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伯溫的謀略

  很多人提到古代的巴蜀,提到古代的成都,首先想到可能就是水利發達,良田千畝,產量重地等等。

  但比起成都豐裕的產量,他更加厲害的一點,在於商業環境的穩定和發達。

  巴蜀的崛起,這還要從戰國時候,秦國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開始。

  而後秦始皇加大了對西南邊地的開拓,並著手建設成都。

  隨後的秦末戰亂,戰火也未曾過多影響巴蜀地區。

  到了漢朝時候,大一統的盛世持續近兩百年之久,由此而來的人口激增,市場活力發達,交通的空前便利,讓商業在程度迎來了一個大的發展期。

  在西漢的晚期,成都就已經是全國僅次於長安的第二大城市了,成為了貨真價實的巴蜀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

  並且在未來的歷史時期,成都的繁華和規模,也依然是排在歷史同期城市中的前列位置,地理位置自然是最主要的原因。

  而提到成都的商業,其中的富春坊,自唐朝以來,便是成都最為繁華的地段。

  遼王殿下此時就和身邊的那些勛貴二代們,一同漫步在富春坊上。

  可不要誤會,他們自然不是來玩樂的,而是來視察民情,了解成都風土人情的。

  一行人自然是穿著普通人的衣服,免得暴露了身份。

  一路走過這巷陌路口,橋門市井,各種攤位五花八門,有撐著遮陽傘的,有搭建涼棚的,有的推著小車的,有的擺了攤位的,擱板上或盤子上,放著各種各樣的吃食。

  還有布塊一攤,就地擺放上商品,工具的。

  商品也是各種各樣,衣服,字畫,賣剪刀菜刀,雜貨,茶水,甚至還有看相算命,雜耍賣藝……

  其繁華熱鬧成都,就算是比起應天府來,也是不遑多讓。

  要看一個地方的父母官做得如何,那就直接看看百姓們的日子過的怎麼樣,這當地的物價又是如何,便能夠大致的知曉此地官員政績了。

  這個小竅門,也是劉伯溫告訴朱啟的。

  一行人逛了一圈,四處詢問了價格,又看了看百姓們的精神面貌以後,劉伯溫摸了摸鬍子,說道:

  「嗯,看來此地知府的理政能力,應當是不差的。」

  成都的知府,是一個姓陸的中年人,蓄著山羊鬍子,瘦瘦高高,看上去頗為精明的一個人。

  朱啟昨日帶著一幫人等急匆匆的趕到官署,就開始查看戶籍資料等等,就是這位陸知府,提早準備好,以備遼王殿下查閱。

  要不然,現場來收集整理這些東西,也要花費不少時間的。

  至於說軍務上的事情,朱啟就安排沐英去負責了。

  畢竟朱棣,徐增壽和李祺太年輕,李景隆雖然很勤奮,但還是算了。

  至於說自己,拉倒吧。

  劉伯溫年紀太大了,讓他幫忙校對寫寫書還可以,軍務的事情還是不要麻煩他了,費心費力不說,萬一把他累病倒了,可就糟糕了。

  說來說去,還是沐英最合適啊。

  當然了,朱啟也不是甩手掌柜,政務的事情就是自己帶著一幫小夥伴來處理了。

  軍務上的事情不拿手,政務上的事情,朱啟還是很有信心的。

  雖然不是什麼管理科班畢業,但就胸腔里的那一顆紅心,朱啟敢說自己絕對是朱元璋以外,大明朝里最關心百姓生計的。

  況且這年頭當官,也不需要你又什麼專業知識,只要別魚肉百姓,別沒事瞎搞事,老百姓們自己都能玩的很順。

  在逛了一圈以後,朱啟便帶著人回去官署衙門去了。

  一幫人還沒待多久,那邊沐英就從軍營裡面回來了。

  沐英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將這軍營中大大小小的事務都簡單的摸排了一遍,此時回來述職報告了。

  總體來說,巴蜀的防務水平還是不錯的,畢竟府衛制度剛剛建立,留在巴蜀駐守的軍隊,也是常年征戰的。

  就是很多城池的防禦,都有點廢弛,不過巴蜀的地方長官,已經招募了工匠,開始維修起來了。

  不過這只是成都一地的情況,而至於劍閣那邊怎麼樣,還得去現場看看才知道。

  又是朱啟又讓人去將陸知府給喊了過來。

  穿著官服的陸知府過來以後,恭敬的行了禮,便坐在一旁,聽遼王殿下的吩咐。

  朱啟把這些多人喊過來,自然不是開茶話會的,而是要他們群策群力,看看這蜀中防務,到底該怎麼辦。

  如何才能做到,讓這烏斯藏和梁王兩方勢力,不敢入侵巴蜀。

  前來商討的人數雖然不多,但有沐英和劉伯溫兩人在,還是很快就商量出了一個所以然來。

  而這陸知府的見解,倒也是讓朱啟有點意外。

  陸知府就說了,這巴蜀的位置,正好在梁王和烏斯藏包夾之中。

  烏斯藏在背面,梁王在南面。

  其中烏斯藏的威脅,要比梁王還大一些。

  梁王那邊還有諸多江河城池阻擋,他想要進攻巴蜀,那真是異想天開了。

  先不說巴蜀自身的防禦力量,就算是邊上的湖廣守軍,也不可能坐視不理的。

  倒不如說,如果真能讓著梁王昏了頭,主動進攻巴蜀,那倒是天大的好事情了。

  找個江河多的地方,把他主力困在巴蜀門戶,湖廣地區的明軍直接觸動,直撲昆明,這雲南可不就平了嗎。

  所以梁王只有按兵不動,對大明才是最有威脅的,因為北方戰事一旦失利,他梁王再動起來,這可就威脅很大了。

  北元梁王顯然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從洪武八年年末,一直到現在洪武九年六月底了,都還只是打嘴皮子仗而已。

  所以想要引蛇出洞這個是不用想的。

  但這烏斯藏不一樣,他有青海啊,占據著青海的烏斯藏,可以直接從青海入巴蜀。

  沿途雖然崇山峻岭,但下山的小路也很多。

  其中還有可以大規模行軍的大路,唯一能守的也就只有涼州一地而已。

  所以烏斯藏來的軍隊,只要攻占了涼州,這巴蜀門戶就對著高原洞開了。

  往後一馬平川,整個巴蜀將無險可守。

  對方就算是不占領,閒來沒事就來搶掠一番,到處搞搞破壞,你真是抓都抓不住啊。

  而想要進攻高原,那可真是要費老大難的事情了。

  先不說高原反應,就只是這地形仰攻上去,那都要死傷慘重的。

  唐朝時候,跟吐蕃之間,為什麼只有貞觀年間時候,能占到些許便宜,而後跟吐蕃打了那麼久,都是敗多勝少呢,只是最後時刻抓住吐蕃內亂的機會,將其一舉滅國呢?

  就因為貞觀年間,李世民遠征吐谷渾,把吐谷渾掌控在手中的緣故。

  唐朝時候的吐谷渾的版圖,正好就是整片青海。

  不過在唐高宗時期,因為大非川之戰,一代名將薛仁貴,敗給了吐蕃,結果導致青海丟失。

  唐朝對吐蕃的全面戰爭也由此爆發,雙方打了近百年的時間。

  幾乎貫穿了唐朝和吐蕃的歷史。

  就是因為這青海,對唐朝如鯁在喉一般的,導致唐朝一直沒辦法抓住戰略主動,直到最後才抓住機會,將吐蕃一句滅國的。

  而現在這情況,就和唐朝非常的相似。

  不同的是沒有吐谷渾了,取而代之的則是康巴地區。

  所以想要緩解消除北元通過烏斯藏,進攻大明的話,這青海地區,是一定要控制在手裡的!

  這陸知府一番分析完全之後,劉伯溫又補充說道。

  控制青海,不僅僅是有利於巴蜀防禦,更加有利於未來打通西域,輻射隴右,進而威脅北元王庭所在。

  總之一句話,這青海四通八達,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只要能夠拿下青海地區,這次鞏固巴蜀防務,自然也算是完成了。

  畢竟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啊!

  但話是這麼說,想要那下青海,又談何容易呢。

  先不說王保保會不會出兵,如果進攻烏斯藏,佯攻就是一大難題了。

  而且高原反應怎麼辦呢?身體素質越好的人,反應反而是越重。

  這當兵的,身體素質那就不用說了啊,尤其是洪武年間,那真是一漢當五胡啊!

  這反應起來了,還打個屁啊。

  唯一能用的方法,就是將大明軍隊給拉到高原上去,待一段時間,等高原反應適應了,才能有足夠強的戰鬥力。

  但那可是西藏高原啊,世界屋脊可不是開玩笑的,去哪裡找這麼高的地方,讓一群戰士去上面待一個月呢?

  朱啟嘆了一口氣,難,太難了啊!

  本來還想著能夠儘快解決巴蜀的防務,然後返回應天府,陪伴懷孕的徐妙雲,最起碼要在孩子出生之前回去吧。

  要不然孩子出生,自己這個當父親的都不在身邊,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不過現在來看,是沒有這個機會了,要做好修築好城防,才能回去的準備了。

  但邊上的劉伯溫摸著鬍鬚,神秘莫測的笑了笑,說道:

  「殿下心中所想,無非是覺得這青海難以強攻而嘆息吧?」

  朱啟一愣,看劉伯溫這個表情,好像他有辦法?

  像劉伯溫這等人物,沒準真的能有辦法啊!

  朱啟趕忙看著劉伯溫問道:

  「恩師,你有辦法拿下這青海?」

  劉伯溫笑著點了點頭,朱啟狂喜不已,趕忙說道:

  「那恩師還等什麼呢,趕緊說啊!」

  劉伯溫笑著說道:

  「殿下不要急,且聽我與你細細分析。」

  劉伯溫很快敘述了起來。

  正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想要拿下青海,那就必須要了解現在烏斯藏的情況。

  眼下的烏斯藏,按照地區分為康巴和安多兩大勢力。

  整個烏斯藏,已經在元朝的影響之下,藏傳佛教傳播甚廣,政體也是****的形式。

  並沒有常規意義上的世俗統治者,相當於統治者的,名叫國師。

  比如歷史上很著名的佛寶國師,圓智妙覺弘教大國師,灌頂國師等等。

  他們既是精神信仰的領袖,又是世俗的領袖。

  你這個寺廟出了一個國師,那我這個寺廟也可以出國師啊!

  因為地理關係的緣故,這康巴地區出了一個國師,名叫喃加巴藏卜,也就是熾盛佛寶國師,就是歷史上的佛寶國師了。

  安多地區,也有一個國師,名叫吐元國師。

  說起來之所以會分為安多和康巴,除了地理原因之外,和宗教也有很大關係。

  只是朱啟不懂這些,所以劉伯溫也就沒有詳細說明了。

  但這烏斯藏內的兩個國師,雖然都是臣服與北元,但他們互相看對方不爽,與除之後快。

  尤其是佛寶國師,曾經還遣使來過大明。

  如果不是王保保還活著的話,可能佛寶國師,早就像歷史上一樣,成為第一個率先歸附明朝的高原土官了。

  可惜的是王保保還活著,一切歷史都開始發生改變。

  所以劉伯溫就建議了。

  既然咱們攻上去很難,那不如就利用佛寶國師和吐元國師之間的矛盾,進行挑撥離間,最好是能夠讓佛寶國師,知道咱們大明比北元靠得住的多。

  只要佛寶國師投靠大明,這青海的道路,可不就是打通了嗎?

  到時候提前安排軍隊上去適應,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青海,就算是王保保得知了消息,反應了過來。

  我大明軍隊早就在青海整頓完備了,想打?大明洪武的軍漢們,可是一點也不怕你的啊!

  劉伯溫說完之後,倒是給朱啟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新思路。

  真要是能成功策反佛寶國師,那可真就太好了!

  防禦慢慢修,大明軍隊往康巴一放,等適應之後,那真是一人當關萬夫莫敵啊!

  就是後勤工作可能有點困難,不過也總比現在這樣被動挨打來得強啊!

  於國是有利的不說,朱啟還能早點啟程回去應天府。

  他才剛到成都呢,現在都已經歸心似箭了。

  但如何才能夠勸返佛寶國師,這又是一個大難題了。

  直接寫信?寫信要是有用,朱元璋早就把他招降了。

  寫招降信可是朱元璋的老本行呢!

  朱啟又犯難了,這時候還是劉伯溫笑著說道:

  「殿下何須苦惱,待老夫略施小計,保管這佛寶國師舉國來降。」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