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琳踉蹌著衝進門來,在門檻上絆了一下,重重摔在地上,又迅速掙紮起來。張能急忙上前攙扶他,張天琳搶上兩步,跪在高迎祥床前,想說什麼,喉嚨卻如同哽住一般。
高迎祥躺在床上,身上的繃帶還在往外滲血,他緩緩說道:「我已經四十多歲了,這樣難道不好嗎?多虧了你們,我沒有死在刑場上,而是死在戰場上,此生了無遺憾,何悲之有。」
次日,闖王高迎祥因戰傷死於天台山寨中。
此時,多爾袞、多鐸、岳託、豪格等人統帶的第二批清軍也已經破口入塞,鐵騎蹂躪京郊,明軍望風披靡。
各地的文臣武將乃至普通的士兵、鄉勇自然也是有不少敢於抵抗的,然而這種純由個人道德品質驅動的抵抗註定是不會有結果的。
一個正常的國家不應該靠英雄來保衛,只靠一群拿治國、保國當成自己領工資的手段的人就能天下無敵,那才叫真正的太平盛世。
到了彈盡糧絕的時候,連白文選、黨守素、馬重僖、塔天寶都會投降,但反過來說,倘若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王朝,有正常的管理機制和充足的糧餉供給,姜瓖、唐通也未必不能盡忠報國。
壯懷激烈的英雄時代不是好的時代,連自私自利的小人都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不得不護國保民的時代,才是美好的時代。
秋末冬初之際,清軍退回塞外,這場浩劫總算是暫時渡過了。但崇禎的心情卻始終平復不了,流寇公然劫殺官軍,救走高迎祥,而且還殺到了離京城只有三百里的紫荊關。要是再努努力,三天後就能進京見皇上了。就算是在清軍入寇的混亂時期,也足見山西官軍有多無能。
更讓人惱火的是,居然是流寇取得了此次戰爭中斬殺清兵最多的戰果,這簡直是啪啪地抽朝廷的臉。幸好,孫元化的行動為朝廷挽回了一些面子。他和清軍交戰時的表現,證明了他一直推崇的斑鳩銃對抗清軍是有效的,雖然貴了一點,但崇禎還是決定咬咬牙同意軍隊採購,但他也懷疑,孫元化有沒有從中收取好處。
流寇撤退時只帶走了自己人的屍首,流寇不用首級記功,將清軍的屍體扒去盔甲之後就隨意地扔在了戰場上。孫元化的部下和紫荊關守軍可撿了便宜了,瘋狂搶割清軍首級,甚至還發生了衝突,到底還是孫元化的人比較能打,把紫荊關守軍打死了幾十個。再加上周圍鄉勇襲擊潰兵,最終明軍一共砍了一千四百多個腦袋。
雖說這裡面大部分都是蒙古人還有巢丕昌的部下,但是辮髮的首級也有數百,這足以讓崇禎大吹特吹,掩蓋十餘萬百姓被擄走的國恥。朝廷當然不能承認是高迎祥指揮了這一仗,劉芳名和郭升又都已經是死人,這些功勞便都是孫元化、馬祥麟、張鳳儀的了。登州之亂的事已經過去五年了,崇禎對孫元化的氣消了大半,秦良玉是崇禎親自嘉獎過的典型模範,她的兒子兒媳立功,也可以證明皇上英明。
至於兵部尚書張鳳翼、宣大總督梁廷棟這二位,在此次清軍入塞時毫無建樹,自知崇禎一定饒不了自己,二人不約而同地服毒自盡了。
梁廷棟既死,宣大總督之職便空了下來。崇禎思來想去,也只有盧象升能擔當這個任務了。此時河南的戰局基本平靜,高迎祥部被打垮,張獻忠和羅汝才在盧象升的打擊下也損失很大,崇禎估計洪承疇在陝西足以壓住李自成。於是,他決定讓盧象升改任宣大總督,五省總理一職由王家楨接任,湖廣巡撫一職由方孔炤接任。河南巡撫陳必謙升任工部尚書,河南巡撫一職也由王家楨擔任。
崇禎的用人水平又回到了它的正常狀態。王家楨已經五十六歲了,身體狀態不好,和三十七歲的盧象升比起來差得多了。他雖然做過甘肅巡撫,可是自崇禎元年被罷官,在家閒住了八年,從未接觸過和農民軍的戰鬥,突然讓他頂盧象升的班,能做得好才怪呢。
王家楨當年被罷免,是因為崇禎元年的寧遠兵變,其實也是替崇禎背鍋。當時他是戶部左侍郎,戶部尚書之位空缺,由他代理。發生寧遠兵變之後,崇禎質問他為什麼不發軍餉,王家楨說要等到秋後,崇禎大怒,質問他難道軍情也要等到秋後嗎?
其實這是強詞奪理,不等到秋後,各地的遼餉還沒交上來,讓王家楨拿魔法棒變出銀子來嗎?但王家楨也不能當廷和皇上吵架,只好認了。
隨後崇禎又問,他之前發內帑補貼軍餉,為什麼不發給寧遠守軍?王家楨回答說,九邊之中不光關寧欠餉,其他八鎮個個欠餉,他就給每個鎮都分了點。崇禎又大怒,說誰讓你這樣胡亂發餉的。
於是,王家楨就被罷官了,罪名是身為戶部左侍郎,竟然膽敢給士兵發軍餉。次年己巳之變爆發,各地勤王兵紛紛譁變,崇禎才意識到其他八鎮的兵也不是核動力的機器人。雖然他知道自己錯了,但嘴上是無論如何不能承認的,所以王家楨就這樣被晾了八年。
正是因為這個任命,才讓王瑾有條件全力向南。王家楨主政河南,他是沒有能力打垮張獻忠和羅汝才、消滅袁宗第的,王瑾也就不必時時擔心河南山寨的安全了。
至於方孔炤,此人倒頗有本事。王瑾當初在桐城放了他一次,方家是宦門世家,人脈廣泛,再加上當時方孔炤正在丁憂期間,並非在職官員,所以崇禎也沒追究他,竟然又讓他混了個湖廣巡撫。但不管怎麼說,總歸比盧閻王好對付多了。
隨著北方明軍大規模換帥,南方醞釀已久的風暴也到了要爆發的時候。
「不能封井口!我哥還在裡面!」幾個年輕的礦工正和監工廝打著。就在剛剛,香花嶺錫礦剛剛發生了一場礦難,一處礦井塌方了,按照一般的習慣,礦主都是懶得組織救援的,都是直接封閉井口了事。畢竟就算救出人來,這個礦井也不能再用了,和組織救援的成本相比,花錢雇新礦工便宜多了。
但是在香花嶺錫礦,現在規矩要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