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趙南星在湖州府推行攤丁入畝之策時,最大的阻力便來自於馬家。
趙南星採取的做法是先禮後兵,他先為馬家開出了一系列的優厚政策,比如可以准其與官府合作,成為官商,又比如可以給予其一定的生員名額。
可惜,這些都沒能打動冥頑不靈的馬家老太爺馬良碩,不僅如此,被其寵溺壞了的小兒子馬德銘,竟還率領家丁將前去馬家收繳稅銀的官差打成了重傷。
震怒之下的趙南星立即著人拿了馬德銘,將其按律杖責五十後關入了大牢。馬德銘被打之後身子虛弱,嬌生慣養的他又如何能受得了大牢的惡劣環境?當夜便因為哮症發作,未能得到及時醫治而一命嗚呼,趙南星也因此而與馬家結下了死仇,這才有了今日馬良碩雇凶行刺之事。
趙南星心中頗感不是滋味,嘆道:「馬德銘儘管有罪,畢竟卻罪不至死,此事老夫也有責任。」
王常岳勸道:「這廝藐視朝廷律法,拒繳稅銀,毆打官差,您依法行事又何罪之有?至於他因病死在獄中,那也是運數使然,老大人無需太過自責。」
趙南星點了點頭,道:「只是如今再想讓馬家接受新政,恐怕就難上加難了,說不定還要大動干戈。」
王常岳道:「浙江布政司下轄十一府,老大人巧施良策,已平安無事的在十府推行了新政,這已經很是了不起,馬家既然膽敢雇凶行刺大人,便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只要您剷平了馬家,想必湖州府其餘的大戶也不敢再造次。」
趙南星心中一動,思索片刻後,嘴角竟然不自禁的露出了會心的笑意。
王常岳見他忽然轉憂為喜,不解地問道:「大人莫非想到了甚麼好法子?」
趙南星頷首道:「正是,馬良碩膽子再大,恐怕也不敢擔下謀害朝廷命官的罪責,明日老夫便遣個能言善道之人前去馬府,且看他如何解釋今夜之事。」
王常岳笑道:「老大人英明,只要那馬良碩不想讓整個馬家都為他的兒子陪葬,也就該清楚怎麼做了。」
趙南星正要再言,卻瞥眼看到書案的角上尚自有兩滴沒有擦淨的血跡,於是取出帕子將其抹去,嘆道:「這些時日以來,若非王天師相護,老夫怕是早已魂歸故里。」說完拱手道:「老夫實是感激不盡。」
王常岳還禮道:「貧道不過是受陸太保之託,老大人無須客氣。」頓了頓,又道:「而且說句心裡話,似貧道這等江湖草莽,先前對朝廷的官員本來還是有些偏見的,不過自從與您到浙江推行新政以來,貧道才知道大明能有您這樣不懼權貴、精明強幹的官吏,實是朝廷之幸,百姓之福。」
趙南星心中暗叫了聲慚愧:自己先前曾為了一己私慾而置陸天行於死地,他卻為了瑤兒和江山社稷,能夠做到不計前嫌,以德報怨,看來日後定要像對親兒子一般待他,方才有可能贖去往日之罪。想到這裡,連忙擺手道:「王天師過獎了,老夫著實愧不敢當,而且攤丁入畝之策能夠在浙江推行的如此順利,蕭侍郎也當真是功不可沒。」
王常岳頷首道:「老大人說的是,那日蕭侍郎在紹興府城郊遭遇伏擊,隨行護衛的八名全真弟子死了六人,蕭侍郎也身中三處刀傷,可他僅僅休息了兩日,便急著從病床上爬起,繼續竭力推行新政,著實令人敬佩。」
原來,工部左侍郎蕭基,在贓陷害陸天行未果後,本來已存了必死之心,誰知卻意外的得到了對方的寬宥,蕭基本就是知恩圖報之人,因此此番在浙江推行新政,他的的確確是出了死力。
這時外面的守衛快步走了進來,躬身道:「趙大人,京里來了欽差,此時已在府外等候。」
趙南星心中一沉,頷首道:「知道了,本官這便前去迎接。」
已初窺官場門道的王常岳,此時也察覺到了事情的不尋常,皺眉道:「欽差深夜到訪,怕是來者不善,老大人是否且先避上一避?」
趙南星搖頭道:「多謝王天師掛懷,不過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老夫前去應對便是。」說完,就起身向外走去。
王常岳嘆了口氣,也緊隨其後跟了上去。
大門開出,見兩位欽差竟是錦衣衛指揮同知吳孟明和戶部左侍郎鄭三俊,趙南星頓時心下稍寬,畢竟,這兩人一個是陸天行的心腹,另一個則更是他的門生之一。
趙南星拱手道:「不知二位欽差到訪,老夫有失遠迎,還望勿怪。」
吳孟明忙拱手道:「不敢,尚書大人無需多禮。」
鄭三俊看了看左右,壓低聲音道:「恩師,且請借一步說話。」
趙南星知道定然出了大事,於是伸手向裡面一引,道:「請。」
原文在六#9@書/吧看!
到得書房之內,趙南星揮手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了自己、王常岳與兩位欽差,問道:「用章,朝中可是出了事?」用章,乃是鄭三俊的表字。
鄭三俊面色凝重地點了點頭,道:「正是。」當下便將浙江道御史錢謙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阮大鋮、都察院右都御史宋權等人聯名彈劾之事,以及崇禎皇帝差遣自己等人前來的目的簡略說了。
趙南星聞言不禁嘆道:「旁人也還罷了,這錢謙益可是咱們東林中人,而且此人之所以能夠坐上浙江道御史之位,還是我念在他是已故馮老弟舊友的份上,才將其保舉的啊,錢謙益怎能如此恩將仇報?」
王常岳聽後更感憤怒,皺眉道:「趙大人為了推行新政,到了深夜都在殫精竭慮的苦思良策,更是在浙江遭遇大小刺殺十數次,怎地事情到了那姓錢的狗官嘴裡,便成了那副模樣?」
吳孟明拱手勸道:「二位且請息怒,想來錢謙益那廝定然是投靠了曹化淳,此番在殿前上疏彈劾之人怕是也都已為曹閹所收買,還好皇上英明,一來是念及老尚書勞苦功高,二來也是看在陸太保面上,因此才特意差遣卑職和鄭大人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