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谷可成對陶宗孔提到,有可能讓他晉升為湖南工科下屬的營繕官,但陶宗孔並不是那麼高興,甚至表示,如果不能晉知府,最好能轉到吏科或者禮科去。
加入闖軍的士人通常都視吏科和禮科為正途,對戶兵刑工四科較為輕視。吏科考的是史論,禮科考的是八股,都是明朝的讀書人熟悉的正常科舉,參考者也基本上全都是他們的同類,其他四科的考試內容對儒生不利,又有大量的商賈胥吏子弟參加,不為士人所喜。
闖軍在授官時也照顧了這種情緒,吏科和禮科的中舉者最高可授五品官,其他四科則最高只能授七品官。但是在另一方面,闖軍對於靠八股文考上來的人也不是那麼信用,別的科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本科的科舉出身的,禮科則不然,欽天監的工作因為需要數學和天文學知識,都是由工科考上來的人擔任的,負責宗教事務的僧錄司、道錄司的人員則是從刑科考上來的。
不過最後帥府還是決定把任維弼調到中樞,陶宗孔升任岳州知府。岳州還有戰事,需要這個有實幹經驗的人。
通常來說,谷可成是個相當古板無趣的人,但是見到兒子的時候除外。谷可成有妻子,但前年去世了,兩人並未生育子女,不久之前,就在劉芳亮結婚前不久,他才在高桂英的牽線下娶了湯允文的侄女續弦。
闖軍對於自家將領和本地武將、士紳聯姻不僅不忌諱,而且還支持。闖軍將領以北方人為主,要在南方站穩腳跟,和本地人結親是很重要的手段,只要事先做好調查,別和需要請到台北度假三五十年的贓官結親就行。谷可成本人倒是只願意與武將結親,不喜歡士紳。
事實上也還是有一些有污點的官紳通過與闖軍將領結親逃脫了懲罰。只要沒有血債,不管李自成還是王瑾,對此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是提醒吏科不要把這些官紳吸納到自家官員隊伍里而已。
谷可成現在並沒有親生孩子,只有兩個親人,一個是妻子湯氏,另一個就是養子谷元胤。
為了防止洪承疇另有陰謀,李自成派辛思忠、李友、馬昆、謝應龍、丁可澤、谷元胤率領萬餘人的隊伍進駐岳州,接受谷可成指揮,這樣一來,岳州守軍就有了足夠的兵力主動出擊。沒想到洪承疇算到了這一步,讓宋一鶴撤走了,因此闖軍也只能繼續與明軍對峙。
接風宴自然是要設在岳陽樓了。岳陽樓上次重修是萬曆年間的事,現在還很新。在另一時空,岳陽樓在崇禎十一年著了火,第二年又重建。不過本時空谷可成為了部署防務,到處查防火,這把火就沒燒起來。闖軍將領都知道「時遷火燒翠雲樓」的故事,對岳陽樓的保護很是周密,這裡不管是被人縱火還是失火,全城都能看見,會動搖人心的。
闖軍孩兒隊出身的人幾乎全都知道《岳陽樓記》,畢竟這是少數王瑾背得下來的古文之一。谷元胤初到這個在課本上學到過的地方,大有感慨,接他們來這裡的劉文秀就沒那麼多想法了,他在岳州待了這麼久,看岳陽樓都快看吐了。
劉文秀這個水營參謀也已經擢為五品,與張禮、藺養成二人平級。劉文秀多少有些尷尬。藺養成是新人也還罷了,張禮從米脂起義開始就是他叔叔,現在兩個人卻平起平坐了。
張禮的心態倒是非常平和,他本來是個性情非常懦弱的人,否則也不會有「張虛」這個外號。雖然後來泥人也有土性,被逼得硬起來了,但骨子裡不爭不搶的性情仍沒有改變。他自己能力有限,做個威武將軍已經覺得是李自成看在多年苦勞的份上照顧自己。一個月六十元錢掙著,打仗還有補助,老婆也有了,孩子也有了,還有什麼可爭的。對於這種老實人來說,不僅沒餓死,而且還做了官,人生已經圓滿了,現在死了都值。
奉天倡義營的工資待遇是王瑾定的,而王瑾制定的標準是按照原來的大米俸祿換算來的。然而王瑾人在廣州,也是用廣州的糧價換算的。廣州是大城市,糧食仰賴外部輸入,而且還是白銀集中的地方,銀價較低,再加上珠三角地區的土地有很多用來種植經濟作物,廣州的糧價和湖廣產糧區豈能一概而論。
這就導致在內陸缺銀地區,官吏的薪水顯得特別地高。好在闖軍不是把所有明朝的胥吏都接收為吏員,只有一小部分是每月領十元錢的吏,一般的衙役、牢子的薪水是每月一元到五元不等,否則的話真發不出這麼多工資。
張禮現在年薪是七百二十元,打起仗來輕鬆超過一千元。在糧價比較低的地方,這已經超過明朝正一品大員的俸祿了。
隨著廣東與湘贛之間貿易網絡的建設和闖軍在長江沿線的大量軍事開支,這種銀糧不平衡現象能得到一定的緩解。現在闖軍認為,理想狀態是把大米均價控制在一元一擔左右。
如果以大米為標準進行換算,奉天倡義營一個吏員的年薪在二十一世紀大約是四五萬元,張禮這樣的五品大員能達到二三十萬。考慮到大米的稀缺性在二十一世紀大大下降,實際上還要更高。
給高官開相當於後世幾十萬的年薪雖然很多,但並不會把國家吃垮,各級官吏瘋狂挖國家牆腳才會。雖然高薪也養不了廉,但是低薪更不能,所以李自成對於給官員這樣的待遇還是支持的。相應的,一個正式士兵的待遇也被他漲到了每月兩元,口糧不變。
至於怎麼阻止國家牆腳被挖,李自成現在還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殺。
因為是自家聚會,所以宴請標準還是四菜一湯。好在在座的大部分人都起碼也是摘過榆錢擼過槐花的出身,對這種家常便飯式的招待很適應。因為沒有由奢入儉的過程,而是從大鍋飯改成四菜一湯,因此推行並無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