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大別山

  任繼榮怎麼也沒想到,孫可望這麼快就和堯山的這夥人握手言歡了。柯禹舜親自來給任繼榮賠禮道歉,好話說了一車。這老兒這麼大的歲數了,給年紀足以當他兒子的任繼榮致歉,任繼榮也不好再說什麼。畢竟和氣才能生財,暴起發怒,把堯山滅了,固然找回面子了,但自家兄弟少說也得死上十個二十個。既然孫可望都沒有意見,任繼榮也犯不上再做惡人。

  柯禹舜對於大鴻寨竟然是個十幾歲的少年掌兵很是驚訝,但是在幾次接觸談判的過程中,他發現孫可望處事老道沉穩,比一般的大人更可靠。更重要的是,他確定了三件事。

  第一,這是一支很大的勢力,遠比自己眼前見到的更大,否則不會有這麼多錢和貨。第二,這夥人令行禁止做得不錯,面對這樣的危機很團結,很迅速地出錢出力。第三,孫可望還是比較講義氣的,和巨額錢財相比,更看重兄弟的性命。

  孫可望也在試探柯禹舜的深淺,他也判斷了三點。

  第一,這些人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非常老練,劫持劉文秀這一手,偵察做得周密,出手快准狠,一下子以壓倒性的武力逼劉文秀不得不投降,不傷一人,孫可望自忖自己是沒有這樣的本事的。

  第二,闖營和毛葫蘆出動了不少人,在堯山周圍部署作為威懾,一般的匪伙早就嚇得四分五裂了。但這夥人卻依舊團結,毫無懼色,看來是一支過去有出色戰績的隊伍,柯禹舜的為人大概也不錯,否則部下不會到了這種危險的境地還不跑。

  第三,柯禹舜並沒有真的打算與闖營或毛葫蘆為敵,反而是有求於闖營。

  柯禹舜的目的達到了,孫可望的確非常重視他,一點也不敢小覷,但同時,孫可望對他也十分警惕。那種以為入伙就是喝血酒拜把子的莽漢,來一千個也不怕,越多越好,可這老兒有心計,有知識,有見識,有膽子,絕非易與之輩。

  柯禹舜選的這個入伙辦法固然有他的道理,卻也非常冒險,萬一孫可望和任家兄弟是蠻橫無腦之輩,上來便打,他豈不是白白送死?由此來看,這老兒真是膽大包天。他是鐵了心要做成這樁大買賣,如果闖營是值得依靠的盟友,那就萬事大吉,如果不是,他也豁出去死了。

  這樣的人,你和他目標一致的時候,他就是極強的助力,可一旦你和他立場不同,他就是個危險人物了。

  至少現在,柯禹舜還不怎麼危險,因為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柯禹舜畢竟只有一百多人,而且沒有接受過正規戰的訓練,孫可望手下這些屯田兵對付他們還有點難度,李安、吳汝義、劉體統等人指揮的野戰部隊打他們還不是輕鬆愉快。

  柯禹舜很痛快地交出了搶走的貨物,分毫未少,劉文秀也被放了出來,看起來並沒有受什麼苦。有劉文秀從中斡旋,談判不可能不順利,堯山的人加盟闖軍,柯禹舜是管隊級別。

  吳汝義、白旺、孫可望本以為柯禹舜會提議不能拆分隊伍,很多流民、土匪加盟闖軍時都會有這種要求,闖軍照例是一概不許。除非像吳汝義這種有名的豪帥,那些實力差距太遠的人沒資格討價還價,加入闖軍之後隊伍都要分散整編。

  不料柯禹舜完全不在意這件事,直接把他的手下都打發到少室山的新兵營去重新訓練了。從新兵營出來之後,他們肯定會被拆分到各地去。柯禹舜表示,他年紀大了,打仗實在不動了,就讓他管管種田蓋房的事便挺好。吳汝義安排他去西平縣劉體統的寨子裡做副手,他便樂呵呵地同意了。

  柯老頭費了這麼大力氣,顯然不可能是就為了投降。吳汝義、白旺等人知道,他所說的那個「天大的富貴」才是重頭戲,就看他這最後一手是什麼了。

  柯禹舜被帶到了伏牛山大寨,此時大寨中主事的是吳汝義,白旺剛剛趕到,劉體純的部下馬雲翔也駐守在這裡。此外,還有混天王郭應賓、興世王王光興、九條龍劉進福三位頭領。按照王瑾的想法,大家應該儘量分散,然而別處山寨的生活條件怎比得上雲岩寺和少林寺,所以這兩處的頭領總是比較集中。

  上述六人再加上孫可望,就是現在伏牛山中闖軍的決策層了。但是柯禹舜嫌這個人數太多,吳汝義也這麼覺得,柯禹舜所說若是機密,七個人聽確實有點多。於是,郭應賓、王光興、劉進福、馬雲翔暫時沒接到通知,只有吳汝義、白旺、孫可望聽聽柯禹舜說的這個「天大的富貴」。

  「各位頭領這般部署,看來是有意在河南久居的,然河南荒旱連年,餓殍遍野,又處四戰之地,豈是立業之資?湖廣黃州府之黃安、麻城、羅田三縣,既有關隘山險,又物產豐殷,人口稠密。當年徐壽輝、鄒普勝、彭瑩玉在此舉義,做下好大一番事業。當地百姓勇而好義,苦官紳久矣,急盼救星,豈非天賜之基業。」柯禹舜不緊不慢地說道,同時觀察著面前三人的表情。

  作為一個農民起義者,對徐壽輝這位老前輩的歷史當然是要了解的。大別山區這個地方,是真正的「革命老區」。漢朝末年,汝南黃巾活動於大別山北麓;隋朝末年,大別山東部是杜伏威的地盤;唐朝末年,王仙芝在大別山一帶接受招安;元朝末年,紅巾軍在此舉事;明朝末年,麻城奴僕起義聲勢浩大,直到康熙年間還不時舉事;清朝末年,這裡有很多人參加了捻軍和太平軍;再往後,便是有名的黃麻暴動了。

  大別山地處中原腹地,人口繁多又無處遷移。因其地處山區,官府控制力薄弱,易產生占山為王的豪強或土匪。本地的農業很成熟,物產不少,百姓卻始終窮困,紳民矛盾嚴重,豈有不反之理。一旦反了,在天下大亂之際,又容易形成割據。

  有王瑾帶來的資料庫,闖軍當然不會不知道大別山區是造反的好地方,可是現在他們還沒有這個實力。正因為那裡是造反的好地方,所以已經有了太多的土寨,想在那裡拓展勢力很難。闖軍又遠沒到能公然割據縣城的程度,不敢進入平原,以免招來官軍主力的圍剿。大別山之於闖軍,實是一塊雞肋,就算派兵過去,也只能建一兩個山寨而已,是以王瑾並未安排相關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