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書肯定是遺書,但內容和童貫自己只沾一點邊,開篇就懇求李茂把自己悄無聲息的下葬,也不要修建王陵之類。
接下來寫的兩頁紙上全是私密事,準確的說是一份目錄,記載著近十年來,信安軍開國之後數百名官吏的履歷,還有「私事」。
李茂組建的諜報司前身,一應人手除了陸謙和時遷,都是童貫一手帶出來的。
後來這些人雖然鮮少有身居高位者,但卻牢牢的把持著中下層的位置,積十年之功搜集的這些資料,作用相當於孟玉樓對內宮諸女的評價。
童貫肯定知道這種事犯忌諱,所以直到快要咽氣了才交給李茂。
李茂焉能不知道這份目錄的份量,臨了還收了童貫這麼一份大禮,他除了握著童貫的手,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是眼神流露出的大多是感謝吧!
童貫算是無疾而終,李茂也充分的按照童貫自己的意思料理的後事,這些具體的東西由童貫的老僕童虎操辦。
而整整三個錦盒的資料也是由童虎轉交,上面都滴著火漆封印,表示除了童貫之外沒人看過裡面的內容。
李茂仔細小心的把這三個盒子收好,接下來除了出席童貫的後事,還有一系列的大型活動。
比如慶功,比如祭祀,家國大事在戎在祀,可不是紙面上寫的那麼簡單,這一圈忙碌下來,足足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
偶有閒暇的時候,李茂會拿出童貫整理的資料看一看,如果說孟玉樓讓李茂對自己的枕邊人有了另一個層次和角度的了解,那麼童貫這份材料更甚,當然了解的對象是朝廷的文武百官。
李茂對明朝時候的廠衛沒有好感,所以諜報司和內務司鮮少有對文武百官施行「監控」的時候。
但童貫這份資料,效果基本等同於錦衣衛了,好在童貫在一開始就交代李茂,收集這些材料的人,大部分年事已高,已經或者即將「退休」。
李茂如果覺得有用,可以繼續使用這些人,延續下去,如果覺得沒用,那麼也不要再秋後算帳。
畢竟童貫再不管事兒也是廣陽郡王,與那些人還有老上下級的關係,大差不差的囫圇過去是必然。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李茂看一個人能不能用,能力排在第一位,但某些人的私德方面,還是讓李茂從這份資料上大開眼界,甚至有些人兩下對照都變的陌生了。
有了孟玉樓和童貫打「小報告」的催化,李茂腦海里的那個雛形逐漸完善,算是歪打正著吧!
因為李茂想的是封藩,真正的封藩,那麼人選就是重中之重。
李茂的封藩不是冊封皇子的藩國,而是類似領主,總督之類,當他意識到李無生很可能因為他的超長待機而登基稱帝希望渺茫的時候,腦海中靈光一閃的想到了日不落和山姆大叔的關係,甚至五眼聯盟也包括在內。
後世的歷史也是可以借鑑的嘛!如果所占之地都是自己人,那麼即便將來演變成了其他不同名字的國家,但同宗同源,人種和文化都如出一脈,籠統的說不也是一個國家嗎!
李茂來了靈感,拿起鉛筆開始寫「策劃書」,封藩的大體框架陸續出現在紙上。
首先被封藩出去的肯定是國公級別,那麼這樣的公國必須要有所牽制。
比如在軍事上,要統一接受信安軍的指揮,治理地方可以全權掌握,但教化教育之類的也必須牢牢的掌握在朝廷手中……
寫完了大概的框架,李茂又是一陣頭疼,國公級別的皆是他的股肱之臣,左膀右臂。
先把誰封藩出去委實難心,得力的他不想現在就舍手,不得力的去了藩國也難以打開局面,左右都是難題。
而且還涉及到封藩重新制定公國的名稱,肯定不能使用原有的國公稱號,否則李茂自己都會糊塗到底把誰封藩到了何處,用後世的一些地名最讓他舒服便捷,就怕國公們不樂意呀!
大體上,李茂傾向於把新近得到的真臘等地,包括爪哇一帶都分封出去,而且人選都出自朝廷的文武百官。
至於李無生和其他公主皇子,李茂已經瞄上了塞爾柱及其以西的歐羅巴,自留地怎麼也得更好一些吧!
李茂在地圖上和手裡的資料上來回看了小半個時辰,終於做出了決定。
加封阮小二為越國公,實封原有的李朝越國轄地,張經祖為真國公,實封真臘全境,而李俊則被加封為泰國公,領地就是暹羅國所在。
這三位皆是遠征真臘的功臣,擢升國公然後實封出去,爭議會比較小,容易得到內閣的贊同和通過。
至於另外一些功臣如張所等人,李茂還另有重用,實封藩國就得往後順延。
封藩就像是一顆重磅炸彈,一經拋出就把朝野內外震撼的蒙圈了,李茂開基立國的時候,加封了不少國公級別的爵位,但那有名無實,只是享受名譽和俸祿而已。
實封是什麼?就是類似漢朝七王之亂,晉朝八王之亂的那種冊封,有實實在在的封地,在封地等同於土皇帝。
雖然李茂的封藩之策在重要方面加以限制和鉗制,但那也是實封啊!馬上封侯什麼的和實封藩國相比,好像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這麼說吧!李茂的兒子們都沒有實際的藩國,有的甚至連爵位都不是公侯級別,卻先把功臣宿將加封為實封藩國之主,引發的震盪能小了才怪。
李茂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像是後世經營公司一樣,他執掌的是總公司,全球總部,而分封出去的實際上相當於分公司,或者自主性很強的拓展部。
李茂演講時候所說的商、戰,通過實封藩國得到了最具體的體現,藩國要自負盈虧不說,還得接受總公司的領導,上繳利潤,傳承總公司的文化等等。
內閣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而且還不小,因為李茂先封功臣宿將而把皇子刨除在外,這不合禮法。
要封藩,也得先封李茂的兒子才說得過去,接下來才能輪到臣子啊!
李茂不管這些,用自己的權威強行通過了這次封藩,並且馬上讓阮小二等人回金陵城接受冊封,這個排場一定要搞的隆重盛大,打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