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大明丞相(二)

  劉錫命對於朝堂上這些官員的心思何嘗不了解,但是此時他卻是全然不懼。

  不同於南京的弘光朝廷,劉錫命占領的湖廣、江西、四川等地都是從亂軍中收復過來的,原有的利益格局已經被打破。

  就算這些現在要鬧的官員們,大多也是因為考慮到將來可能的利益損失,而不像江南官紳現在就要肉痛。

  這種時候他不力推此事,那還要等什麼時候。

  腦海中心思電轉,劉錫命直接回身冷笑道:

  「諸位也不必說那些大道理了,我就問你們一句話,朝廷這麼多年裡稅賦一直在不斷減少,這裡面的差額都到哪裡去了?」

  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

  劉錫命自顧自地負手說道:「我是做過戶部尚書的,這些東西我最清楚,因為官紳不納糧,所以民間多有投寄之人,這天下間的賦稅,朝堂能收上來一半就要燒高香了,如此情形,面對天災人禍,朝堂無錢養兵,豈能不敗?」

  「丞相,如今陛下方才登基,此時就要說這些事,只怕讓天下忠義之士寒心吧?這原本想要前來投效的恐怕也要猶豫幾分了。」

  孫傳庭一臉苦勸道,他這話卻並非光為自己所說,末了他還加上一句。

  「恐有損陛下聖明。」

  「此事由我來一力承擔!」

  孫傳庭說完,劉錫命直接斬釘截鐵道。

  「此事本就是我提起,陛下又命我為丞相,那此事自然是由我來承擔,天下官紳有不滿意的盡數向我來好了。」

  承運殿內,劉錫命挺身負手而立,一臉大義凜然的表情。

  「義之所向,雖千萬人吾往矣。改革吏治,改良稅法,全都是為國家考慮的大事,劉某當仁不讓!」

  「好一個定難之臣!」

  人群中,黃宗羲忍不住開口贊道。

  御座上的朱慈烺聽到黃宗羲這話,頓時也熱淚盈眶起來。

  太師果然是朕的忠臣,什麼都替朕考慮到了。

  「丞相所說,朕全都准了,朕是新君,你們也是新臣,這天下全在你我君臣一念之間,我等正當破舊立新。」

  「吾皇聖明!」

  人群中,只有竇玉泉心中看的分明。

  想到劉錫命的布局,竇玉泉心中大笑。

  ~~~

  南京城,就在靠近南京皇宮西面兩條街的存義街上,街口第一棟三層飛檐小樓門口光明正大地掛著一塊大牌子。

  「中原報社」

  中原報社從崇禎十三年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

  這幾年裡,中原報不僅注重於全國新聞,更是大力發掘江南本地的各種新聞,如今已然引得江南士人手不釋卷了。

  喜愛者有之,憤恨者有之,不過這都不影響中原報貌似客觀公正的報導。

  為什麼是貌似,因為這玩意兒本就是劉錫命創辦了來為自己揚名用的,自然有許多細微處偏離事實。

  本來劉錫命拒絕承認南京朝廷一事一出,江南士人都以為中原報要直接關門大吉,哪曉得人家反手就刊登了南京朝廷斥責劉錫命為朝敵的文章,地位又瞬間便得穩固了。

  七月初五夜裡,三隻鴿子在夜色中撲棱撲棱著翅膀飛入了中原報社小樓中的閣樓里,窗口的風鈴被這幾隻鴿子帶動的叮噹作響。

  沒一會兒功夫,一個身著短衫的年輕人快步走入進來,從這三隻鴿子腳下取下了一個竹筒。

  這年輕人核對了一下三隻竹筒的內容,發現一致後,這才快步走下樓去。

  中原報社前面的小樓是用作辦公的區域,後院則住著主編餘常等人。

  今年才三十七歲的余常在劉家的地位卻不一般,他是和荀博文等人一起到達劉家村的那十三個秀才之一,響噹噹的老資歷了。

  若是他此刻也待在劉錫命身邊,只怕也要如同梁益智那般混個知府來噹噹,不過江南乃是劉錫命經營的重點,他在這裡也算是重用。

  此前餵鴿子那少年快步走到余常的小院子,直接輕聲在門外道:「主編,西邊來消息了。」

  還在屋中看書的余常聞聲快步走出,將那少年手中的書信接了過來。

  劉錫命朝前這麼年費心建立起來的信鴿系統終於起了作用,正是依靠這種通信方式,中原報才能在各地站穩腳跟。

  要知道江南也不乏聰明人,見到中原報這種模式,模仿抄襲的不知凡幾,但是中原報就能憑藉著全國各地的商業網絡快速獲知全國信息。

  再加上在江南本地採風獲取的新聞,中原報在江南的地位始終無人能動搖。

  余常將三封書信翻譯過來一核對,頓時笑的臉上褶子都起來了。

  「小林,快去把程工他們叫起來,咱們要連夜印報。」

  初八早上,晨間的薄霧才剛剛消散,位於雞鳴寺和國子監附近的成賢街上便響起了報童的叫賣聲。

  「驚爆,驚爆,先皇太子諱慈烺於七月初一抵達武昌,初四繼位大統,年號正興,定都武昌……」

  這報童才一開口,路過的行人頓時嚇得手中行李都掉了,不少人蜂擁著就向這報童跑了過來。

  「小哥,這是真的嗎?太子在武昌登基了,天吶!」

  「慘了,慘了,這下可有得鬥了,天無二主啊,這可怎麼得了。」

  「咦,正興天子任命太子太傅劉錫命為丞相,封博望侯?」

  「不是說本朝不設丞相嗎,這是?」

  前來圍觀的南京百姓也不是都買的起報紙,不過有幾個人買了之後,一大群人立刻便央求著他讀了起來。

  被一幫人眼巴巴的求著,這些人中不少人也樂意買個痛快,這下子成賢街口更加熱鬧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劉宗周宅邸就在成賢街上,這裡靠近國子監,被認為是有文脈之地,向來多有達官顯貴居住。

  這日一早,劉宗周府上管家劉安便出門採買,一聽到街口報童的叫喊聲,敏感的劉安耳朵一動買了一份報紙就朝家中跑去。

  「老爺,老爺,出大事了!」

  劉安一路小跑著沖入後院,惹得府內一陣雞飛狗跳。

  朱由崧本就憊懶,這才當上皇帝沒多久便已經不上早朝,劉宗周因此也在家中。

  一聽到門外大呼小叫,素來注重禮儀的劉宗周登時呵斥起來。

  「慌什麼慌,成何體統?」

  「老爺,真是出大事了,太子在武昌登基了!」

  劉安揚了揚手中報紙,直接喘著粗氣大喊出來。

  劉宗周仿若晴天霹靂一下子愣住了,過了幾秒鐘他手抖得如同篩子一樣哆哆嗦嗦地伸了出來。

  「快,快,快給老夫。」

  中原報幾個大字一映入眼帘,首先入目的便是幾個大字,先皇太子諱慈烺於前日在武昌繼位登基。

  劉宗周登時老淚縱橫嗚咽一聲大哭了起來。

  「先皇,您泉下有知,當可瞑目了。」

  劉安在劉宗周大哭了一通之後忍不住提醒道,「老爺,您先別急著悲痛,這後面還有其他大事呢。」

  「嗯?」

  劉宗周這才醒悟,接著往下一看。

  「改年號正興,追諡先帝為貞宗……」

  「封劉錫命為博望侯、太師、丞相,總覽朝政……」

  關於武昌朝廷的事情一個版面便說完了,接下來一個版面用更大的大字寫著幾個字。

  「大明丞相、博望侯劉錫命令,曉諭全國軍民人等,新皇登基,著令各地加開恩科,凡有功名者皆可赴武昌參考。」

  「大明丞相、博望侯劉錫命令,國朝崩滅,朝廷百官醜態百出,自首輔以降,數萬士人束手躬身以迎闖賊,無廉恥之義,無忠義之心。」

  「先帝時,曾嘗令百官捐獻,然多者不過兩萬,少者不過數十兩之資,及李自成至,拷掠京師,得銀七千萬兩,此誠為天下所羞、所憤、所怒也。「

  「國朝養士三百年,所養者大抵為何物,於此一事盡可知爾。仆今受命,拯危救難,必先整肅朝綱而後再圖光復,自今日起革新科舉之制,不再以程朱理學為官學,所考內容改為國文、數學、格物三科,具體內容以禮部所出試題為準。」

  「大明丞相、博望侯劉錫命令,太祖善待士人,本為朝廷養士之用,然則天下官紳貪婪無度,三百年間肆意侵奪民財,以至朝廷無稅可收,自今日起,廢除官紳不納糧之策,改為官紳一體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