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的計謀很簡單,離間計!
方法也很簡單,不是給佛寶國師寫信,而是給北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寫一封信,但這信不是勸降信。
而且也不能直接以大明的名義來寫,而是要以佛寶國師的口吻來寫。
其中內容,也很簡單,就說洪武十年,佛寶國師要遣使朝貢大明。
說實話,這是一個典型的離間計了,但其中也有問題。
陸知府就委婉的問道:
「伯爺,您的計謀看上去好像可行,但這北元梁王萬一不信呢?」
劉伯溫摸了摸鬍鬚,笑道:
「依照老夫對那北元梁王的了解,此人有勇無謀,好大喜功,更是毫無體恤下屬之情,向來行事飛揚跋扈,說話趾高氣昂。
對烏斯藏的大小國師,也都是頤指氣使。
而且他沒有主見,凡事都要詢問王保保。
如果北元梁王看到這個消息,無論信與不信,他都會稟報北元王庭。
王保保定然是不會信的,但只要佛寶國師知道此事,那就成了。
這佛寶國師我也曾見過,雖是個喇嘛,為人處世卻是極為圓滑,極有眼光,會審時度勢。
他定然能夠看的出來,眼下我大明雖於大元二分天下,焦灼對峙,但天下大勢在我。
而且,懷疑之心一旦生起,再想消除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老夫就不相信,這佛寶國師還能夠睡得踏實。
況且,依照王保保的性格,也會對他多留一手。
此消彼長之間,只要再有一個合適的時機,佛寶國師必然投明叛元!」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陽謀。
至於說合適的時機,那無非就是王保保沉不住氣,放心不下佛寶國師。
或者是梁王真的去資助安多的吐元國師,亦或者是其他種種情況。
但只要他們不同心,這嫌隙就會越來越大,只是時間長短罷了。
而想要施展這個陽謀的基礎,就是必須要對烏斯藏的形勢了如指掌才行。
朱啟是知道的,這佛寶國師在後世的歷史上,很快就投降了明朝,接受明朝的冊封,成為大明的番邦之一。
所以朱啟一聽劉伯溫的這個計謀,就覺得相當的有搞頭。
眾人商議一番,也覺得此事可以大膽嘗試一番。
劉伯溫也說了,這計謀只要成功,定然是有效果的,就看何時起效罷了。
朱啟也點頭同意,總比現在干坐著等要來得強。
要以佛寶國師的口吻來寫,那定然是要寫藏語的。
在巴蜀,飛禽猛獸好找,但你要找個會寫藏語的,那可真的難。
好在劉伯溫見多識廣,竟然連藏語都會。
寫好了信件,便安排隊伍假裝成了商隊,將這信件送去雲南,至於說如何送到北元梁王的手上,那這些搞情報工作的,自然是有他們自己的方法。
而後便是耐心等待的時候了。
………………
洪武九年,七月。
劉伯溫的離間計還需要時間來發酵。
朱啟卻已經是沒什麼事情可做了。
政務上的事情,自己有陸知府,劉伯溫這些人來處理。
軍務上的事情,朱啟已經完全丟給了沐英了。
朱棣等人倒是很積極,每天跟著沐英往軍營里跑,主要負責就是訓練新兵。
他們訓練新兵的方法,自然就是朱啟曾經教給他們的那一套。
準確來說,應該是吹牛說的一套,然後被李景隆給總結出來,還取名《朱子兵法》。
這本書最近在明朝將領之中流傳甚廣,據說不少將軍現在練兵之法,都有參考這本書。
沐英自然也是看過的,但其實對於書中記載的內容還是有點半信半疑的。
畢竟這無論是嚴苛的定點時間,還是站軍姿,走正步,晚上茶話會,在沐英看起來,都顯得有點沒有道理。
不過當沐英看到朱棣等人訓練新兵一段時間之後,忍不住感慨說道:
「遼王殿下,真用兵如神也!」
不過朱啟還不知道,他這個摸魚王,此時在沐英的心目中的地位,正在不斷的拔高。
不過這世道就好像要跟他過不去,但凡是稍有空閒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找上門來。
到了七月份,有一些鄉老就跑來求見他了。
朱啟雖然是遼王,但王爺的架子向來都是擺給外邦使臣們看的,對於自加臣子百姓,那都是如沐春風一般的和藹可親。
接見了那些鄉老之後,才知道他們此時前來,原來是為了不久之後的七月初七乞巧節而來。
這七月初七乞巧節,可是民間一個盛大的節日。
成都的父老鄉親們,自然也會有盛大的慶祝活動。
他們此番就是希望能夠邀請遼王殿下,出席並且參加活動來的。
朱啟一聽,才想起來,沒幾天就要七夕節了啊!
可惜,來到大明之後,每一年的七夕節,自己都在外奔波,根本就沒有時間和機會,好好陪伴徐妙雲。
對於老百姓們的邀請,朱啟自然是不會拒絕,並未多想,爽快答應了下來。
很快,便到了七夕節這一天……
——————
七夕節自然是不用多說,牛郎織女的故事那真是多個版本,看得人身心俱疲。
話說七夕節這一天,百姓們會祭祀月亮,而其中最重要的活動,便是大辦拜織女會。
也只有這一天,那些未出閣的姑娘們,才能夠相約好友,前呼後擁的出來好好玩耍,約定好一家過去,俗稱拜織女會。
而成都百姓們,也有公共的拜織女會,就在富春坊中。
有搭建起來的唱戲台子,有遍布整條大街的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叫賣的商販。
當然更多的,還是那些穿著花花綠綠的姑娘們,東瞧瞧西看看。
不過郎才女貌一見鍾情這樣的愛情故事,在這一天其實是不多的。
更多的是早已經情投意合的男男女女女們,偷偷出來約會,亦或者是趁著這樣的機會,去對方家裡表明來意。
當然,門當戶對,父母之命還是當下社會的主流,自由戀愛那都是非主流了。
所以這一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那都是出來趕個熱鬧的。
真想著出來找真命天子,如意郎君的姑娘,那大概是不會存在的吧。
朱啟身為遼王殿下,又是此番拜織女會的重量級嘉賓,自然是早早的就開始在成都城的範圍之中開始宣傳了起來。
老百姓們一聽說遼王殿下要來參加拜織女會,一個個的也是頗為興奮。
有些剛去過應天府的,這時候又開始說起遼王殿下的傳說故事。
大部分的傳說,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遼王殿下智斗外邦使臣,促成李祺和臨安公主婚事的傳奇故事啊。
一下子一群人聽得津津有味,聽完了還去跟別人說,瞬間就傳開了。
就連遼王殿下月老下凡的消息也都有了。
一些還沒結婚的單身狗,立馬就想著明天開始給遼王殿下燒高香。
至於說老百姓們怎麼知道這麼多,那當然是因為,古代也有報紙啊!
畢竟這官府衙門看的有邸報,民間看的也有民報,小報啊。
說起新聞行業,可不要以為中國古代的新聞行業不發達。
先前就說了,儒生士子們,是掌握著社會主流的輿論宣傳的。
而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口口相傳,更多的,還是那些私下流傳的——報紙!
沒錯,就是報紙。
自西漢開始,中國就有最早的報紙,邸報。
這邸報大多是給官員看的。
伴隨著印刷業的不斷發展,邸報也在不斷的發展。
到了唐朝就有專門的送報員了。
他們投遞報紙的時候,騎著繫著鈴鐺的快馬,聽到聲響的行人都得讓路。
而到了宋朝時候,在這個軍事拉胯,但經濟和文化空前繁榮的朝代,新聞媒體行業自然也是迅猛發展。
除了邸報之外,還出現了民報,小報之類的報紙。
當然,可不要以為宋朝對信息的審查就很寬鬆了。
因為當時宋,遼,金,夏等國家,時不時的就打仗,整個東亞那都是亂成了一鍋粥。
各國都有無數的間諜,密探,這無論是有關於糧草還是軍務的消息,自然都不能隨意傳播的。
而像是水、旱、蝗災以及地震、日蝕等自然災害、異常天象,通通不能報導,因為這會讓人以為,皇帝暴虐,有失德行,被上天懲罰了。
這樣的消息傳播出來,對皇帝的威信可是大大不妙。
還有一些皇帝的家事秘聞,比如這個妃子流產了,那個太監跟宮女對食啊,在皇后娘娘寢宮發現了角先生啊等等。
不用想的就知道,肯定不能隨便傳播了。
這一來二去的,這個不給傳,那個不給傳,感覺是不是報紙上一片空白了啊?
沒錯,當時的邸報,確實是一片空白差不多了。
不過老百姓們對信息的需求可是很迫切的。
尤其是戰爭的信息。
那個時候年年征戰,動不動就打架,老百姓們那真是跑都沒地方跑了。
總要知道哪裡打仗,逃難的時候要避開吧。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那就有產品了。
於是民報和小報,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孕育而生。
大到皇帝的諭旨詔令,朝廷大臣的奏議,台諫,邊疆戰事,小到某個官員被皇帝召見,某人被罷官,某人升官這樣的朝廷動態,小報上都能找到,而且很多信息是邸報不能報導的。
比如南宋時候,奸臣秦檜殘害岳飛,為何天下人盡皆知?
就是因為主戰派官員胡銓向宋高宗上了個奏章,把秦檜狠狠臭罵了一頓,緊跟著小報上就刊登出來了整篇奏章的消息。
老百姓們氣的啊,上千年了,都沒帶消的。
當然了,除了這些戰亂,或者是引起人們共鳴情緒的新聞之外,也會有假新聞。
那時候就已經有人開始編排故事了,比如宋末蔡京,老百姓都很憎恨他。
歷史記載,宋徽宗大觀四年九月,小報竟然登載了皇帝訓斥蔡京的詔書,把蔡京罵個狗血淋頭。
老百姓們那是拍手稱快,放鞭炮慶祝,都以為蔡京要被罷官了,完蛋了。
沒想到這是一個假新聞,給老百姓們白高興一場。
那官家自然是見不得這樣的報紙啊,從民報和小報出現以來,官方就已經在打壓,宣布違法等等。
但前面說了,有市場就有需求,有需求就不是你想禁就能禁的。
老百姓們偷偷看,看完了也不藏家裡,白天到茶館那麼一座,兩杯茶聊一天,啥八卦消息都能給說完了。
官府怎麼查啊?
元末明初,這民報和小報自然也是非常發達的,和宋朝一樣,老百姓們需要看哪裡在打仗,天王老子,保命第一啊。
到了洪武年間,除了邊疆戰亂之外,其餘地方其實已經進入和平階段。
這民報和小報上的信息,就多少開始八卦起來了。
那遼王殿下這樣簡直渾身上下自帶新聞的年輕人,能逃得過那些讀書人的安排?
好傢夥,又是王爺,年紀不到二十,各種戰場亂殺,那各種各樣的報紙上的新聞報答,那真的就是起飛了。
有歷史記載以來,反而是被污衊文字獄的明朝,對信息的審查最為寬鬆。
尤其是明朝中後期,小黃書都在民間滿天飛,你說刺激不刺激啊?
也就明末時候,起義四起,才開始嚴格控制器了信息審查,這自然就是另話了。
老百姓們在茶館酒肆里聊得開心,其中一間酒館之中,一個繫著雙馬尾,髮型和衣服有別於中原人的姑娘,正在興奮的東張西望著。
邊上還有一個閉目養神的中年人,一身俠客打扮,但兩人腰間都並沒有繫著武器。
因為這裡可是成都呢,你要是在這樣的大城市裡,帶著武器出門,那除非就像是藍仙兒一樣,出門就飛檐走壁,不如剛上大街就要被官吏捕快給抓走了。
俠以武犯禁,官府對於這些江湖上的俠客,自然都是抱著打擊的態度。
這也是為什麼對於武林人士們來說,官府總是反面角色,動不動就是朝廷鷹犬罵出來的原因所在。
這小姑娘聽著邊上百姓瘋狂的聊著遼王殿下,忍不住對著身邊的中年人問道:
「爹,這遼王殿下這麼厲害啊?他們說的是真的假的啊?」
那中年男人睜開一隻眼,笑道:
「雲中之戰是真的,渤海之戰也是真的,至於說智斗番邦,應該也是真的,但這三頭六臂,月老下凡,身高九丈,估摸著就是假的了。」
小姑娘聽了兩手撐著下巴,眼睛裡都冒起了星光,說道:
「真的啊?他才十幾歲哎,就這麼厲害了啊?我也差不多了,讓我去打仗什麼的,我肯定不行的。」
那男人又說到:
「哪有女孩子家上戰場的。」
小姑娘一聽不樂意了,說道:
「爹爹,這不是你說的,巾幗不讓鬚眉啊,古有花木蘭,我怎麼就不能上沙場了啊?」
那男人被說的一愣,頗有點啞口無言的樣子,只能自顧自的喝了一杯茶。
隨後又聽小姑娘問道:
「爹,你說這遼王殿下也來參加乞巧節了,我能遇到遼王殿下嗎?」
男人翻了翻白眼:
「你遇到遼王幹什麼?人家是王爺,你能近身都不得。」
小姑娘也學著翻了翻白眼:
「我長得這麼漂亮,你怎麼知道遼王不讓我近身?」
「這……他有妻了,而且這般英武少年,多半不會沉溺女色。」
「那我長成傾國傾城的模樣,讓他沉溺不就好了。」
男人忍不住皺眉:
「你看你跟你娘學的,說話都沒個正經,當年就不該讓你跟你娘走。」
小姑娘嘟囔了幾句,看上去很不服氣的模樣。
男人還要說話呢,卻正好看到門口來了一個晃悠悠的老道士,看上去像是喝醉酒了一樣,男人趕忙站起身來,小聲道:
「妮子,快起身,張道長來了。」
——————
(猜猜張道長是誰?)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