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撕裂
群情激奮,同仇敵氣,各級文武紛紛進言,積極獻策,這種的場面,只存在於杜洪的想像之中。事實情況是,當杜洪需要眾人群策群力之時,大部分的反應是沉默。
光世殿內一片寂然,這既讓杜洪尷尬,更使其惱怒,不過,所幸他還沒有徹底為情緒左右,忍著怒,扭頭看向右首一人,以一種請教的語氣,道:「張司馬,此前你說河東有異,勸我防備,
今苟賊果真引兵西犯!
司馬既能料敵於先,對於今日之局面,想來也應有對付辦法,還請司馬不念舊過,出言教我!」
司馬自是張琚,端坐在案,一舉一動甚是儒雅,但總是給人一種陰沉之感。此時,聽杜洪請教,張琚的眉頭不禁皺了起來,下意識警了杜洪一眼。
比起平日,杜洪此時的態度可要好太多,姿態放得很「低」,正因如此,才讓張琚感覺有異,
甚至不習慣。
通過這兩個月的觀察接觸下來,張琚已然發現,杜洪此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是個自命不凡的人,尤其在乎出身高低,用人也全憑一個遠近親疏。
當然,這倒也不是什麼致命的毛病,如今這個世道,若不分親疏遠近,才容易出問題。只不過,有些事情,可以做,但實在不便表現在臉上,乃至時時掛嘴上。
杜洪,恰恰就是這樣一個人,自翊京兆大姓,擁有一種莫名的自信與優越,就仿佛沒有被北方的胡虜、軍閥鞭撻過一般。
別說那些寒門、賤民出身了,就是張琚這樣正兒八經的名門士族,杜洪實則也是不怎麼瞧得上了,馮翊小姓,豈能與京兆大姓相提並論?
舉事之初,招攬張琚,只是利用罷了。局勢一穩,杜洪那種傲慢自矜的本來面目,也就一步步顯形了,這段時間下來,張琚已經深刻地體會到了。
從杜洪平日裡對張琚的態度,就可知了,頤指氣使,獨斷專行,也就罷了,關鍵在於,言辭交流之間,多有侮慢與鄙視......
有鑑於此,對杜洪此時的態度,張琚才覺得奇怪。以他對杜洪的了解,他恐怕還不是為河東苟軍的兵鋒,而放低姿態。
畢竟,眼下渭北雖然闖入了苟政這頭野狼,聲勢雖大,但還不至於讓杜洪感到畏懼。甚至於,
張琚估計,杜洪心中對苟政依舊鄙視,恐怕正考慮著派兵將之連同魔下一併誅殺,以震懾關西「群小」,宣示主權,揚他征北將軍的威風。
懷著這樣的考量,在杜洪的注視下,張琚以一種沉著的口吻,抱拳稟來:「明公,事已至此,
以苟政之野心,苟軍之鋒銳,不達目的,怕是不會罷休的。
為今之計,除卻訴諸於武力,以兵馬拒之、逐之,恐怕別無善法!另外,苟政如今正廣發文,傳制關西郡縣,言其得到建康冊封,此番進兵,是奉命討伐。
此事暫且不論真假,然一旦讓此消息廣為流傳,再讓苟軍占據郡縣,久留關西,對關西人心所向,對明公治撫秦雍,都是巨大威脅!」
『張司馬所言,鞭辟入裡,一語中的!」張琚言罷,杜洪頓時盛讚之,看向其他在座文武,嚴肅地道:「因此,必須予以苟政力此賊迎頭痛擊,將之誅除,還我關右安寧!」
場面很嚴肅,但杜洪的表現,總是難免讓人感到彆扭,既有此志,又為何不早做決定,早派兵馬,阻截苟軍。非得等苟軍已經禍連州郡,撼動三輔......
而杜洪,在轉眼間,便又將「自負」二字寫在臉上,對眾人道:「諸位也無需擔憂,苟政終究只一逆賊匹夫,眼下雖然猖獗,只是因為我們尚未發兵討之。
一旦我關西勁旅北上討之,自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因此,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選派一員良將,率師北上,討伐賊軍。
不知諸位將軍,誰願領軍出征?」
雖是問話,但杜洪的目光卻落在座位靠前的一名圓臉武將身上,直接道:「張先將軍,素有統率之才,魔下多勇士,馮翊又是張氏族地,豈能任賊軍恣意凌辱?」
張先同出馮翊張氏,並且還是張琚的胞弟,聞言,沒有接話,而是皺著眉頭,看向張琚。而張琚,對杜洪的提議,神情間亦有陰霾,腦子裡快速考慮過後,不著痕跡地沖張先點了點頭。
見狀,張先這才起身,朝杜洪拜道:「末將願往!」
對張氏兄弟的眼神交流,杜洪自是看在眼中,但此時似乎也不在意,見張先答允,面露喜悅,
道:「有張將軍出發馬,何愁賊軍不退,渭北不安?」
對杜洪的高帽子,張先也顯得有些矜持,面色沉凝。
「兄長,馮翊已陷,渭北大亂,豈是輕易能夠收復平定的?我看杜洪,分明是想借我張氏在馮翊的根基,與苟軍角力!」散議之後,被新任命為「討逆將軍」的張先,迅速找到張琚,陰沉著臉提出疑問:「我甚至懷疑,他想借刀殺人,消耗我張氏的力量!」
「他那點算計,又豈能瞞得過為兄的眼睛?」面對張先,張琚顯得很沉靜,平和地說道:「借刀殺人,卻也不至於,意圖驅策我兄弟族人,為其效命,抵擋苟軍,也是事實!」
「兄長,杜洪那般鄙視苟政,但你該當知曉,苟政的軍隊,可都是從刀山火海中闖蕩出來的。
過去為賊時,尚能竊奪河東,攘外安內,而況如今取得晉廷大義?不易對付啊!」張先面露焦慮:
「我魔下,雖有些精卒,但數量畢竟太少,軍械訓練都很缺乏,如何能是苟軍虎狼之師的對手、並且,如今已被苟軍打到渭北,關中地利已喪,這仗小弟實在沒有信心!」
聽張先這麼說,張琚臉色變化幾許,低聲罵道:「這個蠢材,若肯早聽我勸,重視蒲坂,何至今日?」
顯然,張琚心中對杜洪的積怨也到一定程度了。不過,發泄完後,還得直面眼前的問題,深吸一口氣,道:「你的顧慮,我亦明白,因此,你此番領軍出征,要順勢而為,能成功擊敗苟軍,收服馮翊,固然最好,若不能,也不許逞強!
記住,以保全實力,堅守渭南為主!另外,出征軍隊,一定要牢牢掌握在手中,有此兩萬軍在手,不論接下來形勢如何變化,我張氏都能占據主動!
南來的張氏子弟,也盡數充入軍中,安排軍職,協助你掌軍。我在長安,亦會全力籌措糧械,
供給大軍。
苟軍雖暫得其勢,但三輔大部仍然在手,以渭南之人丁、錢糧,足可與之周旋.....
聽張琚如此交待,張先面上焦慮頓去大半,甚至露出少許興奮,抱拳應道:「諾!」
杜洪在這幾日期間,倒也不是毫無作為,至少趁著這個機會,迅速在三輔徵召組建了一批軍隊,使長安之師,迅速達到三萬之眾。
這些軍隊,成分來源複雜,有羯趙官軍遺卒,有長安扯旗時前來投靠的豪傑私軍,有流民部曲,有地方郡縣兵,還有被強征入伍的三輔丁壯。
其中,除了羯趙官兵以及豪傑部曲具備一定戰鬥力之外,余者是個什麼情況,是能夠想像的。
但是,這三萬軍隊,也是杜洪對付苟政的底氣來源。
畢竟,根據刺探,比起宣傳的,連走潼關道西進的苟雄部算上,苟軍也不過兩萬之眾。因此,
三萬對兩萬,優勢在我!
而這一回,杜洪直接大方地,撥給了張先兩萬人,當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杜系」部曲之外的雜牌。但對張氏兄弟來說,就是一筆可觀的財富了。
這年頭,管素質如何,兵多將廣就能唬人,軍隊,才是硬實力!
兄弟倆並排著出宮城而去,張琚繼續向張先交待著,表情也愈加陰沉,眼神中的陰勢幾乎不加掩飾,甚至閃爍著滲人的寒光。
顯然,張琚已經動了其他心思,杜洪的「光環」在張琚這裡,早已經褪色了,甚至因其侮慢,
怨恨已然深結。因此,張琚早就在考慮他自己與張氏的利益與前途了。
也因為早有準備,在苟軍動手之後,馮翊剩下的張氏族人,也迅速逃離,過河南來,投奔長安。不像其他士族,在強兵壓境的時候,只能默默自守,與苟軍周旋,時刻面臨危險。
接下來具體如何做,張琚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計劃,那得根據局勢發展,但不管如何,只要軍隊在手,那就有本錢,哪怕同苟軍談判。
當然,讓張琚直接投降,迎苟政入長安,那也是不可能的,苟政還沒那麼大的臉,苟軍也還沒展現出制霸關西的實力。
起初張琚為何那般積極投奔杜洪,協助其掌控長安及雍州,說到底,也是一次政治投機,正常情況下,哪怕出身馮翊士族,這種機會也是很難遇的。
只不過,上了杜洪這條船後,發現不管是船長還是船本身,問題都很嚴重。但是,這也沒妨礙他張琚暫時成為杜洪集團的二號人物,也不影響張氏的實力與名望在雍州迅速提升。
經過這段時間的風雲變化,再一心為杜洪謀劃,已然不符合張氏的利益了,但在對付苟政這件事上,又不得不繼續合作。
張琚的心中,可矛盾著。而這也意味著,由張先統率的「討賊」兵馬,首先從思想、目標上,
就已經是跑歪了,又如何能仰仗他們,抵抗苟軍呢?
就在張氏兄弟,做著密議的同時,長安小城內,散議的杜洪,也單獨留下了一人,他的兄弟,
時任京兆太守的杜郁。
比起杜洪,杜郁為人顯然要謙慎許多,也更具涵養。當然,不似杜洪那般自負,對關西眼下形勢的看法,也不那麼樂觀。
「德茂,你何以長賊軍志氣,而滅我軍威風?」對杜郁的小心勸說,杜洪既難理解,也更覺不爽,因而斥道。
見杜洪那驕矜之態,杜郁甚感無奈,心中苦悶不已。過去的杜洪,或許帶著些豪族大姓的驕傲,以及剛憶,但絕不會如此狂妄、不智,只能說,一座長安,將他的兄長徹底裝進去了。
忍住胸中的鬱悶,杜郁還得極力勸說:「兄長,苟軍此次,顯然是有備而來,萬不可小之!」
「你只勸我提高重視,不要冒進,然而賊軍正在渭北肆虐,我今為雍州之主,不發兵討之,難道要坐視其危害士民百姓?」杜洪怒道:「難道我擁兵數萬,要自縛手腳,困守長安,坐等賊軍來攻嗎?」
面對杜洪的詰問,杜郁眉頭緊,憂慮滿懷,一時間卻又找不出反駁杜洪的話來。沉思幾許,
道:「縱然兄長所言在理,只怕張先也不是苟軍對手!」
「若要動兵,也該當盡出精兵,全力一戰!」杜郁表示道。
對此,杜洪連連搖頭,不屑道:「區區苟賊,豈值得我全力一搏殺?何況,若盡遣主力,長安定然空虛,若旁人所趁,悔之晚矣!」
聞言,杜郁當即欲行再勸,卻見杜洪自信一笑,語氣變得輕鬆,道:「德茂放心,我已有破賊之策!」
見狀,杜郁心中更加嘀咕了,趕忙問道:「計將安出?」
杜洪道:「張先軍,只是我拋給苟賊的一道誘餌罷了,用以吸引賊軍的注意!致命的殺招,正在渭北,在高陸!」
「高陸?」杜郁微訝。
杜洪解釋著:「我早已遣人聯絡那氏酋毛受,令其領軍東進,趁我軍與苟軍對戰之際,從側後殺出,一舉破賊!」
聞之,杜郁面上不見喜色,思吟幾許,問到關鍵點:「毛受占據高陸,擁兵自保,怎會輕易為兄長驅策?」
杜洪笑道:「自然不是沒有代價的,我許諾毛受,破賊軍之後,繳獲與其一半,再把苟政的河東郡也封給他,昨夜使者歸來,他已然應允此事了!」
說著,杜洪又自然而然地露出自得表情:「當初,一個司馬,就使用張氏兄弟,舉族來歸。今許以如此厚利,氏酋貪婪,豈能不動心?
何況,賊軍在渭北大肆攻略,兵鋒已然越過馮翊,向萬年縣蔓延。過了萬年,便是高陸,那毛受又豈無忌憚之心?」
聽完杜洪的籌謀,杜郁經過簡單分析之後,算是勉強認可此策。抬眼,平復下心緒,杜郁向杜洪拜道:「不知兄長留我,想讓我做什麼?」
對杜郁的聰敏,杜洪顯然很滿意,說道:「我給你增兵至五千,你率之踵張先軍而行,為其策應,觀時而動。張先若能勝,則隨之共擊賊軍,若敗,則收攏兵馬,阻止局面惡化。
還有,注意觀察張先動向,以防有變。這張氏兄弟,可驅策,卻難以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