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要去了解許多陰謀詭計的事情,這全都是出於功利之心,與孔子刪除六經的宗旨,背道而馳,怎麼能夠想得明白呢先生,接著感慨到,除非是與天同德,否則不能輕易的與他們講這些道理。
先生有說孔子說,我們還能見史書上有存疑而未記錄的地方,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還不如不看尚書,我只從武成篇里去兩三圈來讀讀而已,孔子刪述上書對於饒舜以及夏商四五百年的歷史,也不過保存了數篇,這難道是因為沒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記述了嗎?
但孔子只記述了這麼幾件事,他的目的和用意可想而知,聖人只是要刪除那些繁雜的文字,後世的儒者卻硬生生的又把梵文添了上去。
徐愛說孔子,杉樹六經只是要去除人慾存養。天理比如春秋五霸以後的事,孔子不想詳細告訴世人,固然是這個道理,至於饒舜以前的事為何也記得十分簡略。先生說上古時代離孔子已經很久遠了,事跡也十分模糊,流傳下來的很少,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時的民風淳樸,沒有浮誇文士的風氣,這是上古時代的社會狀況,不是後世所能比的。
徐愛說向三分一類的書也有流傳下來,孔紫為什麼都刪掉了呢?先生說即使有傳下來,也與時勢的變革有所不合了,社會風氣更加開放,文采更勝一,望到了周朝末年,即便想要恢復夏商時期的淳樸風俗,也已經是不可能了,何況恢復到柔順的時代呢,更不必說恢復到上古時代的風俗了,雖然各個時代的社會治理有所不同,但所遵循的道理是卻是一致的。
孔子遵循饒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治文王,武王之道,既是饒舜之道,這是因為時代不同,社會治理也有所不同。所失的覺話語所設的政令自然也不同,即便把夏商時期的政治渡政令在周代推行,恐怕也不合時宜了,所以周公對於大禹,商湯及周文王的制度都有所研究,遇到不合時宜的地方就反覆琢磨,以至於夜以繼日的思考,更何況上古時期的張典章制度又怎麼能夠恢復實行呢?
這就是孔子為何要刪除上古時代之事的緣由了。
先生又說只採取無為而治的措施,不能夠像三王那樣,因石以堙第治理反而一定要恢復實行上古時代的點章,制度就是佛家和道家的觀點,能夠殷實一地的治理,但不能像三王那樣本渝大道,而是出於功利的心態來推行治理,則是春秋五霸以後的社會,治理後世的儒者,討論來討論起,只是如何實行霸道而已。
又曰,唐虞以上,只滯後是不可,負也略。知可以三代以下之,治後是不可伐也,消脂可以為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論,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圖是其末。
則亦不可復矣。先生又說,饒舜以前的社會,治理後世不可能恢復,因此可以略去不濟,夏商周三代以後的社會治理,後世不能效仿,因此可以刪減,只有三代的社會治理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