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拒絕裝睡,唯一的清醒者

  此心安處是吾鄉!

  畫面中的蘇軾,臉上常掛著樂天知命的笑容,不論是在什麼地方,都能淡然處之,偶爾抬頭一望,似是尋找張凡的影蹤,又似乎是穿梭千年,直接望向那億萬雙眼睛。

  喪子之痛,對王朝雲的打擊,當然更大。

  蘇軾有詩描繪道: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

  張凡的鏡頭偶爾給到那個可憐的婦人,她似乎早已不復當年少女朱顏。

  可是對於直播間裡的觀眾來說,她巧笑倩兮,在西湖畫舫上舞動青春,溫柔歲月,讓湖光山色都因她而明艷的那一幕,仿佛還在眼前!

  到如今,已是忽忽十幾年過去……

  然而即便如此,悲痛欲絕的王朝雲,依然勉強收拾心痛,繼續追隨蘇軾,不論他在哪裡,都將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此處是常州,然而在陽光明媚的野外,又有一間世外桃源般的小屋。

  看上去,跟之前黃州的那一幕,極為相似。

  畫面中甚至還殘留著當日東坡肉的濃香,透過屏幕,惹得後世無數人再次垂涎。

  蘇軾和王朝雲,在木屋之內,或許是傾訴心曲,或許是互相寬慰。

  而張凡就站在屋外,負手而立,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看著看著,竹林化作亭台樓閣。

  看著看著,小木屋化作金鑾殿。

  金鑾殿上,蘇軾已是一身官服正裝,重返京城權力中樞!

  1085年,司馬光被重新啟用為相,而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則受到了凌厲的打壓。

  按照朝堂上黨爭的慣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所以,曾經因為得罪新黨而連遭貶謫的蘇軾,仿佛是迎來了人生的最大轉機!

  朝奉郎!

  禮部郎中!

  起居舍人!

  中書舍人!

  翰林學士!

  禮部貢舉!

  重掌朝政的「舊黨」,同樣欽佩蘇軾的絕世才華,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如同火箭躥升一樣,官至三品!

  世事,或許就是這樣無常!

  在你拼命爭取的時候,處處挫折,總是難以如願。

  而當你心灰意冷,決定「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時候,偏偏官運亨通,擋都擋不住。

  然而,蘇軾接下來的操作,再次令人大惑不解!

  按理說,華夏人,尤其是古代華夏人,對於「知遇之恩」,是非常看重的。

  尤其蘇軾接連遭到貶謫,追本溯源,都因為當年在朝堂上力抗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新黨。

  所以現在王安石的勢力被打壓的時候,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立刻就想起蘇軾,讓他一路火箭提拔,可以說是給了足夠的尊重,足夠的面子,足夠的誠意。

  但蘇軾是怎麼報答的?

  典籍華夏第六期,到了這裡,張凡似乎把節奏放得很慢。

  蘇軾這次重返朝堂中樞後,每一個舉動都表現得清清楚楚。

  他向皇帝上書,提出諫議,歷數舊黨執政後爆發的腐敗現象,一點情面也不給留!

  然後……理所當然……勢單力孤的蘇軾,被回過神來的舊黨聯合針對,再次被迫離開中樞,去往杭州……

  「這!作死?」

  「圖個啥啊!」

  「先剛王安石,然後再懟司馬光……蘇軾你要是想成為黨爭領袖,提出自己獨立的政見,起碼先混成老大啊!」

  「這小弟做得雖然硬氣,但人家翻翻手就把你攆出去了!」

  「幼稚!政治上的確是太幼稚了!」

  「還是老老實實寫寫詩填填詞吧,官場不適合你,東坡先生……」

  「胡鬧!就算是千古一相張居正這樣的人物,羽翼未豐之前,還不是照樣得裝孫子,拜碼頭!」

  「才剛回去啊!直接就飄了?」

  「看著憋屈!還不如沒這一段!」

  「當朝三品啊!說不要就不要了……有才任性?」

  ……

  彈幕七嘴八舌,大多對蘇軾的迷惑行為表示不解。

  畢竟看上去,蘇軾這完全是自己找死。

  新黨勢力大,你去懟新黨。舊黨勢力大,你去懟舊黨。

  這、這難道是個噴子?

  然而,已經有人的目光,似是不經意地,落在了這一期典籍華夏直播的主題上。

  浮雲世事改,孤月此心明。

  這一段明顯很憋屈,蘇軾剛回京城,就開始作死,然後理所當然地被一波反擊打得奄奄一息,眼瞅著又要滾出去了。

  可奇怪的是,張凡的鏡頭偏偏沒有絲毫跳躍,而是老老實實地用許多剪影,將這個過程,演繹得非常詳細,甚至讓人宛如親歷!

  到底要幹什麼啊!

  就算換了我,也不至於這麼幼稚啊!

  抱大腿都不會?

  人家跟你示好,你寫舉報信舉報人家,這什麼妖孽思路!

  老老實實跟舊黨靠攏,說不定三品只是個起步!以後好好混著,混成老大也未必不可能!

  容得下弟兄,才能當大哥啊!你這一開口把能不能得罪的全得罪個遍,你不死誰死?

  「咳咳……我說兩句……」

  喧鬧的彈幕中,有人開口,說出一番話來。

  與此同時,龍城電視台演播大廳里,面對主持人趙永軍的提問,吳思衡陷入短暫沉思,然後同樣也久久看著那句本次直播節目的主題,慢慢開口,道:

  「蘇軾,是唯一的清醒者。而且,他拒絕裝糊塗……」

  嗯?

  這說法顯然與彈幕中的主流風格迥異,許多人的目光都轉了過來,包括台長孫成功。

  雖然這裡的大多數人,一開始就隱約明白張凡要表達的意思,但是能聽到吳思衡親口解讀,當然也是極有意義。

  「蘇軾傻嗎?」

  「不!他不傻!」

  「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萬劫不復,甚至丟掉性命?」

  「不!他知道!」

  「他不在乎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三品之位嗎?」

  「不!他在乎!」

  「但是,他依然這麼做了……」

  吳思衡的聲音,淡淡泊泊,倒似是有蘇東坡的三分韻味。

  這同步的訪談節目,現在雖然沒什麼人看到,但等典籍華夏節目完成之後,同樣有海量的觀眾要來看,來聽聽專家對於節目的解讀,增長見識,裨補缺漏。

  而實際上,就在吳思衡開始嘗試分析蘇軾迷惑行為本源的同時,彈幕里也已經有些類似的聲音發出來,開始的時候並不起眼,但卻漸漸壓過了七嘴八舌的議論聲甚至是對蘇軾的鄙夷聲。

  原來……如此?

  漸漸地,億萬觀眾的目光,開始變化。

  他們看著那個孤獨的、老邁的、飽受打擊卻矢志不移的蘇東坡,一時間,竟不知該用什麼樣的情緒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