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柏鄉鎮

  柏鄉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地處濟源與懷慶之間的陸路中點,又有濟水流經,有水路也有旱路,自然便常有商旅經行,形成了頗為繁華的市鎮。鎮子有城牆防護,名為「善建城」,築城者是此地的鄉宦楊嗣修,曾任寧夏巡撫。己巳之變時,他受袁崇煥案牽連被罷職,後來案子雖然平反了,崇禎卻沒有給他復官。這和張春丟官的道理是一樣的,若是把你的官職也恢復了,豈不顯得皇上錯了。

  懷慶受到威脅,河南巡撫樊尚璟本該發兵救援,然而他見十幾萬流寇浩浩蕩蕩殺入河南,頓時嚇麻了爪,徘徊在黃河南岸,不敢渡河增援。於是,楊嗣修指揮的柏香鎮鄉勇就成了沒有支援的孤軍。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當初楊嗣修之所以丟官,就是因為受到了樊尚璟的彈劾,所以也不能排除樊尚璟存心打擊報復,故意見死不救。不過樊尚璟就算想故意坑死楊嗣修,也不會有膽子故意坑死鄭王,所以他多半還是由於畏敵如虎才不敢來。

  闖軍將領們並不覺得柏香鎮有什麼特殊的,只是他們經過的無數地方之一而已。但王瑾對於這個地方印象很深,另一時空的十二年後,在山海關之敗後重新整頓起來的大順軍在這裡向清軍發動了反攻,重創清軍,擊斃清軍總兵金玉和。原本負責攻略江南的多鐸部,因此不得不調往陝西方向,這一舉動救了南京的南明弘光朝廷一命,卻也導致了大順軍在陝西的失敗。

  十二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彈指一瞬,但對於一個人來說,已經足夠漫長了,王瑾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數一數現在山西的這些農民軍大豪,王自用、高迎祥、馬光玉、拓養坤、賀一龍、焦得名、羅汝才、郭應聘……他們都沒活到那天,王瑾當然也不敢指望自己能活得到。不過人的生命之所以美麗,不正因為每個人都會死嗎。

  「給楊嗣修的信寫好了嗎?」王瑾向一旁的蔡仕問道。陰地關之戰後,李自成便派人去尋訪蔡仕的家人,結果得知霍州的監獄裡鬧監瘟,蔡仕的岳父和內弟都染病死了。蔡仕夫婦哭了一場,他們現在既無親眷,也無財產,只有對官軍的仇恨,從此便留在了闖軍中。蔡仕將信捧給王瑾,王瑾粗略看了一遍:「交給丁可澤,讓他射到柏鄉城裡去。」

  闖軍對於楊嗣修的印象不錯,在寧夏當巡撫的一年時間裡,他努力試圖解決士兵的生計,雖然失敗了,但總算也讓士兵們稍微領到了一點錢糧。卸任的時候,他身邊只有僕人數人、包裹幾個,不管能力如何,這份清廉還是值得尊重的。闖軍士兵中還有一些曾經是楊嗣修的部下,都說從未聽說楊嗣修有什麼貪贓枉法的事情。回到家鄉以後,楊嗣修辦學校,修城牆,收容孤兒,為災民爭取豁免錢糧,還開倉放糧。之前他還做過汾州知府、神木道、榆林道,闖軍士兵多有這些地方出身的,也都說楊嗣修在當地很是關注民生,做過些好事。從本地百姓那裡,還是沒聽說他有什麼明確劣跡,無論收租還是放貸都相對寬容,血債自然也是沒有的。

  如果一定要給這人找個污點的話,那就是他也在清軍入關後也剃髮投降了。但那會兒老頭兒都八十多歲了,成天躺在床上捯氣,和他計較這個也沒多大意思。他兒子楊挺生也做了清朝的文官,不過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人物。

  這樣的人還是應該團結的,劉體純提出最好不要強攻柏鄉城,只要鄉勇不主動出擊,聯軍還是繞城而過比較好。真正的目標是懷慶府城,沒必要浪費時間去打一個實力很強的良紳。張天琳和王文臨都沒什麼主見,李自成和闖軍眾頭領也多持此意見,於是李自成便讓王瑾寫一封信送入城內,能和楊嗣修合作最好,至少也要兩不相犯。

  楊嗣修曾經是個能幹實事的地方官,這就意味著他不會太頑固。歷史上的他也是順來則降順,清來則降清。這樣的人,不太可能在外無援兵的狀態下與聯軍對抗到底,他至少會顧及自己家族的存續。丁可澤來到城下,用箭將信射了進去,隨後聯軍便包圍了柏鄉鎮,等待答覆。

  第二天,城內也射出一封信來。楊嗣修保證他家的鄉勇絕不出城攻擊聯軍,前提是聯軍保證不在城外擄掠。只要能做到,他願意提供糧食,禮送聯軍出境。

  李自成等人當然沒有意見,不過要兌現諾言,就得保證不發生劫掠事件。闖軍和劉體純部的紀律有基礎,比較好約束,關鍵是過天星、八金剛兩部。張天琳也知道自己的軍紀不行,主動提出,把自己的營地放在闖軍的包圍之中,這樣有闖軍在中間阻擋,他的人也不會去滋擾老百姓了,王文臨也率部住進了劉體純的軍營。

  王文臨本就是依附於王自用,他與劉體純長期合作,合營並不奇怪,張天琳的做法可就太過輕信了。他和李自成相識的時間並不長,就算是李自成這麼容易相信別人的人,也不敢把自己的隊伍放到張天琳的包圍圈裡。而張天琳僅憑田見秀是他們五兄弟的童年好友,就對闖軍毫不防備,這種信任既讓人感動,也讓人替他操心。這要是信了不該信的人,到最後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另一時空時空張天琳的結局,正印證了這一點。

  柏鄉城內按照約定縋下了不少糧食,聯軍也按照約定嚴格約束軍紀,杜絕劫掠,就這樣平安通過了這個交通要衝。

  很多人都以為民間團練是鎮壓農民起義的神器,仿佛只要授權鄉紳開辦團練就包治百病,實則不然。對付一般搶糧食吃大戶的饑民或者土匪強盜,民間團練確有奇效,可是面對李自成、王自用、高迎祥這種可以談條件的高級反賊,這些把持團練鄉勇的士紳們一般都會選擇以自保為第一要務,能不拼命就不拼命。面對推行剃髮易服的清軍,願意拿全家性命去拼的尚且是少數,更何況是只想搶點糧食的農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