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給阿濟格的信

  「郭守備,你當時就不怕我們見完清兵的使者之後,直接就把你拖出去砍了?」高迎祥問道。郭升說:「怕是當然怕的,但怕也沒辦法。你們要是不肯出兵,我領著這四百人去解紫荊關之圍嗎?孝五兄對我有恩,我是一定要報答他的,可我也不能讓我的兄弟去送死,真到了那一步,我也只能單槍匹馬地去送死了。反正橫豎都是個死,要是被你們砍了,我心裡也就踏實了。」

  孝五是紫荊關參將劉芳名的字。高迎祥說:「也不是我背後說你朋友的壞話,我也是老陝,同劉芳名打過幾回交道,他這樣的人,還是別深交為好。雖說他念在同鄉情分舉薦了你,但這個人吧……」郭升嘆了口氣:「我何嘗不知,只是此時國難當頭,我們這些原本是敵人的人都要攜起手來,何況我和孝五兄是同袍兄弟。」

  張天琳說:「《水滸傳》里梁山好漢和官兵打得那麼凶,遼兵犯境的時候還不是得一起殺韃子。」谷可成說:「韃子不占土地,不爭民心,只知劫掠,兵勢雖強,卻也不見得有什麼遠見。」趙勝卻憂心忡忡:「不然。韃子要把糧食給我們,這說得通,糧食笨重,他們帶不走那麼多。但他們不要女人和財帛,都用來收買我們,足見其所謀者大。他們專門搶奪壯丁、牛馬,定是為了在遼東屯田。不占土地,是因為眼下時機未到,專心經營遼東一地,不爭大明的民心,卻爭八旗的民心。」

  這是一個十分詭異的場面,四百官兵開路,後面是長達八千人的流寇隊伍。高迎祥是這次戰役的總指揮,雖然大部分人都不是他的部下,但他是所有人中軍事指揮經驗最豐富,水平最高的,除了他之外,別人誰也沒有指揮這麼多軍隊進行會戰的能力。

  天台山的闖軍頭領一致同意和清軍開戰,沒什麼理由,就是看他們比官軍還混蛋,想揍他丫的。之前清軍兩度劫掠晉北,木懷玉的部隊也和他們交手過,大仗不可能打,只是襲擊了幾個偵騎和下鄉劫掠的小股人馬。天台山闖軍實力有限,自然撿軟柿子捏,打的大部分都是隨同入塞的蒙古人。

  送走了巢丕昌派來的人之後,谷可成讓他手下的管隊趙大富還有其他幾個有過在關寧軍中服役經驗的人詳細講解了一下清軍的戰法。原本大家覺得己方差不多有一倍的兵力優勢,打退四五千清兵不成問題,但聽完他們的描述,高迎祥和其他頭領都覺得這事有些難辦。

  但是難辦也得辦,如果這會兒慫了,養成了習慣,以後看見清軍,有一倍的兵力還不打成了恐怕就要成慣例了,理由是:連高闖王都不敢打這種仗。如果這樣,將來還怎麼和清軍交手?寧肯現在吃些虧,也不能讓這股銳氣喪了。

  「晉北讓韃子殺掠過的景象,兄弟們都見過了,如今在紫荊關以東,韃子已經抓了數萬百姓,和他們比起來,曹文詔、左良玉都是小兒科了。這次我們要辦的就一件事,一個韃子也別放進山西!」闖軍隊伍中山西人的比例非常高,高迎祥這幾句話迅速就把大家的情緒調動起來了。同樣的話不同人來說效果是不同的,因為他是高迎祥,所以其實就算他不說啥,往這兒一站也能鼓舞士氣。

  與此同時,阿濟格也接到趙勝寫給他的信了。

  「闖王高迎祥、過天星張天琳、九條龍谷可成、五闖王張能、混世王武自強、小旋風劉哲、點燈子趙勝字付阿濟格……後面都是髒話,不用翻譯了。」

  讀書人就是厲害,趙勝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多字,既引經據典,又使用了陝北話、山西話、河南話三種方言中的各種罵人方法,阿濟格手下的筆帖式雖說認識漢字,也實在翻譯不出來,單是翻譯那七個綽號已經夠難了。

  比較尷尬的是,按照皇太極出征前所下的命令,無論流寇信里說了什麼,阿濟格都得轉呈皇太極,皇太極可是認識漢字的。

  後金剛剛立國的時候,努爾哈赤諸子之中只有皇太極一人認識漢字,但是後來,多爾袞、多鐸、德格類、岳託、薩哈廉、濟爾哈朗等貝勒也陸續學會了漢語漢字。尤其是皇太極在大凌河之戰後大力提倡讀書,故而此時諸王貝勒及其子女中讀書識字的人已然不少了,有的還兼通滿蒙漢鮮四種語言。阿濟格就不行了,他是個比較純粹的武夫,在文化學習方面實在差勁,滿文略通,漢文則一竅不通。能聽懂一些漢語,但是沒法正常交流,日常還是需要筆帖式翻譯。

  那三個送信的倒霉蛋抖如篩糠一般,阿濟格倒沒生氣:「巢丕昌一個二品的大官,都沒猶豫一下便投降了。高迎祥是個賣馬的,趙勝是窮秀才,據說那個張能過去是補鍋匠,他們倒不肯投降,要和我們打。好啊,這樣的對手殺起來才有意思,你們三個給我滾回去,告訴吳善和季思哈等我過去,會一會這些流寇。」

  皇太極不可能在瀋陽遙控指揮關內戰事,所以阿濟格有非常大的自主權。大體上來說,他的任務就是打開缺口,進行搶劫,等到多爾袞、多鐸、岳託、豪格等人指揮的援軍到來,再擴大戰果。此時阿濟格正在京城東南大運河邊上的河西務鎮,搶劫因漕運而生的貪官富商們。清軍就不講究什麼打富不打窮了,不管窮富一鍋端,畢竟再窮的人也還有勞動力可以剝削。

  阿濟格本想試試打天津,可是天津的駐軍太多,雖然不敢出戰,但憑城固守,清軍也啃不下來。清軍為搶掠而來,所以攻城時不會死拼硬打,每次都是先試攻一下,判斷對手的實力,如果城防孱弱,那就直接打下來屠掠,如果遭到了頑強抵抗,那就算了。清兵是來搶劫的,與其啃這些硬骨頭,不如找軟柿子捏。

  這一次,流寇離開山寨主動求戰,阿濟格正是求之不得,平地野戰,清軍還從來沒有怕過誰。阿濟格留下阿巴泰繼續在京師東南一帶劫掠,自己和姐夫揚古利統兵一萬西進紫荊關。流寇兵不滿萬,阿濟格對於自己的勝利絲毫不存疑問。

  但事情的發展不可能總是和人的預期一樣,阿濟格已經犯下了第一個錯誤:他按照大明官軍的調動速度預判了流寇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