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紙引爭鋒

  第131章 紙引爭鋒

  張良之死默默無聞,遠不像項氏一族被滅那般轟動,甚至大秦朝堂諸公都不知有這麼一個人進過秦宮。

  天下的局勢也不會因一個張良的死去而變。

  今日到達朝堂後,大秦諸公發現每張桌上都擺上了筆墨,以及一種沒見過的黃色……布料,那布料被一塊硯瓦壓住。

  這是什麼布?大王要讓他們在這布料上書寫?

  一些大臣已經開始皺眉。

  布料雖可用於書寫,但太過奢侈浪費,如今天下還有不少人沒有衣穿,他們卻用布來書寫記錄,不是奢侈浪費,又是什麼?

  而且,如果用布,大秦一日要用掉多少布?

  之所以用竹簡,一大原因便是竹簡材料來源簡單,可大批量製作。

  嬴政道:「眾卿請坐!」

  眾臣謝恩落座後,嬴政道:「想必眾卿都已看到桌上之物,興許有愛卿以為此物為某一布料,然此物非布。」

  眾臣仔細看向桌上那東西,發現好像和布確實有所不同,嬴政又道:「此物名『紙』,亦為李念所制。」

  又是那個李念,近段時日,這個名字出現的頻率太高了,讓眾臣想不記住都難,好像每件事都和那李念有關。

  見眾臣都對紙很好奇,嬴政道:「眾卿可拿於手中觀摩,不使之損壞即可,此物雖材料簡單,製作亦是不難,然大秦現今無有多少。」

  得到了嬴政許可,一些大臣已經拿起紙開始觀察起來,這紙確實不是布,摸起來的手感便不同於絲綢等布料,有些糙,但又很柔和。

  比綢和麻更輕,但又不如綢布麻布堅韌,似乎輕輕一撕便能將之撕破。

  「此物最大的功效是可書寫,取代竹簡,眾卿不妨一試。」

  有大臣反應過來,此物若可書寫,那以其輕薄的程度,同等厚度和重量下,所能記錄的內容絕對遠勝竹簡。

  當即有大臣提筆在紙上試著書寫,真能留下文字,只是須掌握好力度和速度,若筆在其上停留太久,會讓墨在上面散開。

  但這點小小的缺點,對比於其帶來的巨大優勢,不足一提。

  他們現在處理政務或想要寫點東西,都是通過竹簡,但凡字數多了點,那竹簡可能好幾十斤,不僅重,還很占地方。

  因此,往往得專門有人幫他們拿竹簡,實在是太多太重,可換成這紙,那便大不一樣。

  這一張紙能記下好幾卷竹簡的內容,原本的幾十斤竹簡,也不過用幾頁紙,而以這紙的份量,怕是一歲稚童也可拿得。

  且這紙似乎還可摺疊,那便更好了,到時可隨身攜帶,哪還用人專門相拿?

  查閱某些典籍或卷宗時也一樣,以竹簡記錄卷宗,有些事一卷竹簡記錄不下,便需數卷,乃至數十卷,不僅記錄之人不便,存放也不方便,他們查閱時也不便。

  倒是用了這紙後,原先須以多卷竹簡記錄的事,現在只需一張或幾張紙,存放更便利,查閱時也方便,無須在大堆的竹簡中翻找。

  從紙相比於竹簡的便利中,眾臣中有人還想到了一個問題:如今天下間讀書識字者甚少,其中一大原因便是書籍較少。

  書籍皆為竹簡,不便攜帶,自然不好廣而流傳,可紙卻便於攜帶,將之放出後,必會為天下百家用來傳播自家學派的經義學問,從而使天下間的讀書識字者日漸增多。

  但天下間讀書識字者增多,是好是壞?

  見所有大臣都已停筆,嬴政問道:「眾卿以為這紙如何?」

  嬴政話落,淳于越高興地起身恭賀道:「臣為大王賀,大秦有此物,教化可興,天下可定。」

  淳于越是真的高興,這紙若傳於天下,儒家絕對會受益。

  到時,他們儒家的經典隨之傳萬家,天下人人皆知儒,不是教化可興?

  而人人都知儒,遵禮守儀,天下不是可定?

  不過,這個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需得解決,他們儒家會受益,其他百家也會受益,如道家、墨家,需設法讓這些百家不能傳播學說。

  這時,一名大臣憂心忡忡地起身:「淳于博士大謬,此不為賀,乃禍也,臣請禁此紙,不使之流於天下!」

  淳于越看向這大臣,反問道:「此紙利於大王,利於我等,利於天下,何言為禍?」

  嬴政也對這名大臣道:「卿且說為何要禁紙?」

  這名大臣認真陳述他的理由:「紙便於書寫、便於攜帶,比於竹簡,其更易傳播,然正因如此,反而有禍。」

  「禍一為可被心思叵測者所用,臣恐有人以紙散播於大秦不利之言,而以紙之便於攜帶,會比竹簡更易將謠言傳遍天下。」

  「禍二為其會使天下讀書識字者增多……」

  大臣的話聽得李斯連連點頭:對,就是如此,要是讓天下間讀書識字者變多,通曉事理,哪還怎麼好治理?

  民愚方可治,越愚蠢越不懂事越好,那樣才會只知聽從治理,不會生出別的心思。

  淳于越聽完這名大臣的話後,向嬴政道:「大王,此人之言皆為胡言,萬不可聽信!」

  「其所言禍一有叵測者會以紙傳謠言於天下,可無紙,其等便不會散播謠言乎?其等能以紙傳謠,我等亦可以紙闢謠!」

  「其言禍二,天下間讀書識字者增多,便會使人心思變,再難治理,然臣以為正因讀書識字明理者增多,天下才更好治理。」

  「試問,是知禮守法者易犯法,還是無知蒙昧者更易?」

  「於臣觀之,紙之功用遠勝竹簡,豈能因些許缺處而廢優用差?若是如此,我等今日不應著衣穿履,當如上古時衣不蔽體才是。」

  嬴政在王位上看得有趣,在李念話中,阻礙華夏進步的儒家竟會在朝堂上推廣更先進更優的紙。

  就在這時,李斯不咸不淡飄來一句:「淳于博士所言這些,都是基於天下讀書識字明理者為你儒家弟子吧?可當今天下,並不僅有你儒家,還有其他百家,淳于博士是想大王廢百家,獨尊儒術?」

  雖和李斯算不錯的朋友,但面對李斯話中的險惡之意,淳于越反問道:「廷尉莫非便沒有讓大王獨尊法家之意?」

  大家都這麼想的,別大哥說二哥,搞得好像只有我們儒家才這麼想一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