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府,靈州,金積堡。
李獻文這姐夫當的,那真是相當勞模了。
蘭州之戰剛剛結束,他就立刻率大軍順流而下,來到了亂軍最後的大規模聚居處,也算是西北亂軍最開始的大本營-金積堡。
此地位於後世的吳忠市南三十里左右,從明末清初開始,就是天方教在西北的重要據點之一。
或者可以說沒有之一,它就是最重要的根據地。
這也是金積堡難打的重要原因,從西面中衛縣的古水井堡開始,沿著黃河而下數百里,全部是天方教建的數百個寨堡。
漢民在這裡,或者確切說沒有信仰天方教的漢人,已經幾乎不存在了。
這哪怕是蘭州、甘州這樣的地方,也沒有出現漢民幾乎沒有,大軍得不到一點情報,獲取不到一點糧食的情況,
而隨著大軍不斷深入,當地的亂軍已經把水井不是填平就是污染了,使得大軍根本不能離開黃河,不然就會有飲水困難的可能。
所以,李獻文三月初三就從蘭州出發,四百公里的路,李獻文順水而下,足足打了三個月,才打到金積堡附近。
這三個月中,大軍折損上千人,攻克寨堡一百餘座,擊潰完全是當地民夫組成的亂軍數十萬,斬首萬餘,俘虜十餘萬。
從蘭州到寧夏府金積堡,附近州縣幾乎被打成了白地,生民十不存一。
而到了金積堡,進展又慢了起來。
這金積堡說是堡壘,但實際上是一座巨大的山城,它修建在一座相當陡哨的山包上,在金積堡之外,前後左右還有十餘個堡壘環繞。
堡內百姓三萬多,能作戰的丁壯不少於一萬五千,堡中甚至有挖掘的人工湖提供飲水,存糧據說有十多萬石,足夠全部人吃最少四個月。
同時,從山腳通往金積堡的道路,全部都被挖斷,樹木全部砍光。
亂軍在山上各堡架設私自鑄造的火炮,居高臨下弄的李獻文大軍非常難受,要攻陷金積堡,竟然還要先被亂軍炮擊。
不過李獻文並未覺得氣綏,因為很明顯,亂軍沒有任何外援,堡壘再是堅固,那也不過是多堅持一些時間而已,
金積堡的火藥總有用完,糧食和飲水總有吃喝完的一天。
「公爺,我觀陛下之意,似乎有把這甘肅幾百萬人都遷移到西域甚至河中去的念頭,這可不是遷移幾萬人,也不是咱們下南洋用船一裝那麼輕鬆的。
三百萬人走幾千上萬里路去西域、河中安家,沒有二十年的時間,沒有上千萬兩的銀元,是不可能辦成的。」
跟李獻文說話的,是陝西巡撫,宗室莫善德,他說著,聲音不禁放低了一些。
「公爺,陛下是不是太高看這些亂軍了,就他們這點本事,至於咱們花費這麼多,把他們全搬走嗎?」
李獻文看了莫善德一眼,他這陝西巡撫越界跑到了甘肅省來,沒有皇帝的允許,莫善德是絕對不敢的。
而他現在又在跟自己說這種私下議論皇帝,貌似很大膽的話以示親近,
是為了說明他不是皇帝安插到自己身邊的眼線,而是來配合他的。
畢竟陝西也是李獻文所管轄的區域嘛。
不過雖然莫善德這麼表示,但李獻文一貫非常謹慎,從不會跟別人私下議論皇帝,於是想了想非常書面的回覆道:
「陛下高瞻遠矚不是我等能比擬,也不是我等能揣摩的,既然萬歲爺有這個意思,咱們做臣子的,儘量來完成就是。」
說完,可能是覺得這個回復有些生硬,畢竟之後很多事情也還是要莫善德配合,不能顯得太冷冰冰不近人情。
於是,李獻文又開口說道:「甘肅一省,特別是隴右,乃是我大漢民族的發祥之地,周、秦兩代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
現在竟然出了這麼多背棄先人的亂軍,咱們所有人臉上都無光,自然是要大大懲戒的。
我看陛下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把他們全部遷走,以效尤,讓後人不敢再跟他們一樣。」
莫善德摸著下巴思考了一會,隨後對李獻文說道:「公爺覺得,陛下此策,真的能杜絕西北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嗎?」
李獻文知道,他接下來的說的話,百分百會被莫善德送到皇帝的御案上,於是整理了一些思路,指著遠處的金積堡,有些感慨的說道:
「在我看來,西北之事變得不可收拾,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滿清政府出於愚民、消磨漢人反抗之心的目的,強行破壞了鄉間的文化傳遞,這使得漢人本就苦苦堅守的西北,最先出現了狀況。
聽說那嘎德忍耶的祁道祖,便是幼時無處進學,最後只能去天方教的寺廟求學。」
「那第二個方面呢?」莫善德頗有些急迫的問道。
李獻文苦笑一聲,「第二個方面,就是我祖宗永昌皇帝他們的過錯了。
昔日他們在時,西北漢人雖然過得艱苦,但大量馳騁鄉間的遊俠兒還在,彼時別說天方教徒,就是北面的蒙古人,也對他們忌憚不已。
可是自從他們走出陝西去打天下,最後反倒沒有守住之後,事情就麻煩了。
西北之地的漢人豪傑沒能成為新朝貴人,反而基本被消耗殆盡。
等到吳三桂起兵之後,王輔臣也跟著起兵,出身關中的張勇等人也招募陝北等處豪傑入綠營,與之相抗。
三年時間,打的西北殘破,壯士凋,遂使亂軍趁機盤踞,成就大患。」
莫善德聞言愣了一下,這倒是一個他未曾想到的可能,但仔細一琢磨,
又不得不承認,確實有道理。
要是昔日陝北沒有生變,李闖、張獻、高迎祥、羅汝才、劉宗敏、高傑、郝搖旗、黨守素、袁宗第以及李晉王、劉蜀王這些人還在各府州縣。
雖然他們不一定有多大成就,但是憑他們的能力,站穩當地鄉野的中高層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結果他們走了,漢人也在滿清成了二等民了,西邊來的教徒反倒成了鄉野間最能打的存在。
這漢人在西北,一來生存艱苦,稍微有能力的都搬走了,二來文化被割斷,進學只能去天方教寺廟。
三來鄉野的強人都是信教的,其餘人能怎麼辦,在這種信教能獲得一定庇護,不信教就被瘋狂排擠鄉野間,好多人都會選擇信,這樣一兩代人下來,就成了茴茴了。
想到這些,莫善德頗為感慨的說道:「這就是陛下說的失格啊!
西北漢人從文教和武德,全方位的失格,大家族也被打爛了,傳統的宗族社會殘破不已,連組織度都被別人給比下去了。
滿清又是韃虜政權,他們防漢勝於一切,不像大明朝廷,哪怕也有貪官污吏,但整體上總還能給漢人一點支持。
搞到現在,看見情況有些不可收拾了,滿清朝廷又粗暴的搞一刀切,無論有理無理都偏袒不信教的,使得信教者更加覺得被冤枉和針對。
這他媽哪是在解決事情,完全就是繼續拱火製造矛盾啊!」
李獻文點了點頭,「本公,會把這裡的情況如實上奏陛下,遷走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不然光遷走,他們搞不好還會回流,甚至有可能與西域纏回一起作亂,危害更大。
所以一面要將大量白蓮教徒發配到西北,讓他們重建西北,特別是甘肅等地的宗族體系。
甚至就是宗教教義也應當多引導,使百蓮教成為有些戰鬥力的佛門正宗同時,遷走的人,還是要把他們當漢人,不能單純讓他們變成天方教徒。
要讓漢人的標籤大於教徒的標籤,要組織他們,讓他們去打西邊的河中汗國,給好處讓他們當老爺去。」
莫善德點了點頭,他認同李獻文的想法,但只覺得有些魔幻,跟天方教比起來,歷代朝廷忌憚的大家豪族和能動員僧兵漢時佛門,竟然成進步勢力了。
十二天後,北京城的莫子布收到了八百里加急的報告。
莫子布就在舍衛城,把李獻文的夏國公幕府,莫善德的陝西巡撫衙門和錦衣衛北鎮撫司陝甘千戶所的報告。
拿給了第三世章嘉呼圖克圖、禪宗高僧悟徹法師、剛剛得封的第五十八代張天師張起隆和大覺廣德普濟大師,也就是鄭信看。
鄭信先看完,然後對莫子布說道:「陛下,貧僧在金佛山悟道,已有所成,近日又多得章嘉活佛、悟徹法師和張天師提點,更得進窺我佛真意。
貧僧願意去河西坐鎮,以統領各地白蓮教徒,再於河西重建佛門。」
莫子布是真沒想到,鄭信現在竟然還有這個作用。
這老小子本來年紀大了就有點神神叻叨的,要放在一般家庭,出這麼個人那是對家庭的重大打擊。
可是在莫子布這不,莫子布乾脆放開讓鄭信胡搞之後,他還真的有所悟道。
現在的鄭信,樂善好施、心懷慈悲、開闊豁達,竟然真就像是一個高僧了。
三世章嘉也讚許的看著鄭信,「大師不愧是夢中得佛祖點化的開悟者,
定然是諸天佛陀轉世。
陛下,貧僧覺得,普濟大師可進活佛位,領袖河西與青海厄魯特。」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貧僧得逢盛舉,中原的佛門同道,也願鼎力支持。」悟徹大師雖然早不在紅塵之中,但還是樂意看到鄭信成為活佛的。
這樣既不搶中原佛門的資源,還能抑制天方教繼續東進,對他們好處也不少了。
「福生無量天尊,貧道已送信回龍虎山,不日就將召開全國道友匯聚,
也願意為普濟大師安定河西出一份力。」新任張天師張起隆也出言說道。
之所以還有他的事,那是因為白蓮教徒的信仰非常駁雜,其中火居道士或者真正道家參與的也不少。
且鄭信雖然要去青海、河西坐鎮,但他基幹信徒是白蓮教徒,教義也會夾雜許多道家理論,所以也需要張天師派人協助並幫著完善一下教義。
莫子布也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可不想鄭信直接照搬黃教教義。
這些傢伙,特別是青塘高原的格魯派,那玩意說是佛教,實際上是苯教和原始崇拜的變種。
有其好的一面,但不好的那面,也是相當落後和殘忍的。
宗教的事情搞定了,莫子布也不藏著掖著,對這幾位目前宗教界的最高人士說道:
「至於河西的天方教徒,他們叛亂有罪,朕已經讓陝甘總督衙門和夏國公幕府準備審判他們了。
未來這些有罪者,都將被流放到西域和河中去。
但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果是粗暴流放過去,與殺人無異。
所以朕準備在前期已經棄暗投明的回良軍中,挑選忠勇豪傑之土,讓他們統領教徒西去流放之地。
朕還會給他們賜姓,就以三十六為數,稱回良三十六姓吧,每姓數萬至十數萬不等。
章嘉大師,普濟大師,二位還要多多協助陝甘總督衙門和夏國公幕府,
做好流放百姓的組織與遷入百姓的安置。」
幾個和尚、道士悚然一驚,皇帝果然精準出手了。
先審判,把所有人定罪然後流放,這就從律法上做到有法可依,日後誰敢私自從河中和西域逃回來,那就是死罪,直接可以砍腦袋了。
此外,抽調勇士充當回良三十六姓的首領,就是給其中能打的人好處。
有朝廷支持他們去河中和西域拿好處,想來他們在被判刑和給朝廷當狗做人上人兩個選項中,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
最後則是連這些人的姓氏都給廢除了,那就是相當於把組織打散重組,
至於未來這些人是三十六姓高層的農奴還是臣民,皇帝看來是不打算管了。
「貧僧知道該怎麼辦,請陛下放心!」鄭信臉上,終於露出狠辣的神色,昔日那個威名赫赫的鄭王,仿佛回來了一樣。
莫子布讓他去協助,可以有深意的。
協助,呵呵,鄭信暗自一笑,李獻文終究還是代表官方,手下控制的,
是帝國的軍隊。
完全開了殺戮,不但有違大虞律,軍隊這種事情做多了,那也是要出問題的。
但他鄭信去河西和青海當活佛的,手下都是玩宗教的,那就沒這個顧慮了。
看來,這是要讓他去西北亂軍高層全部殺光,然後朝廷就好從組織、訓練的回良軍中,挑選有能力的去管理剩下的底層教徒了。
這樣,就能在大方面保證這些人去了河中、西域不會跟當地同流合污,
畢竟中高層都是朝廷培養的,去了那邊是要拿大好處的。
看到鄭信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莫子布站起來說道:「外父,你放手去干,朕絕對會支持你。
朕有的是時間,二十年遷不完,那就花三十年。
一千萬兩不夠,朝廷撥不出來錢,朕就掏內帑,哪怕花兩千萬兩,也要消除亂軍繼續產生的土壤,替子孫後代解決這個憂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