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綏鎮的兄弟們,快投降吧!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何必拼個你死我活?」
勸降官軍在闖軍內部早就成了一項重要工作了,有專人負責研究怎麼對官軍喊話,不過這一次,他們的效果不太理想。
闖軍主力剛剛返回陝西時,洪承疇還在處理寧夏兵變,只有定邊副將張天禮一部負責對付闖軍。闖軍帶著他兜了幾個圈子,打了兩仗,張天禮的人馬雖然沒被殲滅,卻也被打殘了,短時間內不能再出動。
但隨著寧夏兵變結束,王承恩返回青海去防禦賀蘭部了,左光先和曹變蛟重新加入對闖軍的圍剿,闖軍的處境又開始不利了。在固原沐家營,雙方惡戰一場,闖軍和官軍主力硬碰硬作戰還是敵不過,死傷頗多,向陝北老家轉移。好在官軍也不是毫髮無傷,追擊的速度並不快。
當初潼關分兵時,李自成便和王瑾約定到陝北老家會合,此時王瑾已經趕到,而且還帶來了一支意外的援兵。高迎祥在河南敵不過盧象升,再度入陝,因為糧食補給困難,他讓高一功帶著萬餘人分兵去別處籌糧。高一功半路正遇上王瑾,便一起來與李自成會合。
流寇大舉來到陝北,駐守在榆林的延綏鎮明軍自然不會坐視不理,總兵俞沖霄、副將李成先率領五千餘人南下安定縣截擊闖軍。李自成親自與之交戰,詐敗後撤。
其實這也不完全是詐敗,確實打不過,這五千人是榆林官兵的骨幹力量,僅身披甲冑的精騎便有上千人。李自成和他們一交手就知道,不撤不行,闖軍沒有穩定的後勤補給,保證不了足夠的糧食、草料、甲械和訓練時長,像這樣的重裝騎兵就算累死也練不出來。鐵甲馬隊列陣衝鋒之時,就如同一堵城牆迎面拍來,僅憑人力,再有勇氣也抵擋不住。
但是當他們進入土壘子的預設陣地時,就由不得他們了,王瑾和高一功從左右夾擊,震天的銃炮聲迴蕩在黃土高坡上。
謝應龍投降了闖軍之後,迅速被提拔成了管隊。他對於各種火器的了解比闖軍眾頭領都強得多。潼關之戰,闖軍繳獲了不少明軍的火銃,雖然火藥少了些,但子彈十分充足,和闖軍主力會合之後,王瑾發現,加上之前歷次戰鬥的繳獲,闖軍已經有足夠的合格火繩槍單獨組建部隊了。
從關寧軍手上繳獲的火繩槍,有不少是仿製的西班牙式穆什克特大口徑火繩槍,明軍習慣稱之為斑鳩銃。當初徐光啟、孫元化等人從澳門僱傭葡萄牙教官時,這種火繩槍被帶到了登州,孫元化打算仿製這種按口徑來說已經可以算炮的重型火繩槍,以對付身披重甲的金兵。
後來登州之亂爆發,孫元化及時將城內的工匠轉移到了萊州,仿製計劃並沒有流產,現在已經有了成熟的產品裝備明軍,但成本控制做得不大好,並沒有比進口貨便宜多少,所以數量依舊有限。至於為什麼做得不好,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大明的官營作坊什麼時候有過效率一說。
這種重型火繩槍及其改進型在三十年戰爭和英國內戰中都有廣泛應用,至少二十年的時間內不會落後。可是,在明軍中推廣它有很大的難度。這東西的重量接近二十斤,操作的步驟又多達四十三步。明軍士兵連輕型鳥銃的裝填都嫌麻煩,很少有耐性操弄如此沉重的大傢伙。想讓裝備斑鳩銃的軍隊形成戰鬥力,需要非常嚴格的訓練,明軍要是能做到嚴格訓練,還用費這個勁嗎?
明軍更習慣於依靠個人戰鬥力而不是團隊配合,畢竟根據他們的經驗,天底下最靠不住的就是隊友,所以他們喜歡拿三眼銃當錘子用、在魯密銃上裝刀刃這種設計。輕型鳥銃雖然不能近戰,但是它分量輕,士兵可以額外帶一把腰刀。斑鳩銃這麼重,不具備任何近戰能力,再加上一個支架,士兵也背不動其他武器了,沒有長矛兵配合根本不能作戰。要讓這兩個兵種配合好了,那就需要更嚴格的訓練,這就又回到之前的問題了,明軍要是能做到嚴格訓練,還用費這個勁嗎?
斑鳩銃威力大,因此也有副作用,那就是後坐力大,如果抵肩發射,可能會把肩膀撞脫臼不可,所以要抵在胸前,有的甚至需要火繩槍手穿上胸甲。種種原因加起來,明軍中也只有少數精銳部隊才能裝備斑鳩銃,大規模列裝免談。明軍現在連全軍吃飽都還沒做到,更遑論全軍換裝,就連淘汰火門槍、全面換裝火繩槍都遙不可及,就算要換裝,也只能換裝明軍最熟悉的輕型鳥銃。
王瑾和李自成會合之後,將闖軍中所有需要支架的重型火繩槍都集中到了一起,統一由謝應龍指揮。這些火繩槍操作困難,又必須要有專門的冷兵器部隊保護,分散在各隊沒什麼意義。闖軍現在也沒有條件去訓練長矛兵和重火槍兵配合排兵布陣,只能在一些特殊環境下使用。
而現在,就是「特殊情況」,闖軍把火器部隊布置在山坡上伏擊官軍,只要闖軍的步兵別一鬨而散,官軍就不可能衝上來和這些火器部隊近戰。大口徑火繩槍和輕型火炮噴吐的火力,輕易地撕開了官軍騎兵的隊形。
根據與蒙古人還有一般的農民軍作戰的經驗,弓箭是很難射穿這些官軍騎兵的甲冑的,所以他們在衝鋒的時候膽氣很足。但是在這樣的距離上被一枚一兩重的大號鉛彈正面命中,就算有昂貴的精製鎧甲保護,身上照樣得開一個大洞。
一輪銃炮打過,遍地的死人死馬。有的人雖然沒被打中,坐騎卻被摔倒的同伴絆倒了,明軍的這一輪衝鋒頓時混亂得不像樣子。然而,他們卻並未潰散,在幾個軍官的呼喝下迅速整隊,又向闖軍殺來。
闖軍現在占盡了地利,依託道路兩側的山坡居高臨下打擊官軍,交叉的火力不斷將官軍擊倒,副將李成先甚至被一發炮彈攔腰打成兩節。可是明軍依舊沒有投降的意思,還在試圖突圍。
俞沖霄很快發現,闖軍的火器手不會齊射,第一輪打完之後,就成了自由射擊,射速很慢。大口徑火器只部署在兩處山坡上,其餘闖軍用的還是三眼銃和弓箭居多,威力有限。如果他們一開始的猛攻嚇倒了官軍,那戰鬥也就結束了,但既然沒有,那就還有翻盤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