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看著面前的這位縣太爺,倒是挺佩服他。
王家永五短身材,貌不驚人,據說家世也並不顯赫,一個鄉下小地主而已,能一路過關斬將金榜題名,爬到知縣的位置上,想來也是經歷過不少艱辛。敢到闖營中來談判,膽量更是不小。
「王大人,你剛來做縣令,沒害過百姓,我也不想為難你,你留在這裡徒死無益,還是棄官回家去吧。對外就說你暴病身亡了,這年頭逃跑的縣令多了,皇帝也顧不上對你窮追到底。回老家找個荒僻地方種地釣魚,待天下太平了,再出來做官不遲。」
李自成苦口婆心地給王家永規劃了出路,王家永心中苦笑,其實這條路還真行得通。這破官當著就是受罪,他的兒子已經能頂門立戶了,他就算詐死躲進山里隱居,家產也不會被人奪走。將來不管誰做江山,他最不濟也能安心過田園牧歌的日子。當然,他的想像力還沒有豐富到能夠設想出清軍入關的情景的程度。本縣的縣丞、教諭、陰陽等官吏,在上次闖軍來攻時就已經選擇了這條路,捲鋪蓋跑路了,王家永也不是沒想過要這麼幹。
可是王家永始終覺得,自己寒窗苦讀二十載,終於謀了這樣一個小官,難道就不能做些有用的事情?
劉三顧為了拖延時間,假裝自己是代表洪承疇來談招安的,可是他自己不敢來闖營,便推出王家永做替死鬼。李自成就算用耳朵想也知道,招安幾萬流寇這樣的大事是一個七品芝麻官能做主的嗎?但是反正他也並不急於攻下真寧,所以就陪著劉三顧和王家永逗悶子。
打一個縣城對於闖軍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李自成至少要從全陝西的層面來考慮問題。整日陪著洪承疇轉圈圈終非了局,得時不時找機會敲掉官軍一部,才能讓雙方的實力對比不斷變化。李自成選擇圍攻真寧,就是為了發揮闖軍機動性的優勢,將官軍調動到關中平原的邊緣地帶來,在他預設的戰場上進行伏擊。
但洪承疇就是不來,氣死氣死氣死你,不來不來偏不來。
闖營在真寧縣外等了洪承疇七天,可洪承疇反而把兵力從扶風收縮回了西安附近,一點動靜都沒有。
洪承疇已經看開了,流寇攻破幾個州縣算不得什麼,要是再被吃掉某個總兵、副將,那才是大事。闖軍為了籌糧,不能長期深入太貧困的地區,一定得在西安周邊打轉,他就坐鎮西安,以靜制動,囤積物資。如果闖軍主動靠近西安,就得在洪承疇的預設戰場上與補給充足的官軍進行會戰。等到嚴冬到來,闖營沒有冬季營地,就會因為饑寒大量減員,到那時,蓄銳已久、糧食被服充足的官兵再出擊,定能給闖營造成巨大打擊。
李自成也不可能順著洪承疇的意思來,既然你不來找我,就只好我來找你了。
已經被闖軍關押了七天的王家永被放了出來,李自成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家去吧,你在我這兒住了這麼些日子,你對上官說得清嗎?劉三顧拿你頂缸呢,被賣了還替他數錢。」
王家永苦笑了一下:「多謝掌盤囑咐,這下學生不逃也得逃了。」李自成說:「山不轉水轉,我記著你,等將來天下太平了,還得請你出來做官才是。」反正已經打定棄官而逃的主意了,王家永也不必再顧忌什麼,可以隨便說話了:「頭領能破曹文詔,令洪督不敢離西安周圍方寸之地,武功可謂強矣,但若不輔以文治,終究坐不得天下。天下可馬上取之,不可馬上治之,終究還是得用讀書人才行。」李自成這樣的人物總不至於說話不算話,李自成已經答應讓他走了,王王家永也不怕李自成要扣下他。
王家永這話說得一點毛病也沒有,沒有讀書人怎麼可能治國。只不過,不同的人對「讀書人」的定義是不同的。李自成笑了笑,指著身邊的劉宗敏、劉芳亮、谷可成、張天琳、劉文興、王文耀、李雙喜、郝搖旗等人說:「先生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讀書人。」
王家永就差把「不信」兩個字寫在臉上了,李自成說:「我們都識得千八百個字,四書也讀過,史事也曉得。會算數,能丈田收糧;懂刑律,能斷案理獄。既能挖地道、炸城牆,自然也懂得挖水渠,修河堤。這樣的人,如何不是讀書人?雖說公文寫不來,請個師爺也不是什麼難事。」
你要說他們不是讀書人吧,大明的縣太爺能幹的工作他們也能幹,說不定還幹得更好。可你要說他們是讀書人,他們和大明朝的讀書人站在一起簡直就像是兩個物種。
造反這四年來,闖軍頭領在軍旅之餘學習各種「胥吏之學」,效果其實也一般,充其量只能算不是外行,達到了給真正的內行當徒弟的水平,不至於被當傻子糊弄。好在能在闖軍當上頭領的,至少也是千里挑一的聰明人,就算現在水平還不夠,將來遲早有一天是能學會的。
王家永無言以對,如果承認這樣就算讀書人了,豈不是連識得字的商賈胥吏都是讀書人了?要是在正常狀態下辯論,李自成當然說不過王家永,但現在,王家永很明智地選擇了閉嘴。
李自成說:「孔老夫子說了,讀書人有六門功課,吃喝……禮樂射御書數。禮和樂我是不會,但是會開銃放箭、騎馬駕車,寫字算數也略通,也算得上大半個讀書人吧。現在一般的讀書人,只懂得禮和書,只能算小半個讀書人。像盧象升那樣又弄得懂稻穀銀錢,又會馳馬掄刀的,才叫一整個讀書人。」
李自成首崇盧象升這樣的人,王家永沒話可說,他自己和李自成相比在某些方面還有優勢,起碼識字比李自成多,文章寫得比李自成好。可要是和盧象升比,這就像說他沒有福王有錢、沒有劉芳亮會使槍一樣,這不是廢話嗎。
王家永的層次還不夠,沒意識到武人讀書意味著什麼。明朝衛所的世襲軍官也是讀書識字的,這沒什麼稀奇的,軍官家庭的子弟想進入仕途,也得像張居正、孫傳庭那樣走正常的科舉,和普通的士紳一樣是同路人。
然而,如果有人和他們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仕進之路,又該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