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正月初二,安慶。
現在坐在這間屋子裡的,都是西營的核心人員。
中軍都督王尚禮,陝西固原人。
前軍都督白文選,字毓公,陝西吳堡人。
後軍都督馮雙禮,字壯力,陝西膚施人。
左軍都督王復臣,字自明,陝西葭州人。
右軍都督祁三升,字鳳川,陝西涇陽人。
陝西人有涇陽人靳統武,中部人吳三省,葭州人王自奇、馬士良,安塞人郭有名,神木人王之邦、王安,府穀人卜寧,鄜州人朱喜三、高明宇,洛川人李昌,長安人劉正國、高恩,涇州人丁仲柳、青澗人陳國能、同官人王璽、延長人高承恩、延川人王有德、隴州人王朝欽、膚施人郝孟施、永壽人關有才、延安人閻鍾純。
膚施人王應龍,制弓匠出身,自陝北起兵時便跟隨張獻忠,一直擔任老營總管。
直隸易州人高文貴、真定人陳建,山西臨汾人狄三品、沁源人康國臣,山東聊城人張虎,都是在太行山時期入伙的老兄弟。
河南人有內鄉人王三才,洧川人王道亨、胡順。還有新野人陳士慶,當世名醫,綽號「老神仙」。
徽州人竇名望、休寧人程萬里、舒城人王顯明、遼東人李本高,都是剛剛歸降張獻忠的明軍軍官。
張獻忠的歷史軌跡與原本的歷史也大不相同了,馬元利、張化龍、張君用、劉進忠這些人全都不見了,可能因為各種陰差陽錯,沒有加入張獻忠的隊伍,或者在前期戰鬥中戰死了。西營諸將的地位排序,也與另一時空頗不相同。
劉國能、李萬慶等人歸降明朝之後,張獻忠、羅汝才與革左五營便向東殺入了南直隸境內。羅汝才一度襲擊廬州得手,但隨後明軍援兵大集,他又放棄廬州撤退。
眾所周知,張獻忠不管是和羅汝才聯兵還是和革左聯兵,都戰無不勝。現在三方共同聯手,力量更是強大。麻城之變後,發生了谷可成南下的事情,左良玉向西撤退,張獻忠、羅汝才等人得以放手向東進攻。戊寅之變爆發後,劉良佐、倪寵、劉國能、馬進忠被調走,南直隸的明軍處境更加艱難。
去年年末,張獻忠和革左五營大舉進攻安廬巡撫史可法駐守的安慶城。此時,左良玉尚在湖廣境內,李萬慶、張一川、王光恩、惠登相四營及牟文綬部正在廬州和羅汝才對峙,安慶境內只剩下史可法的撫標和黃得功部。
黃得功和高起潛不同,圍城打援的戰術對他是有效的。革左五營虛張聲勢圍攻安慶,張獻忠則在桐城縣的樅陽一帶設下伏兵,黃得功中計,大敗而歸,撤回了無為。
更讓人吃驚的是,為張獻忠獻此策的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此人名叫汪兆齡,桐城縣鄉紳之子。三年前王瑾打破桐城,汪兆齡的父親十分配合。官府回來之後,一些與汪家有仇的鄰居為謀奪其家產算起了舊帳,將汪兆齡的父親下獄。
官司打了年余,汪家財產罄盡。汪兆齡索性招募了一幫參與過桐城奴變又不想背井離鄉的人,劫牢反獄,把父親救了出來。隨後燒了宅院,躲進山里。汪兆齡的父親在獄內感染監瘟,很快就死了,汪兆齡遂帶著一百多人嘯聚山林,張獻忠打桐城時,他便前來投奔,獻破城之策。張獻忠對他大為欣賞,很快就倚為左右手。
隨後,西營以火藥炸開安慶城,史可法自殺不及,被俘。目前仍被關押。
西營和革左因為戰利品分配鬧得不大愉快,馬守應和賀一龍北上去找剛剛重占廬州的羅汝才去了,賀錦、塔天寶和牛萬才則向西返回了大別山。不過這並不影響西營諸將的喜悅,因為張獻忠打算在安慶正式建立政權了。
與歷史上不同,西營兵馬始終沒有遭到什麼嚴重的打擊,陝北老兵存活了很多。再加上大量饑民入伙,又新收編了不少明軍,現在張獻忠麾下五軍各有五千人,再加上王自奇指揮的張獻忠親軍和其他輔助部隊,總數不下三萬。
此時羅汝才的曹營也發展到了兩萬餘人,馬守應、賀一龍各有數千人,賀錦、塔天寶、牛萬才三營加起來也有近萬人。七營兵馬共有七八萬之多,只要有了根據地,稍一擴軍便能有十萬之眾,的確是一支足以和闖軍鼎足而立的力量。
然而,張獻忠能直接控制的只有西營的三萬人而已,就連兵力只有他十分之一的塔天寶、牛萬才也沒有加入西營的想法。不過張獻忠並不在意,他確信曹營和革左是不會投降官軍的,這便足以分官軍之勢,協助他完成計劃。
就在昨天,張獻忠於安慶正式建立政權,自稱西王。設立六部和五軍都督府。以史可法為吏部尚書,汪兆齡為戶部尚書,濮中玉為禮部尚書,陳士慶為兵部尚書,方孔炤為刑部尚書,王應龍為工部尚書。方孔炤因為鎮壓闖軍不利罷職回鄉,也被張獻忠俘虜了,現在和史可法是隔壁鄰居,張獻忠也不管他二人降不降,先委任了再說。
很多人對「西王」這個稱號感到莫名其妙,哪有用方位名做國號的。汪兆齡就建議,《燒餅歌》中說大明江山「遇順則止」,所以應該稱「順王」才對。張獻忠則認為,我們一直叫西營,都叫習慣了,何必要改。而且王號用「順」,總感覺有「歸順」的意思,好像要招安當藩王一樣。真要用「順」字,不如等將來做皇帝再說。
李自成本來打算過了年之後,只要岳州前線無事,就返回衡州建立六部,沒想到,這一次倒讓張獻忠搶先了。李自成稱大元帥,張獻忠便稱王,這抬槓的意思也很明顯了。
羅汝才原本勸說張獻忠,不要和李自成爭這個高低,以他現在的實力,稱個大將軍就很好了。但張獻忠既然不聽,羅汝才也不客氣了,為了能繼續和張獻忠平起平坐,他也得有個名號,於是他自稱「代天撫民大將軍」,不過並沒有建立官府,與馬守應、賀一龍也繼續保持同盟關係。
張獻忠一面向安慶府下轄各縣派遣官吏,一面整軍備戰。目前黃得功的威脅尚未解除,左良玉的人馬又從湖廣向安慶殺來,一場大戰就在眼前。
崇禎對左良玉拖沓的作風已經頗為不滿,但是左良玉借著農民軍主力離開河南、湖北的機會,招安了許多小反王,現在他的軍隊已經膨脹到了近兩萬人,崇禎也不能輕易動他。
不過現在皇上說話還是好使的,對於崇禎的旨意,左良玉也不能太過敷衍。張獻忠稱王,已經是公然宣布與明朝徹底決裂,不能再以尋常流寇視之,決戰是難免的了。
左良玉也有自信,自己麾下頗多邊軍精銳,收編眾多流寇之後,人數劣勢也不明顯,再加上黃得功忠勇,一定會配合自己,成兩麵包夾之勢,打敗張獻忠還是不成問題的。流寇竟然放棄流動作戰,要守住安慶這個交通要衝,那不正是以己之短攻官軍之長,真是自取滅亡。
唯一值得擔心的就是羅汝才,一旦羅部南下,左良玉可就沒有勝算了。左良玉估計,張獻忠稱王,羅汝才稱大將軍,兩人之間應該會有些矛盾,再加上牟文綬等部牽制,羅汝才不太可能救援張獻忠。為了以防萬一,又考慮到自己水師兵力不足,他派金聲桓去見楊嗣昌和尚可喜,請求江西方面派出水師配合此次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