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不來?」劉芳亮頗為震驚地說,「這可是要決定天下走向的大戰啊,他甘心錯過?」李過說:「不僅不來,而且他還打算對呂宋動兵。說一旦西班牙人有屠殺華人的意向,他就要出兵呂宋。」
劉宗敏說:「廣東的兵馬都調過來了,反正廣東水師又不能開到洞庭湖來,少了王瑾一個人影響應該也不大吧。王瑾既然這麼決定,應該有他的考慮。」田見秀說:「可王瑾之前不是說,我們的水師十年之內贏不過歐洲人嗎?」高一功說:「王瑾也說打不過,但他說打不打得過是能力問題,打不打是是非問題。」
田見秀點了點頭:「也對,我們闖軍為百姓起義兵,如果西班牙人真的要屠殺華人,我們也不能坐視不理。可是跨海遠征危險萬分,水師只此一點家當,稍有不慎怕是要全都折進去。水戰中主將陣亡的概率比陸戰更高,王瑾別把自己都搭上。」
李過說:「以前我以為,水營的十二炮戰船已經是最大的船了,但見了阿賈伊帶來的那些洋船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全廣東的乾燥船材只有熊文燦給鄭芝龍造船時剩下的那點存貨,都用來建造阿賈伊訂造的那兩艘船了,有了這兩艘船積累經驗,王瑾說大約五年之後我們自產的船只能初步形成戰鬥力。現在關鍵是存木材,訓練船匠和水手。」
李自成說:「既然王瑾覺得應該做,那就放手讓他去做便是。海上的這些事,我們這些陝北內陸來的土老冒是半點不明白的,只有王瑾懂。我記得王瑾說過,西班牙人三十五年前就曾經屠殺數萬華人,其暴不亞於建州,打他們也是要緊事。這些洋人的事情,我們要學的還有很多,補之你剛剛從澳門回來,那裡的情況如何?」
前不久,李過剛剛作為奉天倡義營的代表去澳門宣布下一步的管轄方案。李過說:「名義上說,葡商與鄉紳等夷,實則澳門就是化外之地。他們見到我很恭順,還特意詢問是否需要跪拜,應該如何稱呼,但是他們對我們的要求一直是陽奉陰違。非說他們那兵工廠和鄉下打大刀片子的土作坊是一樣的,炮台和鄉紳的土圍子是一樣的,這也就罷了,澳門竟然還有奴隸制,這怎麼能算是我們奉天倡義營治下。」
根據王瑾的方案,之前通過李象履提出的條件只是暫時性的,五年之後,還有進一步的要求。到那時,奉天倡義營要設立澳門縣,向澳門派駐官員。澳門要廢除奴隸制,還要像對待加勒比海盜一樣禁止外籍人員持有武器。乃至要求土生葡人入籍,使用漢名,使澳葡當局的地位從理論上的鄉紳降為實質性的鄉紳。澳門的防禦工事出於安全考慮可以不拆除,但三年後就要由闖軍接管。
對於澳門的世俗商人來說,這並不是個問題,加入中國籍可以讓他們的納稅額度降低到之前的五分之一,而且他們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歐亞混血兒,能說流利的粵語,對於加入母親的祖國並無太大牴觸情緒。只要不強迫他們改變信仰,阻力不會太大。
廢除奴隸制也不是多大的問題,澳門沒有種植園,奴隸只是從事家庭勞動或者承擔軍事任務,從奴隸變成僱工,無非是一紙契約的事,現在澳門所有的華人奴僕已經被強制改為僱工了,把黑奴和馬來人、印度人奴僕變成僱工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教會勢力就不同了。闖軍明確規定教會只能僅限於現在的規模,不能再有任何擴張,這對於教會來說非常不利。但是這畢竟比琢磨著徹底禁教的明朝要強,瓊山和定安的教堂得以保留,教會總覺得還有些希望。
最重要的是,雙方的實力差距太懸殊了。葡萄牙人在海上足夠讓全廣東的水師喝一壺,但闖軍的陸師要進攻澳門,也不比打某個鄉紳的土圍子更困難。澳門的防禦工事是針對荷蘭人或英國人從海上來襲而修建的,對明朝一側的防禦十分薄弱,因為以明朝的人力優勢,只要他們鐵了心要打澳門,肯定能打得下來,靠武力保護澳門是沒有用的。
中國可以不和葡萄牙人貿易,荷蘭人和英國人巴不得來一場地震擊沉澳門,好搶占葡萄牙人的市場份額。但已經失去了科倫坡和馬斯喀特的葡萄牙絕不能再承受失去澳門的損失,種種跡象表明,荷蘭人將對馬六甲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因此澳門方面絕不能和闖軍翻臉。就算王瑾提出的一系列條件在他們看來十分苛刻,也總比直接被趕出澳門要好。
在湛江、汕頭、淡水這三處準備對外開放的地方,都一開始就設立了縣衙門,駐紮軍隊,嚴防再出現澳門這樣國中之國的情況。但有一點李自成很疑惑,潮州、雷州有足夠的生絲、瓷器支撐一個貿易港口嗎?這兩個地方都與西江水系不連通,交通遠不如廣州方便。
他沒考慮到,有一種「商品」是無窮無盡的——人。除非農業技術再發生重大進步,否則就算推廣了一些高產作物,廣東的人口承載力也終究是有限的。老百姓敞開了生孩子,三十年人口就能翻一倍,既沒有農藥化肥,也沒有拖拉機,更沒有與現代農業配套的一系列技術,靠墾荒和推廣現有技術,農產品產量的增長速度絕對追不上人口增加速度。
那麼,多出來的人口要安置到哪裡?是留在廣東等著餓死或者新的農民起義爆發,乃至於直接用溺嬰來「控制人口」,還是賣去東南亞甚至美洲做名義上的長工,實質上的奴隸?
王瑾也不願意這麼做,但他也實在想不出別的辦法。他能保證不強制抓捕勞工,卻不可能禁止那些在廣東無以謀生的人出海。就算他禁止了,偷渡會依然猖獗,出海勞工的待遇只有更差。
「好了,大喜的日子,不提這些了。芳亮一成婚,我們這些老兄弟里除了王瑾可就都有老婆了。」李自成重重拍了拍劉芳亮的肩膀,「你小子這婚結得也夠晚的,有的兄弟的兒子都已經結婚了。」
把這麼多闖軍高級將領聚起來的不是軍情,而是劉芳亮的婚事,所娶之人是張家玉的妹妹張石寶。
劉芳亮是闖軍高級將領中除了王瑾之外最後一個成婚的,他一直覺得在行軍過程之中結婚太草率,到頭來軍務顧不上,家裡也顧不上,現在有了根據地,他也該安心考慮親事了。
封建禮教也有封建禮教的好處,雖然闖軍兄弟到了南方之後有不少納妾的,但卻沒有誰敢休了糟糠之妻另娶。所以娶南方士人家庭出身女子為正妻的,劉芳亮還是頭一個。之所以向張石寶提親,原因也很簡單,劉芳亮看了一群主動找他提親的人,覺得這幫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甚至裹腳的小姐和自己這種武夫是過不到一起去的,而他認識的女人中,唯一一個習武的就是張石寶,於是他就上門提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