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石面上早已灑滿了石油,幾個離得最近的科爾沁人,身上也跟著起火,痛的在底下不住翻滾哀嚎。
阿濟格明白,敵人想將自己困死在這裡,於是抽出佩刀,叫道:「兒郎們,不要畏懼,擺好陣勢迎……」
然而,阿濟格的話還未說完,卻忽感腰間一陣劇痛,瞥眼看去,只見那個叫清虛的道士,竟驟然躍起,將一柄匕首奮力刺在了自己的腰間。
幾名親兵見了,忙一齊舉槍刺向清虛,清虛躲閃不及,立時被幾杆長槍穿胸而過,鮮血噴涌而出,眼見是活不成了,可他的嘴角卻浮現出了笑意,斷斷續續地罵道:「狗……狗韃子……你……死……死定……」
阿濟格又驚又怒,狂吼著揮刀砍下了清虛的腦袋,卻依然怒不可遏,又驅馬將清虛的頭顱踏了個粉碎,方才怒氣稍減,下令道:「全軍勿要慌張,列地載陣!」
可與此同時,無數的箭,沾染了石油的火箭,已從四面八方攢射而來……
原來,這一切正是依照袁崇煥制定好的設伏計策,由陸天行代為執行,只是陸天行又因地制宜,在巨石和箭羽上又加上了東北地區盛產的石油,頓時威力更盛。
阿濟格遣出的後金哨探之所以在山頂仔細搜查後,仍然沒有發現伏兵的蹤跡,是因為山上只有唐天磊和唐門中的幾個好手,幾人聽聞有人搜山後,便展開輕功,躲在了樹上,東北不乏參天大樹,唐天磊等人想不被哨探發覺,自然不是難事。
哨探下山後,唐天磊等人將準備好的石油撒在巨石之上,待看到己方的人點火後,再將巨石推下阻斷後金大軍的退路。
至於四周的火海,則是陸天行又精益求精,命人在四周挖下了深五尺,寬一丈的深溝,並在其中注入石油,待其燃燒後便可將後金軍圍困在中央,再用火箭攢射,儘量避免短兵相接以減少己方不必要的傷亡。
由於陷身於一片火海之中,四周黑煙翻騰,看不清來箭方向,八旗軍、科爾沁勇士一個接一個的倒在火箭之下。
更糟糕的是,那些用來迷惑明軍的「草人騎兵」遇火即燃,驚得其身下的戰馬四散奔逃,偏偏阿濟格先前又將這些「草人騎兵」混雜在了隊伍之中,後金大軍大軍頓時亂作一團,因此死在馬蹄踐踏之下的後金軍,更是不計其數。雖然阿濟格下令布防禦陣勢迎敵,但後金大軍此時不要說列甚麼地載陣,就連躲閃也是苦尋不得。
幾十名重甲親衛捨命將阿濟格和范文程護在了中央,范文程見勢不對,急叫道:「還請十二爺早做決斷,否則我等將有全軍覆沒之虞啊!」
阿濟格大怒,喝道:「你慌張甚麼!」看著沒有主人來回奔逃的戰馬,他忽然靈機一動,大聲叫道:「傳令下去,外圍的將士列盾牌陣,其餘的人立即殺掉所有戰馬!」
如此一來,沒有了四處奔逃、踐踏士卒的戰馬,局勢果然逐漸穩定了下來,儘管在殺馬的過程中,又有一大批人被火箭射死,失去了戰馬的八旗軍和科爾沁騎兵的戰鬥力也大打折扣,然而阿濟格的決斷,總算是及時地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慘劇。
通過從義大利「進口的」四十倍單筒望遠鏡,陸天行在遠處的山坡上觀望著戰場上的一切。
這時,總兵祖大壽疾步走了過來,拱手道:「陸大人,石油已用去了軍中庫存的大半,箭羽所剩也已不足三成,後金韃子又殺了戰馬,自廢武功,依本將看,不如待火勢停歇後,由我率人衝殺過去,自能大破後金韃子!」
祖大壽忠勇耿直,一生中只折服於袁崇煥的帥才,若非袁督師臨行前再三囑咐,無論如何都一定要聽從陸大人的號令,他又怎會將這個一身書生氣,只會動動嘴皮子的陸天行放在眼裡?可即使袁崇煥如此吩咐了,祖大壽依然是對陸天行不大夠恭敬。
陸天行卻知曉其為人:歷史上的祖大壽為大明屢立功勳,大凌河之戰,即便彈盡糧絕,後無援兵,祖大壽依然選擇詐降,而後逃往錦州繼續對抗清軍,對清廷的屢次招降置若罔聞。松錦大戰後,明軍潰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成為一座孤城,為了全城軍民的性命,祖大壽才迫不得已歸降清廷。
因此,陸天行對祖大壽的傲慢並不介意,當下微微一笑,擺手道:「還是再射殺一陣吧,也可以儘量避免我軍的傷亡。」
哪知祖大壽又道:「袁督師先前制定的作戰計劃,只是讓我等挖好大坑,用亂箭伏擊後金韃子便可,陸大人卻自作主張,又加以石油火攻敵人,大人您可知曉,此戰您用去的石油耗費了多少銀子?燒毀了多少羽箭?」
祖大壽追隨袁崇煥駐守遼東多年,知道遼東雖然盛產石油,但提取卻頗為不易,而且普通的箭射出後,清掃戰場時大多還可以取回再用,可射出的火箭就極容易燒毀箭杆和箭羽,多半不能再用了,加之朝廷國庫空虛,軍器就顯得更為珍貴,也難怪他會心疼不已。
陸天行嘆了口氣,正欲答話,祖大壽身後的一個少年將軍卻悄聲道:「舅父,不可對陸大人無禮啊。」
只是他話音雖輕,終究還是被陸天行聽到了。
祖大壽怒道:「你小小年紀,又能懂得甚麼!」
陸天行看那少年將軍的服色,不過是個七品的把總,卻能跟隨祖大壽左右,且喚其舅父,不由心中一動,問道:「不知這位將軍尊姓大名?」
那少年將軍忙躬身行禮道:「末將吳三桂,拜見陸大人。」
陸天行啞然失笑道:「果然是吳將軍。」陸天行知曉歷史上吳三桂正是祖大壽的親外甥,想不到眼前之人竟當真是他。
吳三桂不由一怔,奇道:「大人莫非識得末將?」
陸天行笑道:「只是久聞吳將軍少年英雄。」說著岔開話題道:「依吳將軍之見,此時我軍該當如何?」
吳三桂早已揣摩好了陸天行的心思,躬身答道:「大人如此體恤將士,珍視士卒性命,實是將士們之福,末將更是敬佩無比,依末將之見,既然石油稀缺,將士們的性命更是珍貴,不如便由咱們關寧鐵騎上前衝殺好了。」
聽到「關寧鐵騎」這四個字,陸天行不禁全身一震,感到全身的熱血似乎都開始沸騰起來!
陸天行為何會如此?只因為關寧鐵騎實在太有名、太強悍了!
薊遼督師袁崇煥有一個觀點,在他看來,明軍之所以對八旗兵屢戰屢敗,主因並不是將軍指揮不力,士卒貪生怕死,而是由於「南兵脆弱」。
原文在六#9@書/吧看!
這倒不是出於地域歧視,而是袁崇煥認為民風彪悍且多善騎馬的遼東人最適合守遼土,這些人都是被八旗軍破城後,流離失所的百姓,是大明又給了他們一席之地,因此這些人更會為了切身利益而誓死捍衛國土,這便是袁崇煥「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策略。
於是,袁崇煥從這些遼東百姓中選出身強體壯、善於騎射之人,配備精良的裝備,再加以嚴酷的訓練,關寧鐵騎便開始逐漸成型。不得不說,袁督師的這個策略,著實高明。
關寧鐵騎可絕不僅僅是晚明甚至明朝的精銳部隊,這可是一支歷史級別的強悍軍隊,與漢武帝的重裝騎兵、三國曹魏的騎兵方隊、唐太宗的玄皂騎兵、岳飛的背嵬軍齊名。
說了這麼多,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怎樣?戰績又如何?
關寧鐵騎的人數並不多,只有大約不到三萬人,但戰鬥力卻是驚人的,戰績如下:
天啟七年五月,後金大汗率領五萬八旗軍來到寧遠城下,在其外圍紮下了九座大營,對寧遠形成了包圍之勢。三聲炮響過後,數萬八旗騎兵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向寧遠城下衝去,戰鼓咚咚,馬刀閃閃,喊聲震天。
明軍還是沿用了以往的戰法,在城上用紅夷大炮轟擊,一排又一排的八旗兵倒在了炮火中,人仰馬翻,血肉橫飛。可皇太極卻並不慌張,因為他對明軍的這套戰法太過熟悉,只要衝過了這片開闊地,進入炮火的死角,就是八旗軍的天下,到時明軍便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然而隨後發生的事卻震驚了皇太極和一眾八旗旗主:城頭上的紅夷大炮忽然停歇,硝煙瀰漫中,忽然殺出了一支兩、三萬人的騎兵。
正面對敵明軍從未吃過虧的八旗兵,又怎會將這點人馬放在眼裡?當下打馬狂笑著便迎了上去。
皇太極從遠處望見,明軍的這支騎兵整齊劃一地衝殺過來,馬上的士卒也俱是從容不迫,似乎與先前交過手的明軍頗為不同。
只見這支騎兵衝到距八旗軍約百米時,忽然一齊從腰間取下了三眼鐵銃開始射擊,鉛彈如狂風驟雨般掃向了八旗軍,前排的八旗兵和戰馬立刻紛紛倒下,後排的八旗軍還未回過神來,明軍已衝殺到近前,將三眼鐵銃調過來,掄起如鐵錘似的槍把朝著敵人頭顱狠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