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應元和周遇吉頓兵於城陵磯城下,設法研究這座要塞有什麼弱點。弱點當然是有的,而且還不少,但孫周二將就算再天才,也不能在從來沒學過的情況下,看幾天就看出來,否則棱堡這東西早就該被淘汰了。
沒想到,明軍在城陵磯沒出事,反而在闖軍的工事修得相對最簡單的鴨欄磯出事了。
宋一鶴還是比較務實的,他知道不要指望張任學部能有任何戰鬥力,所以把他們和賀虎臣安排在了一起,而且放在了鴨欄磯這個最安全的地方。
然而外行就是外行,不管放在哪,該出事都得出事。
賀虎臣跑到了宋一鶴的營地之後,孫應元、周遇吉等人都出言不遜,這也還罷了。但到了鴨欄磯營地之後,張任學又大義凜然地指責賀虎臣臨陣脫逃,這他就忍不了了。
孫應元和周遇吉攻擊的是賀虎臣的能力,賀虎臣還能勉強忍耐,畢竟自己打了敗仗,雖然認為孫應元和周遇吉去了打得還不如自己,可也不好還嘴。可是張任學這酸子居然攻擊自己的職業操守,賀虎臣不由得火冒三丈,你丫算個什麼東西,你說我怯敵避戰?好啊,你行你上。
沒想到,張任學還真上了,帶著他麾下一千多河南兵對鴨欄磯要塞發起了攻擊。
守衛鴨欄磯的是闖軍威武將軍李彌昌所部,他原本在闖軍中只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歸州整軍時,他只是個都尉,上個月他這一標的威武將軍病故,他這才被緊急提拔為威武將軍。
可不管怎麼說,他也是跟著闖軍轉戰多年的老兄弟之一,靠閻王爺當裁判篩選出來的強者。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依託城防打張任學這個外行,這還有不贏的道理?
張任學的鎮標兵馬根本就沒什麼鬥志,張任學非讓他們出戰,他們也就只好勉為其難地上陣。沒想到闖賊一點都不知道什麼叫見好就收,一頓炮打銃射之後,竟然打開城門衝出來了。
張任學部下兵馬抱頭鼠竄,張任學本就騎不慣馬,在混亂中,他的坐騎失去掌控,把他掀下馬來,重重摔在地上,隨後又被敗兵踐踏。闖軍發現他屍體的時候,已經分不清是摔死的還是踩死的。
賀虎臣也沒想到張任學會這麼瘋,他還是很有公心的,急忙趕來增援,一面整編河南鎮的敗兵,一面對闖軍發動了攻擊。但是讓賀虎臣恐懼的事發生了,闖軍和他麾下的寧夏邊軍精銳竟然斗得旗鼓相當。
雖然寧夏兵從陝西長途跋涉至此,又新遭失敗,闖軍則是以逸待勞,銳氣正盛,但賀虎臣還是對這個結果難以接受。闖軍的火器強他也就認了,怎能想到,在近戰廝殺中,他的部下竟然也占不到上風。
寧夏兵是一支經歷了與河套蒙古以及各路農民軍多年的戰鬥,久經考驗的驍勇之師,賀虎臣從軍至今未嘗一敗,他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為什麼去年在嘉陵江邊還只能且戰且走的闖軍,現在竟然能在兵力並不占優的情況下和自己正面抗衡了?對手要是哪個賊中巨渠也就罷了,這李彌昌又是個什麼東西?
一場激戰下來,賀虎臣終於搶回了張任學的屍首,闖軍和寧夏兵都死傷了百餘人,各自收兵。開戰才半個月,明軍竟已經死了一個總兵、一個副總兵,這樣的損失是包括洪承疇在內的所有明軍指揮官都始料未及的。
就算是另一時空的松錦大戰,明軍也沒有開局就打得這樣爛,這當然不是因為明軍的戰鬥力不行,也不是因為洪承疇突然降智,而且因為明軍對清軍極度重視,全神貫注,而對於闖軍卻還抱有一貫的輕視態度,打起仗來三心二意,互拖後腿。
洪承疇和宋一鶴嚴令下屬各部隊,誰也不要再隨意出戰了。守衛岳州的闖軍也加入了戰鬥,田虎部攻擊孫應元和周遇吉的左翼。經過之前的攻城失利,孫周所部也沒了銳氣,堅守營盤不出。
曹變蛟屠掠了安鄉縣,闖軍和在華容縣一樣組織百姓撤退,並派出小股隊伍襲擊明軍。洪承疇依然判斷不出闖軍主力的位置,命令曹變蛟繼續向前搜索,而他手上掌握的明軍主力仍然按兵不動。洪承疇深知李自成已經今非昔比,對付這樣的對手,絕不能輕率冒進。
湖南戰場的硝煙味道暫時變淡了,但是在其他戰場上,戰爭依然激烈。
劉芳亮直接突入了貴州境內,貴州明軍都以為自己負責的應該是次要戰場,原本只計劃攻打幾座闖軍憑險據守的山城,牽制闖軍的兵力而已。沒想到,劉芳亮的兩萬大軍卻突然殺入了黎平。
偏沅兵丟了湖南的地盤之後,鬥志本已不高,朝廷越是重視此次剿闖,他們就越有畏難情緒。略一接戰之後,閔一麟部便直接西走都勻,尹先民則撤退不及,被堵在了黎平府城內。
當初偏沅兵退入貴州的過程很是慌促,很多家屬被留在了沅州。故而私通闖軍在偏沅兵中早就不是新鮮事了,在已經降闖的何一德的勸說下,尹先民開城投降。
尹先民是目前為止投降闖軍的級別最高的武官,副總兵投降流寇,這還是明朝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事情。不過對闖軍來說,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並沒有什麼特別優待,尹先民的部隊還是被拆散了。
明軍改編流寇,都是裁掉新兵,留下老兵,闖軍改編明軍卻正好相反,把老兵油子全都裁撤了,只留下新兵,分到湖南各地的衛戍部隊之中。每次闖軍主力野戰軍要補充兵員,再從衛戍部隊中抽調人手。
因為有大量的「老秦寇」活了下來,所以闖軍現在並不像另一時空重出商洛山之後那樣倚重投降明軍的軍事知識。而且闖軍離開了北方,缺少馬匹來源,廣西雖然產馬,但馬匹體格較小,難以發展重騎兵,因此軍隊建設的思路與另一時空大不相同。再加上最早的軍事顧問是關寧出身的王瑾,所以現在闖軍的發展方向是玩了命地增強火力,先進行火力打擊,再用甲兵突擊,其實更接近清軍的戰術。
關寧降軍很喜歡這種模式,但南方明軍的投降軍官並不適應這種戰法。反正都要重新學習,為什麼不培養自己的老兄弟和在南方毫無根基,必須依靠闖軍,又有相關經驗的遼人,反而要培養這些地頭蛇呢?
投降的營兵軍官如果在衛所中有品級,則按照原來的品級晉升一級。如果沒有,投降之後的待遇是總兵、副總兵二品,參將、游擊三品,都司、守備四品,千總五品,把總六品,哨官七品,隊長八品,什長九品,伍長同吏員。
奉天倡義營的官員俸祿已經改成了銀圓,吏員每月十元,每升一品加十元。一個獨身的吏員,每月十元錢可以讓他過非常舒服的生活,家累比較重的人也能保證全家溫飽。
而且這是按廣州的物價算的,在湖南,還有很多闖軍將領認為官員俸祿太高。
闖營不可能有那麼多同級別的工作給他們,一個巡撫才三品官,所以這些人中識字的大部分都被降級任用為文官,但待遇不變。還有一部分人被吸納進了闖軍,都擔任副職,實際上是軍中顧問,至於將來能否有別的任用,那就看接下來的表現了。
至於被裁撤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從衛所中抽調來的,闖軍在分配衛所土地的時候預留了這些人的份額,他們回鄉之後,守著幾畝地可以勉強過活。那些不是衛所出身的募兵就難辦了,湘贛粵桂四省的拋荒土地基本都已經被闖軍占了,分配給自己的退伍兵和家屬,只有廣西和瓊州還有一定的墾荒餘地,闖軍便組織被裁撤的士兵向這兩地移民屯墾。
闖軍的屯墾並沒有專門的機構去管理,而是直接將土地分配給屯墾者,令其成為自耕農,組建田兵,同樣享受三年免徵的待遇。短期來看,軍屯的效率更高,但長期來看,軍屯戶受到的壓迫會比一般民戶更重,因此闖軍在這些新墾荒地區實行的也是田兵制。在屯墾初期,必須要用集體勞動才能戰勝自然,因此官方組織是必須的,如果真是去個自耕農就能開墾的土地,那早就該被人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