響應他。只有城裡的奴僕心向西軍,但是他們沒有組織,打開個縣城還行,對於揚州這樣的大城難以起到太大的作用。

  黃得功的軍事水平非另一時空的史可法可比,他一進城就著手清掃射界,拆除城外關廂建築,用拆下來的建築材料加固城防。拆房自然是不給補償的,徵調民夫也不可能有報酬,這種做法傷害了很多人的利益,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皆受其害。

  可黃得功的嫡系力量畢竟是一支經歷過抗清戰爭的軍隊,雖說打不贏清軍,現在連張獻忠都打不贏了,也不是揚州紳民能招惹得起的。黃得功已經不顧一切了,如果連揚州都丟了,甚至連南京都丟了,他就算逃得性命,人生也算完蛋了,他就算死,也要死在揚州。既然已經有了豁出命的覺悟,也就沒有他不敢砍的人了。

  西軍現在還缺少有力的攻堅手段,不用計策很難破城。所以張獻忠也沒急著進攻揚州,他讓馮雙禮和祁三升留在揚州城外,困住黃得功,自己帶著主力駐紮在長江北岸的瓜洲。

  鄭氏水師太強,強行渡江難免步馬得功的後塵,因此,張獻忠一直在等待時機。

  明軍倉促在江對岸的鎮江修築工事,西軍可能從任何一個地方渡江,明軍只能處處設防。江南明軍根本沒有那麼多兵力,只能大量動員衛所余丁和鄉勇民團,嚴重耽誤了農時,修築工事的勞役更是令江南百姓難以忍受。就算民工不要工錢,他們也得吃飯,牲口要吃料,建材、工具也都要錢,銀子流水價花了出去。

  士紳中還有一些捐款的,畢竟流寇已經到了家門口了,張獻忠過了江大家都得完,再不掏錢就是傻子了。但南京城裡的勛貴們照舊一毛不拔。

  西軍則輕鬆得多,他們不擔心明軍渡江來攻擊他們,因此也就不用修建多少工事。揚州地處長江和大運河交匯之處,士紳眾多,富商雲集,西營根本不需要擔心糧餉。

  張獻忠似乎一點都不著急,每日只是置酒歌舞。但大家都清楚,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王之仁和尚可義的水師已經抵達了南京城外,朱大典和左良玉兩部人馬正在緩慢靠攏。如果西軍一直待在揚州不動地方,很可能遭到明軍的合圍,被擠到海濱的鹽鹼地去。

  但細心的人能注意到,張獻忠身邊除了一群王妃之外,還一直有武將、謀士甚至本地百姓出入。那些跟隨張獻忠多年的人都確信,大王一定有他的打算。

  直到這天晚上,張獻忠突然擂鼓聚將。

  大家心裡多少都有些準備。這些天,王復臣一直在揚州到瓜洲之間的運河河段準備船隻。南岸明軍的偵察僅限於長江沿線,對江北情況一無所知,如今船隻已經准然整備完成,顯然是渡江總攻的時機到了。

  https://

  「鄭家的水師固然很強,可他們終究是人,只能順天行事,不能逆天而為。有天之力相助,鄭軍雖強,又何足道哉!」張獻忠朗聲大笑。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西軍中的不少人都看出來了,鄭家的戰船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純以風帆作為動力,一旦江面無風,他們就只能順水漂流。如果在一個無風的霧天從上游渡江,明軍水師便難以攔截。

  這正是另一時空清軍渡江時所用辦法。張獻忠心中早已謀劃停當,又早早預做安排,乾脆利落地向諸將分派任務。待到黎明時分,西軍已經準備停當,只待張獻忠一聲令下,就可以渡江進攻了。

  江面上的空氣乾淨而清澈,一絲霧氣都沒有,伴著初升的朝陽,可以看到對面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景象。和煦的南風吹拂在大家的臉上,十分舒爽。明軍的戰船已經出動了,正一艘接一艘地駛出水寨。

  場面有點尷尬。

  張獻忠哈哈大笑:「你們是不是都以為,孤要趁霧攻擊?倘若真是如此,為什麼之前幾個霧天孤按兵不動呢?就是這種南風大作的天氣,才適合我軍渡江。今日天命在孤,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田雄,你打頭陣,攻下金山寺,在塔頂升起孤的旗幟來。」

  田雄臉都白了,他本是黃得功的部下,在無為州被俘投降。他參加西軍是為了保命,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可不在他的計劃內。張獻忠笑道:「田雄怕了,你們誰願領此任?」

  竇名望唯恐張獻忠把所有明軍降將都看輕了,急忙道:「末將願為前鋒,定斬鄭彩首級來獻!」張獻忠說:「鄭彩滑溜得很,捉不住也不算什麼,只要奪下金山寺,就是你的頭功。文選為第二陣,直搗北固山下鄭鴻逵的營寨。孤親統大軍為第三陣,一舉攻下鎮江!」

  竇名望率領西軍的前鋒順流頂風沖向金山,他本以為會發生一場惡戰,可沒想到的是,駐守金山的明軍竟然在西軍剛剛進入視線的時候就登船逃走了,竇名望輕而易舉地攻占了金山,來不及逃走的幾百明軍全都成了俘虜。

  登上金山寺塔,插上「張」字大旗,竇名望也發現了明軍逃走的原因,長江南岸到處起火,烈焰熊熊,濃煙蔽空。順著有力的南風,火焰迅速蔓延到了鄭軍的水寨。鄭鴻逵的兵馬也在匆匆登船逃命,幾艘跑得慢的船隻也被搖曳的火舌波及,船上的水手紛紛跳水逃生。

  黃昏之前,西軍主力渡江,張獻忠進駐了鎮江府城,長江防線瓦解,鄭軍逃至靖江。

  另一時空,南明弘光朝廷有大順軍為他們爭取的一年時間來部署長江防務,尚且打成那個熊樣,又如何能指望本時空在去年冬天才意識到危險的他們組織起像樣的防禦呢?再加上王瑾和劉體純虎視眈眈,鄭芝龍派來的援兵也比另一時空援助弘光朝廷的少得多。就算西軍沒有另一時空多鐸大軍的強悍,打他們也足夠了。

  更何況,張獻忠還有一張多鐸沒有的底牌,真正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