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王總制在廣東收了不少水戰的人才,怎麼偏偏讓我們來管這水營?」劉希堯這段時間雖然幹得起勁,但還是有些疑惑。
闖軍新建了洞庭湖水營,水營果毅將軍由袁宗第兼任,全營分為左右兩標,左標威武將軍為劉希堯,右標威武將軍為藺養成,劉文秀任參謀。水師造船廠設在岳州,由潘獨鰲督辦。
水營士兵中北人很少,大部分都是廣東人和湖廣本地人,即便劉希堯和藺養成在闖軍中資望很淺,也一樣掌控得住。
劉文秀說:「廣東也是要建水師的,而且海上與內河作戰不是一回事,兩者並不完全互通。」
外海決戰時,巨艦大炮的作用是決定性的,但是在水文條件複雜的內河、河口、近海,更重要的是機動性。在長江和洞庭湖中不能純用帆船,槳划動力也很重要,而且大型炮船必須有靈活機動的小船來掩護。
在船隻製造上,闖軍放棄了明朝舊有的「料」的計算方式,改用排水量來計算。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度量衡問題。
王瑾為了和自己已有的知識結合,決定還是採用能夠和大約翰的圖紙對接的度量衡。他仔細研究了大約翰的圖紙,發現這個強迫症果然沒有用英制單位,他規定的一磅是五百克,他對一克的定義即一立方厘米的水的重量。
而大約翰是如何在這個時代得出厘米的概念的,王瑾就無從得知了。是用秒擺?還是靠測算子午線長度?反正不是靠光速就對了。王瑾在這方面很不擅長,只好置之不理。他用在廣州找到的尺比對大約翰的圖紙,發現廣東這邊使用的一尺大約是大約翰規定的三十厘米到三十五厘米之間,明末的度量衡實在是混亂,商家偷工減料,官府又不怎麼管,導致了大家對於度量衡都只有一個大概的模糊印象。
王瑾在傳統度量衡和大約翰的圖紙之間做了折中,規定一米的三分之一為一尺,五尺為一步,兩步為一丈,一百五十丈為一里。面積單位還採用畝和頃,兩百四十平方步為一畝,一百畝為一頃。容積單位以一立方分米為一升,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在重量上,王瑾還是保持十六兩一斤這個大家都已經習慣的辦法,以六百克為一斤,一百斤為一擔。
跟著度量衡改變的還有稅收方式。明朝收稅、收租徵收稻穀使用的是石、斗這樣的容積單位,因此可以施展淋尖踢斛、大斗進小斗出之類的把戲,現在改用重量單位擔,就避免了這樣的問題。當然,大家還是會推陳出新開發出新的貪污手段。
在貨幣上,由廣東開始試行銀圓。因為已經有了大量輸入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鑄造的八里亞爾銀圓的基礎,所以王瑾還是把一銀圓的重量定為七錢二分。分成一元、五角、兩角、一角四種面值,成色分別為九銀一銅、八銀二銅、七銀三銅和六銀四銅。
至於銅幣,因為銅是戰略物資,闖軍現在控制的銅礦有限,暫時不做相關規定,明朝的銅錢以及各種私鑄的輔幣仍可使用。
其實就連銀圓,也只是試行,並不強制流通,先鑄造一小部分,用於給士兵發餉,將士兵的軍餉提升到每月一元五角。口糧待遇也變成以斤為單位,士兵口糧為每個月五十斤,家屬口糧為每月二十斤。
在船隻製造方面,以容積單位石來計算船隻在淡水中的排水量。洞庭水師的戰船分為三種,主力戰船是兩千五百石炮船,裝備八門三磅炮,四門六磅炮,這樣的火力在長江上堪稱無敵。
次一等的船是由珠江口的海賊們使用的蜈蚣船改進而來的,這種船因為使用槳划動力,伸出船槳的樣子形如蜈蚣而得名。排水量七百五十石,船頭有一門六磅炮,另裝備兩門三磅炮。
最後是用於控制江面的小船,排水量二百五十石,只有一門三磅炮,接舷戰才是他們的主要戰鬥方式。
水營的一個標裝備四艘炮船、九艘蜈蚣船、三十艘小船。也就是說,整個水營一共有三百六十門炮。一旦正式成軍,明軍用強征民船臨時拼湊起來的長江水師只有被碾壓的份。
然而,明軍之所以沒這麼組織水師不是因為他們傻,而是因為他們沒錢。闖軍也是一樣,如此昂貴的一支水師,怎麼可能說建就建。
王瑾在廣東發了抄家財之後,立刻著手布置洞庭湖水師的建設。但幾個月下來,也是成果寥寥,船還在造,炮還在鑄,究竟什麼時候能到位誰也沒個說法。好在軍餉是按時撥發了,剛入伍的新兵每月一元,一年後漲到一元五角,口糧新兵老兵都一樣。所以劉希堯和藺養成這段時間一直忙著操練士兵,已經把這些人訓練得有一些紀律性了。
闖軍將領中沒有一個懂水戰的,王瑾也只是了解過一點另一時空太平軍和湘軍水師在長江上作戰的經驗。劉希堯和藺養成過去在長江上當過私商,和水盜打過仗,再加上一些投降的明軍和被闖軍收編的水盜,還有從廣東調來的從漁民、海賊、水師官兵中招募的兵員,總算是把蜈蚣船和小船的作戰方法研究明白了。至於那占了無數預算的八艘炮船,現在還沒開始造呢,也沒人知道該怎麼用。
現在炮廠的主要任務是設法提高六磅炮和三磅炮的生產效率,試製十二磅炮。馬上要打大仗了,陸軍用炮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水營暫時顧不上,反正水營的戰鬥骨幹是職業和半職業的水盜、海賊,暫時就先發揮老本行,多打接舷戰吧。
闖軍的炮手大部分都是投降的明軍,尤其是關寧軍中的炮手素質最高,這些人根據葡萄牙教官的訓練以及炮轟八旗兵又被八旗兵炮轟的經驗,一致認為十二磅紅夷大炮天下無敵。
大約翰設計的十二磅炮與傳統的蛇炮,也就是寇非林炮一脈相承。雖然蛇炮已經有百年歷史,但是實用性依然很強。中國的工匠過去所仿製的西洋炮也都是蛇炮,雖然並沒有產生小約翰這樣的大師巨匠,但是在具體的鑄造工藝上一點都不比歐洲的工匠差。就連葡萄牙人開在澳門的卜加勞兵工廠,雇用的工匠大部分也是華人。
既然要量產火炮,銅炮就用不起了,闖軍的鑄炮中心放在了華南地區冶鐵業最發達的廣東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