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博亭侯慣來愛將規矩體統掛在嘴邊兒,但真遇上喬毓這樣以大刀服人的,他便不敢吱聲了。
喬毓兩手抱胸,冷冷看他半晌,連句話都懶得說。
博亭侯年過四十,不是個小孩子了,他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幾十年養成的思維與觀念,豈是喬毓一席清談便能改變的?
更別說喬毓根本就不是什麼能勸解別人的人。
「四娘,」她在心裡暗暗搖頭,沒再去看博亭侯,而是轉向孔蘊:「你沒事兒吧?」
孔蘊方才重重挨了博亭侯一掌,面頰已然腫起來了,襯著另外那半邊兒姣好的面容,當真可憐。
「我無恙,」她向喬毓致謝,悄悄看博亭侯一眼,嘆道:「父親言語冒失,望請秦國夫人見諒。」
唉,這麼好的女兒,上哪兒去找?
孔蘊這等女郎長在孔家,又投生成博亭侯的女兒,真是可惜了。
喬毓心生憐惜,再想起方才博亭侯毫不留情的那一巴掌,暗自猜測她若回去,免不得又要受罰,心思幾轉,忽然道:「四娘,你願意跟我走嗎?」
「走?」孔蘊微微一怔:「去哪兒?」
「去萬年縣。」喬毓目光漸漸亮了起來,她也不怕丟臉,坦然道:「我舞刀弄棍還行,書卻念得不好,字也寫的丑,身邊缺個通曉文墨的人幫襯。若選個郎君,瓜田李下倒是尷尬,你若有意,不妨同我一道前去。」
她略微近前幾分,挽住孔蘊的手,低聲道:「再則,你父親……你這樣回去,我實在是不安心。」
孔蘊生的婀娜,面容也頗秀婉,喬毓原先還怕她定不下主意,推脫此事。
不想剛說出口,孔蘊那雙秀目便展露出幾分耀眼光亮,她屈膝見禮,欣然道:「願執箕帚,隨侍左右!」
喬毓見她應得痛快,心中實在喜歡。
博亭侯瞧見這一幕,卻是怒從心來:「你敢!孔家沒有這樣的女兒,你若是真隨她去,便不要再喚我阿爹,我也就當沒你這個女兒!」
這話說的狠絕,對於時下兒女而言,已經是極為嚴重的苛責。
喬毓聽得眉頭微蹙,有些憂心孔蘊會因此退縮,轉念一想,又覺得即便孔蘊因此退縮,自己也能理解。
難道她還真能叫人家脫離宗族,斷絕父女關係不成?
這麼大的事情,怎麼能在三言兩語之間敲定呢。
喬毓少見的打了退堂鼓,握住孔蘊的手,正待勸慰幾句,卻覺她反手在自己指間用力一捏,又主動鬆開了手。
孔蘊面色微白,神情卻堅定,退後三步,跪地道:「阿爹既如此說,那從此之後,女兒便當自己沒有您這個爹了。」
博亭侯瞧見了喬毓臉上的遲疑之色,心中不免得意:
任你秦國夫人再囂張跋扈,也管不著孔家的家務事,你也不想想,父女血緣這樣的關係,可是你略施詭計,便能挑撥的麼?
他心裡邊兒這麼想,臉上便帶了幾分出來,正待領著女兒回家,罰她抄錄家規,不想卻聽孔蘊說了這樣一句話,當真是目瞪口呆,怔在當場。
「你,你說什麼?!」
博亭侯勃然變色:「你竟敢不認我這個父親?如此無君無父之人……你,你好啊你!」
孔蘊兩手撐地,指間太過用力,已然泛白,卻堅持道:「我要跟秦國夫人往萬年縣去!」
「好,好好好,」博亭侯怒的哆嗦,指著她道:「羊尚且有跪乳之恩,你這樣冷血無情,竟連畜生都不如了,天不見憐,我竟養出了你這樣的女兒……」
「阿爹!」孔蘊心中如何不覺痛楚,眼眶泛紅,少見的高了聲音:「我不想每日拘束在後宅里,研習《女誡》和《列女傳》!也不想聽嬤嬤們無休無止的講貞順、卑弱!我是個人,怎麼能被當成牲畜豢養?!」
她面露憤慨,恨聲道:「大姐姐嫁到林家,除去中秋年關,再也沒有露過臉。去年清明她染病,痛的快要死了,可林家不許外男見到內宅女子,連大夫都沒有請,叫她活生生的熬下去!阿爹,在你們眼裡,規矩和體統,真的比人命還要重要嗎?!」
博亭侯怒不可遏:「混帳之言,混帳之言!」
「我要去萬年縣!」孔蘊深吸口氣,定了心神,道:「即便阿爹不再認我,即便我不再姓孔!」
「……女兒不孝,您便當沒有養過我吧。」
她眼眶倏然滾下淚來,旋即抬手拭去,叩頭到地,接連三次,終於站起身來。
喬毓不想孔蘊這樣柔弱的外表之下,竟有這樣剛強的內心,倒是為之怔楞,博亭侯也對女兒此時的決絕深感震顫,神情中竟閃現出幾分惶然與不知所措。
良久之後,他重新轉為震怒,恨聲道:「好!回去收拾你的東西,從此以後,孔家再沒有你的位置!」
孔蘊眼眶通紅,目光卻堅硬如鋼。
她道:「好。」
喬毓雖不喜歡博亭侯,卻也沒打算叫這對父女鬧成這樣,眼見二人決裂,著實有些驚詫,略頓了頓,方才道:「四娘,你可是定了主意?」
畢竟是親生女兒,博亭侯難免心軟,偷眼打量孔蘊,想著她若肯服軟,倒也可以慢慢商量。
不想,孔蘊態度堅硬如初:「落子無悔,雖死無恨!」
博亭侯的面色倏然轉冷。
喬毓出門時時辰尚早,這會兒倒也還來得及,問過博亭侯府的方向後,便待催馬前去。
「秦國夫人捎帶我一程吧。」孔蘊站在原地,忽然抬頭看她,目光有些傷惘,更多的是解脫:「說來好笑,我長這麼大,連馬都沒有騎過呢,更別說像你一樣,催馬還家了。」
喬毓聽得心頭一軟,隱約酸楚,伸手過去,將她帶到了馬上。
孔蘊莞爾一笑,抬眼前望,目光明亮而又耀眼。
……
喬毓這是頭一次到博亭侯府,怕也是最後一次了。
不同於衛國公府的大氣雄渾,博亭侯府的陳設四處都透著嚴謹,方方正正,跟用尺子量過似的,莊重肅穆有餘,卻叫人覺得像是一座寂靜的監獄。
孔蘊往自己院中去收拾行囊,喬毓自然跟隨,博亭侯站在不遠處,神情晦澀,目光中隱約有些複雜。
既然是離開孔家,又是同博亭侯撕破臉,斷絕父女關係,孔蘊自然不會帶太多行李,收拾了幾件換洗衣裳,略帶些日常用物,又將亡母留下的幾件首飾帶上,便走出院落。
貼身侍奉的兩個婢女都是自幼跟隨她的,現下也捨不得離去,匆忙去收拾了行囊,隨孔蘊同行。
「四姐姐,四姐姐?」
不遠處有女郎柔弱的聲音響起,緩緩近前:「我聽人講你與阿爹一道回來,可是出什麼事了?」
來人年歲比孔蘊小些,容貌嬌俏,發間簪著一支步搖,珍珠穗子隨著她言辭輕柔搖曳。
「六娘,」孔蘊手提包袱,坦然道:「不要再叫我四姐姐了,從今以後,我也不再姓孔。」
六娘聞言微驚,下意識去看博亭侯,卻聽他一聲冷笑。
「她說的沒錯兒。」博亭侯面冷如霜,向孔蘊道:「從此以後,我便沒有你這個女兒,你在外人面前,也不要再說自己出自孔家,更不要說自己名姓,丟我的臉。」
六娘聽得目光微暗,心下歡喜,嘴上卻勸道:「四姐姐,你是不是惹阿爹生氣了?快向他低個頭,便沒事了……」
「六娘,你不要這樣。」孔蘊定定看著她,眼底流露出一絲悲哀:「女人並不比男人差,沒必要將自己逼得這樣柔弱。為什麼男人能封侯拜相,一展抱負,但女人便只能在後宅傾軋,玩弄心機?這不公平。」
六娘眉頭微蹙,不悅道:「四姐姐,前幾日陳媽媽罰你,你根本沒往心裡記,又在說這些莫名其妙的話了。」
「隨你吧。」孔蘊回頭去看自己住了多年的院落,神情中有傷懷,也有解脫,甚至於還有些淡淡的譏誚:「君明臣直,兄友弟恭,可笑孔家一直鼓吹著家風清正,卻連最基本的骨肉友愛都做不到……」
博亭侯面色有轉瞬的陰翳,六娘同樣眉頭緊鎖,外邊兒卻有人來傳話,匆忙道:「世子回來了……」
喬毓這會兒也就只能將自家親戚認個大概,別人家的世子與幾郎幾娘,便都是一頭霧水了。
她不知道這世子是好是壞,也懶得猜,扭頭去看孔蘊,便見她美面上盈出幾分愧色與擔憂,便知二人關係不壞。
博亭侯世子生的同孔蘊有些相像,氣度平和,容貌俊雅,溫潤如最上等的羊脂玉。
「大哥,你快勸勸四姐姐吧,」博亭侯沒做聲,六娘小心翼翼道:「她不知是被什麼迷了心,竟做出這等大逆不道的決定,阿爹很是生氣……」
博亭侯世子看也不看她,到孔蘊面前去,神情愛憐,柔聲道:「去吧。」
孔蘊淚珠滾滾,哽咽道:「哥哥。」
「我是走不了了,你能離開,這也很好。」
博亭侯世子笑著拍了拍妹妹肩頭,轉向喬毓,鄭重行禮道:「阿蘊是我胞妹,年少體弱,若有不當之處,望請秦國夫人多多見諒,略加體恤……」
喬毓見他言辭恭謹有禮,實在謙和,投桃報李道:「世子儘管放心,有我在,誰都欺負不到令妹。」
「大郎!」博亭侯見這一幕,心下不禁生出幾分酸澀,冷冷道:「秦國夫人有人撐腰,不怕這些,可四娘呢?她若真去了,以後誰還敢娶?」
「我會養她的。」博亭侯世子語氣溫和,態度卻強硬:「只要有我一口吃的,便不會餓到她。」
博亭侯面色驟變,像是心頭梗著氣似的,正待說句什麼,博亭侯世子卻先一步轉過頭去了。
「走吧,秦國夫人公務在身,別多耽誤,」他笑著催促妹妹:「我若得空,便去看你。」
孔蘊哽咽無言,最後向兄長見禮,再向博亭侯遙遙致意,隨同喬毓,轉身離去。
出府門的時候,喬毓道:「四娘,你知道你現在離開,意味著什麼嗎?現在回去,也還來得及。」
「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孔蘊鏗鏘有力道:「但是,我絕不會再回去了。」
「你同你哥哥很像,外表柔和,內在堅韌。」
喬毓笑道:「我聽你哥哥的意思,似乎也對孔家諸多規矩不甚贊同,有意進行變革……」
孔蘊神情有些憂鬱,道:「哥哥的確有這個意思,只是族老們反對的聲音太大,父親也不贊同……」
雖然只是短短一見,但喬毓對博亭侯世子的印象很不壞,莞爾一笑,由衷贊道:「窮則變,變則通。我記得,有個姓達的蠻夷曾經說過,世間的人與物都是在不斷競爭的,倘若不能夠適應時代,很快就會被淘汰,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的確有理,」孔蘊聽得頷首,又不解道:「蠻夷竟也有此高見?那人姓甚名誰?」
喬毓在腦子裡搜了搜,不甚確定的道:「仿佛是叫什麼達爾文……」
……
已經定好的人員名單裡邊兒,忽然加上個孔蘊,皇太子等人自然覺得奇怪,只是她是喬毓帶過去的人,又是女郎,他們自然不會公然詢問,免得孔蘊下不來台。
六月的天兒,已經熱得緊了,人在太陽底下曬一會兒,便覺得跟要化了似的。
好在這會兒剛過清晨,日頭還沒有午間時候那般暴烈,眾人便抓緊時間趕路,匆忙往萬年縣去。
……
簡單意義上的萬年縣,其實便在長安城朱雀大街東,附郭長安,連治所都位於長安城內。
但實際上,從朱雀大道東到長安城牆之內,治所萬年縣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那半兒在城外,有連綿的農田和莊稼,遠不同於長安城內的繁華。
前生不善,今生知縣。前生作惡,知縣附廓。惡貫滿盈,附廓省城。
照這說法,萬年縣的縣令前世大抵是一個頭頂生瘡、腳下流膿的大壞蛋。
皇太子往萬年縣去時,免不得要將詹事府與左右春坊裡邊兒的屬臣挪過去大半,用腳後跟想想,都知道這些人沒一個好惹的。
皇太子與秦王都留在長安城外的官邸里,他這個縣令難道能坦然留在長安城裡邊兒辦公?
但凡是懂點兒事,就知道鞍前馬後的去伺候著。
萬年縣是附廓縣,縣令官居正五品,今年四十來歲,就這職位而言,倒也算是年輕有為。
皇帝心血來潮,想在萬年設置個特區,可憐縣令頭髮都掉了一半兒。
就像是沒有媳婦想跟婆婆一起住一樣,忽然間掉下了幾十個婆婆,這誰受得了?
好在皇帝也沒有這麼不近人情,轉頭就降旨將他調到別處去了,至於萬年縣令的位置,便暫且空閒著,叫皇太子挑個合適的人選,再行添補過去。
喬毓與皇太子、秦王、孔蘊等人抵達萬年縣時,早有人收拾了居所出來,幾人先去歇息。
到了第二日清晨,又騎馬出行,在外邊兒轉了一圈兒,大略有個章程,便往前廳里去商討。
「應該先做什麼呢?」
喬毓知曉後世,心裡邊兒的點子比芝麻還多,但真是具體到行動剛略上,她便沒辦法了,只能瞪著眼抓瞎。
皇太子坐在上首,秦王與喬毓在他兩側,底下是東宮的一眾屬官,孔蘊則端坐在喬毓身後,靜聽眾人議事。
負責查錄萬年縣相關資料的屬官將近十年內,萬年縣境內的人口變動、賦稅、土地耕種情況、力役、水利橋樑、司法文書乃至於道路、錢糧諸事一一說明,末了,又將諸多資料整理成冊,專門令人收錄,隨時準備查看。
皇太子端坐椅上,靜靜聽臣屬匯報完,方才左右環視,道:「諸君以為當下首要之務,該當如何?」
「殿下此來,是為改革,也是為了試點,」短暫的寂靜過去,左庶子林卓道:「萬年縣約有七千五百戶,近三萬八千口人,僅憑吾等,怕是很難將其撬動。」
皇太子唇邊微露笑意,顯然是贊同此言,林卓見狀,更有了幾分底氣,侃侃而談道:「對於選才之制,歷朝歷代都有變革,西周世卿世祿,秦朝軍功爵制,漢有察舉徵辟,後來又有九品中正制,直到前朝,方才開始通過察舉選取人才,以時務為題進行策論,擇優錄之,聖上登基之初,也曾有意對此進行變革,只是諸事紛紜,方才未能如願……」
說及此處,他轉頭去看喬毓,欽佩道:「秦國夫人在建言疏略中,便曾提及此事,很有些值得借鑑之處。今殿下至萬年縣,何不張榜天下,求賢問政?」
林卓是左春坊的主官,皇太子心腹,若非十拿九穩,怕不會主動提議此事。
屬官們聽得仔細,略微研討,確定可行之後,便將此事敲定,商量起如何書寫榜文,又有人前去草擬奏疏,準備將此事匯報於長安。
喬毓瞥見皇太子與秦王神情,便知此事是他們早就敲定的,略微一想,倒也覺得是這個道理。
眾人拾柴火焰高,春坊官吏雖多,但平均到一個縣城,便顯得有些少了,更不必說萬年縣作為變革的進行場所,任何一項政策的推行,都需要足夠的官吏進行運轉。
只是……
她尋個時機,悄悄向皇太子道:「阿琰,你想過考試的內容嗎?」
臣屬們在外議事,內中並無外人,皇太子不像早先那樣坐的端正,斜倚在窗邊,笑道:「小姨母有何見教?」
……
太上皇與他的一眾宮嬪們齊齊挪出皇城,沒幾日,皇太子與秦王也走了。
天氣漸熱,晉王與昭和公主在宮裡待不住,跟父皇說了一聲,跑到九成宮避暑去了。
皇帝忽然間察覺到,這偌大的皇宮,竟有些死氣沉沉了。
他提筆處理政務時倒還好些,略一停下,卻覺四下里靜寂無聲,連窗外的蟬鳴聲,都像是遠在另一個世界。
「高庸,」皇帝在站在窗前,望見不遠處柳樹的葉子都被曬得蔫了,他道:「你說,太子他們現在在做什麼?」
高庸跟隨他多年,聞弦音而知雅意,笑道:「聖上若想知道,自己去瞧瞧不就是了?」
「也是。」皇帝笑了,大步走出內殿,揚聲吩咐道:「去備馬!」
……
「見教不敢當,我只是覺得,有些事情,可以防患於未然,有些事情,又可以早做準備。」
喬毓想起自己從後世得來的教訓,鄭重道:「其一,不求舉子文采斐然,只求其言之有物,摒棄詩詞歌賦,而論時務,又或者水利農桑。詩寫得好,那就去寫詩,賦寫得好,那便去寫賦,不要去做官,尸位素餐,禍害百姓。」
皇太子頷首道:「有理。」
「其二,要在考試內容之中增設算學,還可以酌情增加些刑律、水利與機械變革的試題。」
喬毓道:「不要再考明經了,也不要再進行什麼帖試,選拔官員是要治國,要改善民生,要富國強兵的,這跟會不會背《禮記》、《春秋》有什麼關係?」
「後世有人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她鄭重道:「聖人之道,無異於百姓日用。凡有異者,皆是異端。」
秦王在側,聽得有些遲疑:「驟然大改,是否會引起紛議……」
「無妨,」皇太子略一沉吟,復又笑道:「左右只是在萬年縣內施行,別人想嚼舌頭,都沒理由。」
「小姨母說的有理,」他嘆口氣,由衷感慨道:「大唐建國不過十幾年,沒有真正根深蒂固的陳規,守舊的力量也不甚強大,現在改,總比將來改要好。若是過了幾十年,後人再想變革,一句祖宗家法壓過去,連天子都不好說什麼。」
秦王聽得頷首,卻聽喬毓道:「還有最後一條。」
她兩眼亮晶晶的,震聲道:「若有非大唐人氏前來參與考試,要在總分中扣除十分!」
「小姨母,這可不行,」皇太子聞言失笑,搖頭道:「朝中諸多將領,都是出於異族,如此設置政令,未免使人離心。」
「再則,」他徐徐道:「父皇也曾說過,『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我怎麼好貿然更改?」
「我又不是叫你直接扣分,中間還有轉圜呢。」
喬毓笑著解釋:「若想要取得跟大唐人氏相同的待遇,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在那之前,他們要先通過大唐語言等級考試才行。」
皇太子與秦王對視一眼,都在彼此眼底看見了疑惑:「大唐語言等級考試?」
「對啊,其實也簡單,明經不是會考些四書五經的默寫嘛,就從那裡邊兒挑好了。既不叫帖經冷清下去,又能教化夷狄,一石二鳥啊。」
喬毓越說越高興,振奮道:「通過語言考試的,可以給個機會,試著叫做個芝麻官,至於通不過的,老老實實去搬磚吧。」
皇帝剛到門邊兒,便聽到這麼一句話,好笑之餘,又覺得的確有些可行,正思忖時,卻聽皇太子道:「可父皇那邊兒——」
喬毓會意道:「你是說你父皇那句『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皇太子道:「正是。」
皇帝原本是想進去的,聽到這兒,卻停了腳步,打算聽聽喬大錘在背後是怎麼說他的。
喬毓哪知道正主這會兒就在門外,一拍大腿,感慨道:「嗨,快別提了!後來你父皇腸子都悔青了!」
皇帝眉頭猛地一跳。
秦王驚奇道:「怎麼說?」
「你父皇這個人啊,沒別的壞處,就是愛面子,想著兩面兒光,可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兒?」
喬毓可抖起來了,得意洋洋道:「歷來戰勝夷狄之後,都會將其分而化之,可他呢?偏要打腫臉充胖子!後來可倒好,突厥那群小狗日的偷偷在他屁股上捅了一刀,在九成宮行刺,你父皇差點當場駕崩,終於幡然醒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