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這次可猜錯了,這隊官兵和他說的一點都不一樣。」
辛來虎和幾個闖營士兵扮作乞丐模樣,故意靠近這隊官軍乞討。在正常情況下,這純屬作死,順手砍乞丐的腦袋冒功對於官兵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平常。但是官兵們仿佛沒看見他們一樣,徑直走過。
王瑾讓辛來虎帶了一支三十多人的隊伍到吳橋縣來監視官軍,說閏十一月末會有八百騎兵過境,軍紀可能會非常壞,要他們一定當心。但是辛來虎他們見到的只有三百多人,而且三分之二是步兵。
這支部隊與闖軍過去見過的所有隊伍都不同,他們的衣甲裝備整齊,隊列也整齊,更奇特的是他們的紀律。辛來虎已經跟了他們兩天,發現這隊官軍真可以說得上是秋毫無犯。
這些官兵每天走大概三四十里路,每天晚上都在祠堂、寺廟宿營。士兵絕不脫隊,行軍時也不交頭接耳,除了傳令的軍官之外,個個如同啞巴一般。晚上宿營時也是秩序井然,該休息的老老實實睡覺,該執勤的一絲不苟地巡邏站崗,哨兵們在寒風中屹立不動,沒有絲毫懈怠。
每經過一處村莊,他們就會徵調食物,但是這些官兵居然給錢?這可是闖軍多年沒有見過的奇景了。在遼西時,那些做軍隊生意的都是有官方背景的大豪商,能從官兵手中收到錢並不稀奇,可是在這個窮鄉僻壤,官兵居然仍能向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付飯錢,這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事。
闖軍只有對窮苦老百姓才會付錢,對鄉紳就直接吃大戶了。而這些官兵對百姓和鄉紳都是一樣地付錢,只有經過縣城時,才會直接要求當地的官府無償提供糧草。客軍過境,縣城為怕亂兵劫掠,照例是不會開門接納的。吳橋縣的官員格外地摳門,只從城頭用籃子縋下了幾百斤糧食。辛來虎當時不能靠近,事後去撿了一些碎渣,發現都是陳糧,有的還霉變了。
辛來虎都替這些官兵感到憤怒,過去闖軍每次兵臨城下要求官紳獻糧,可沒人敢如此敷衍。一般都會有酒有肉,還有蒸好的饃饃,銀子當然也是少不了的。城中的官吏和大戶害怕流寇真的打進城來,便捨得破財免災。
而這些人是官軍,還是紀律嚴明的官軍,所以城中的老爺們算準了他們不會鬧事,便像打發叫花子一樣打發他們。這些官兵可是要去遼西頂剛剛戰死的何可綱等人的缺,是去為國家拼命的。再聯想到宋緯和劉澤清被撤職了還滿載而歸,吳襄也僅僅被關了幾天就放了出來,辛來虎頓時理解了王瑾為什麼好好的官兵不當一定要造反,這兵當的,真他媽憋屈。
不過這並不代表另一時空的李九成和孔有德造反就有理,李九成賭博輸光了登萊巡撫孫元化交給他的公款,孔有德也是貪污小能手,故意拖延時間不去遼西,還縱兵搶劫。如果不是孔有德部的奸淫擄掠嚇到了吳橋的官紳,他們怎麼著也會糊弄孔有德一頓飯,不至於一粒糧食都不給。
辛來虎覺得沒必要再跟了,王瑾只讓他報告官軍的動向,沒讓他做別的。而且他一點都不明白,這種尋常的官軍調動有什麼可監視的。把王瑾交辦的任務完成就好了,這大冷天的,他和兄弟們都想趕快回到冬窩子去烤火。
王瑾也和李自成一樣,建立了一處營地來過冬,搭建茅屋,儲備了一批糧食和木材。最終他決定,孔有德的事愛咋咋地吧。他現在的人數五倍於孔有德,可是真正的戰兵數量太少,打起來未必能贏,而且肯定死傷慘重。何況就算制止了吳橋兵變,東江兵糜集登州導致的問題也是無法解決的。
說起來,那個被孔有德部下士兵偷了雞的王象春,和闖軍還頗有淵源,當初那位米脂縣的縣太爺王象兌就是他的同宗兄弟。因為縣城丟失,王太爺應該已經罷官回鄉了,只可惜他家在山東桓台縣,沒法和他打招呼了。王瑾還特意指示辛來虎,去王家搶點東西,有雞最好。
官兵搶了王家,王家能不依不饒地追查到底,但是辛來虎大張旗鼓地打著辛思忠的旗號接連搶了王家的兩個田莊,還殺了四五個家奴和護院。王家除了讓府縣官員嚴查之外,也沒有別的轍可使。雖然他們的關係能直接通到朝里,可朝廷管得了官兵,卻管不了流寇。三十多個流寇搶糧食的事,在大明朝遍地都是,「虎焰斑」在官府的報告中只是個不大出名的小流寇,哪一級的官府也沒工夫理會。辛來虎帶著兄弟們美滋滋地吃了一頓烤雞,帶著搶來的錢糧回鹽山縣去了。
而在吳橋北邊東光縣境內的冰天雪地里,那隊倒霉的官兵正在找地方宿營。
「大哥,天都要黑了,平時我們不占民房沒關係,今天這鬼天氣總不能露宿荒野,會凍死人的。」張季熊說,「他奶奶的,要不是剛才那個有土圍子的村子不放我們進去,何至於到這麼晚了還找不到住處。那麼大一個村,騰幾間房子還不容易嗎。」
張鵬翼嘆了口氣:「百姓怕兵,也是人之常情,我們今晚就住前面這個村子。讓藎臣先生去和百姓們講,讓他們騰房子,準備吃的,我們照價付錢。他是讀書人,不會嚇到老百姓。」
張鵬飛說:「我們得快點趕路了,要不然孫撫台撥的這點錢都不夠路費的。」張季熊說:「怎麼快?好多弟兄腳上都生了凍瘡。本來說要沿途州縣協餉的,結果呢?飯都不夠吃!」張鵬翼說:「州縣協餉,還不是從百姓身上刮皮。如今災年,百姓也難,我們湊合到山海關,自然糧餉都有了。」張季熊說:「皇帝沒錢,百姓也沒錢,錢都他媽到哪去了?我就不信偌大個大明管不了我們三百人的飯。都是這班貪官污吏,一個個富得流油,倒教我們餓著肚子去打韃子。」
張鵬翼、張鵬飛、張季熊三兄弟祖籍浙江,但實際生活的故鄉是遼東,遼東淪陷之後,他們逃亡皮島,成了毛文龍的部下。
皮島物資匱乏、生活艱難,士兵這個群體在明末原本就是巨大的不穩定因素,自然不能指望他們在饑寒交迫的狀態下還遵守紀律,很多東江兵的作風十分野蠻,如同海盜一般。但張家三兄弟卻獨樹一幟,他們寧肯千里迢迢拿浙江老家的財產來貼補軍隊,也要保持住部隊的紀律。其部軍紀嚴明,冠於東江,因此被同僚視為腦子有病。這種模式的軍隊自然也不能維持太大的規模,只有一百來人。張家兄弟和毛文龍是浙江老鄉,但是因為不願改姓毛,並不算他的嫡系。毛文龍被殺之後,張鵬翼調到了登萊巡撫孫元化麾下,軍餉和物資都充足了不少,隊伍也擴充到三百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