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孔家掀起的浪潮

  這是最關鍵的問題。

  為什麼沒有去做?

  孔穎達之所以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是因為他沒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若是讓他自己思考,要不了幾天,也能想出這些法子。

  這並不是什麼難琢磨、棘手的問題。

  可就像尹煊說的那樣,為什麼朝堂沒有去做。

  孔穎達低頭看了下自身,立馬就找到了答案。

  「沒錯,就是因為你們。」尹煊看著他的目光流轉,就明白他想到了答案,「科舉雖給了天下寒門子弟一個通道。」

  「但倘若說,本應給寒門一個十分的通道,但在世家的把持下,就只剩下了三分。」

  「為什麼會有舞弊?那不就是因為有些人想要某些學子能夠高中,想要某些學子不能高中。」

  尹煊沒有留情,嗤啦一聲,撕開遮羞的說辭,把現實血淋淋地展露在他們面前。

  「誰最想要這份權利?」

  「自然是世家——他們想要家世連綿不絕,想要家族更古長存,那自然是十年出一個侍郎,二十年出一個尚書,五十年出一個宰相。」

  「可他們不能保證自己的後代,能夠像他們那樣有本事,那當然是要玩弄一些小心機、小手段了。」

  那群寒門子弟聽得牙痒痒,眼裡直冒火。

  李淵聽得有些心驚膽戰,好傢夥……這玩意是能隨便說出來的嗎?

  這小子還真是無法無天。

  大唐又要動盪起來了,不過…他倒是沒什麼反對意見。

  他也好、李世民也好,都是抱著要壓一壓世家的念頭,只是這塊硬骨頭,一直不好啃下去。

  李世民又不想弄得國家震盪,畢竟才沒過幾年和平的日子。

  孔穎達臉色有些沉重。

  「但現在不一樣了。」尹煊一點桌子,看著孔穎達,語氣裡帶著些熾熱:「有了你,有些事你就可以去做了。」

  孔穎達一挑眉毛:「先生的意思,是讓我拿著科舉改制的奏章,呈以朝廷,為天下寒門子弟說話?」

  尹煊一點頭:「沒錯。」

  孔穎達還是聰明的,他剛才說的那一番話,濃縮起赤裸裸的一句話,那就是「找朝廷為後台,然後拉攏天下的寒門出身的讀書人。」然後,用這些力量和孔家、或者說和世家抗衡。

  孔穎達還是有些擔憂。

  「現在正是春闈結束,世家那些狗屁不通的文章,還在被讀書人們詬病。」尹煊這話一說出來,旁邊的讀書人們就助陣吆喝起來。

  「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

  「你也是最適合提出這種說辭的人。」

  「你的祖先是夫子,子曾經曰過有教無類,為天下讀書人謀福利的事,不就正是應了有教無類的那句話?」

  孔穎達遲疑著點了點頭,應了一聲,但沒答應下來。

  他只是想和曲阜孔家鬥爭,讓孔家重獲新生,但尹煊這一來二去,就帶到了和整個世家階級為敵的層面上。

  和孔家為敵、和世家階級為敵,這可是兩碼事。

  前者是瘦死的駱駝,是暮氣藹藹的老人,可後者是嘯山林、鎮三山的猛虎,正是猛勇、能戰的時候。

  孔穎達又向尹煊請教了一些,但尹煊的態度依舊如一,是希望孔穎達能夠站出來,從這一點上去削弱世家的力量。

  孔穎達沒留下來吃晚飯。

  打包了一些吃食帶回了家,路上、吃飯的時候、到臨睡前,他都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該不該聽取尹煊的建議。

  仔細想了一下,好像……他能走的,也就只有這麼一條路。

  從他決定好要和曲阜孔家分家之後,和世家站在對立面也就成了一件無法避免的事了,別看五門七望總是嚷嚷著自己才是「第一世家」。

  但他們心裡都跟明鏡似的清楚,有孔家在,他們也只能嚷嚷著「第一世家」,讓自己的叫聲大一點,但…誰都清楚,這個所謂的第一世家,也就只有孔家才能擔得起。

  除非他們家族裡能出幾個遠超孔子的人物。

  但……學著先賢的書、學著他們的知識,又怎麼可能會超越得了他們的?

  那麼他們想成為第一,也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原本的第一消失了,他們才能夠去爭奪那個第一的位置。

  這麼一想,孔穎達心頭壓力又重了幾分。

  這些世家,不敢明目張胆地對他出手,但借著本家和分家爭鬥的時候、煽風點火,讓他們兩敗俱傷,而後取而代之,還是敢做的。

  店家說的對。

  是得找一個靠譜的後台。

  孔穎達立馬翻身從床上起來,點著燈,拿起紙筆,把尹煊說的那些東西,洋洋灑灑地寫了出來。

  如何杜絕舞弊。

  又如何完善科舉制,讓其成為挑選人才的完善流程——童試、院試、鄉試等……與之對應的,自然還有寫文章的格式。

  它有個不太好聽的名字,叫做八股。

  其實尹煊一直不太能理解的一點,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對「八股」痛罵不已,規定答卷的格式有什麼問題嗎?

  寫論文、材料的時候,也得按照一個格式來寫。

  對學生來說,他們不需要再考慮怎麼答題、不需要考慮自己的寫作習慣會不會導致閱卷老師的不悅,閱卷老師也不需要再多調度腦子,按照格式讀下去就好,甚至批改、打分都變簡單的多了。

  真正禁錮思想的,難道不是科舉只准從四書五經里出題,以及三百年後的,只准從四書五經里作答?

  再好的一門學問,讓人只去學這個東西,扣著字眼從裡面出題、從裡面作答,那也只會變成一團臭不可聞的污泥。

  尹煊拿出來上面的主意,自然是注意著這一點。

  又分了一些科目。

  還強調著,挑選人才,並不僅僅是在給朝廷挑選人才,也是在給整個大唐、整個社會挑選人才。

  畢竟……為朝廷所用的人才,終究是少數。

  總不能放著大把有才能、但才能不夠治理國家的讀書人,一輩子都抱著書本啃,浪費他們的生命、也浪費國家、家庭的資源吧。

  這些東西,孔穎達也都一一寫了上去,尹煊特意囑咐過,前面那些科舉的制度、文章的格式都不重要,這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