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案件梳理

  既然在改朝換代這件事上,周鈞和孔攸定下了分步走的策略。🐚👻  😂👑

  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制定計劃,確定應當如何去查辦靈堂縱火案。

  首先,周鈞與孔攸分析了皇宮與朝堂的關係。

  李隆基自從來到涼城之後,就不再打理朝政,如同在長安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一樣,將大權交給了周鈞。

  這在涼城朝堂的大臣們來看,是皇帝信任寵臣的表現。

  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涼城內亂,孔攸屠盡涼城門閥,又將李隆基軟禁在宮中,使得皇帝深居簡出為止。

  明眼人都能發現,手握大權的周鈞,開始在涼城、長安等地,開始清理異己、栽培親信,逐漸用軍鎮官員,替換掉中央和地方上的官員。

  此時的李隆基臥病在床,久不上朝,太子之位又懸而不決,朝堂的臣子們,自然開始揣測皇帝與丞相之間的關係。

  但此時,大部分人對於周鈞有不臣之心這一說法,還是將信將疑。

  畢竟,涼城和長安的兩次大清洗,一次是因為叛黨入宮,另一次是因為勾結偽朝,無論是理由,還是動機,都能站得住腳,周鈞的行為不能算是謀逆,只能說是略有嫌疑。

  一直到李隆基在臨死之前,立下遺詔,詔書中將周鈞收為義子,又令其繼位為帝。

  大臣們對於周鈞的疑慮,因為這封詔書,這才徹底消失。

  在大臣們看來,李隆基死前,將皇位傳給周鈞,非但不是昏庸,反而是賢明的表現。

  李隆基在位時,任用奸佞,又坐視叛黨做大,最終使得大唐丟掉了半壁江山。

  皇帝老子昏庸無能,皇子們的表現,一個個也都是讓人失望至極。

  李亨在江南自立,本來局面大好,卻因為疑心病,先殺兒子,再殺兄長,最後又殺了賢臣,落了個眾叛親離的下場,而南唐也岌岌可危,眼見就要滅亡。

  至於其它皇子,造反的造反,逃跑的逃跑,根本無人能夠挑起大梁。

  只有北唐丞相周鈞,臨危受命,先是平定河北,接著又收復河東,最後光復了長安,可謂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所以,李隆基將皇位傳給周鈞,令後者重整大唐基業,朝堂眾臣非但不反對,反而支持者甚眾。

  然而,這些臣子們不知道的是,李隆基早就恨周鈞入骨,傳位是假,同歸於盡、拉後者一起去死才是真。

  他們更加不知道的是,周鈞早在長安職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自立之心,從頭到尾只是將李唐皇位當做實現願景的工具,對於唐室卻是再無忠心可言。

  所以,靈堂縱火案,李隆基的棺柩被付之一炬,周鈞險些被燒死其中,大臣之中很少有人知道內情,大多只是將這樁案件,當作是一次謀逆叛變來看。

  分析完這些之後,孔攸對周鈞說道:「主上既然打算繼位唐室,那麼靈堂縱火案的背後……先皇與丞相不合,前者欲置後者於死地,這樣的真相就不能公布於天下。」

  周鈞:「伯泓的意思,是將這樁案子的犯人,推到其他人身上?」

  孔攸點頭道:「主上繼位之後,需要做到幾件事情。一、必須確保傳位詔書的合法性,二、必須爭取到大唐臣子們的支持,三、必須儘快處理掉,那些有可能會造成威脅的不安定因素。」

  孔攸說的前兩點,周鈞心中明白。

  李隆基臨死前的遺詔,收自己為義子,再傳位於自己,實際上是一個陷阱。

  自己只要一死,另有一封扶持其他皇子繼位的隱詔,必定就會問世。

  到了那個時候,遺詔的合法性就會失效。

  至於大唐臣子們的支持,其實也很好理解。

  縱火案背後的真相,不能對外公開。

  換言之,周鈞和李隆基自始至終,都要裝出一副君臣和睦、父子情深的模樣,使得大臣們誤以為這樁案件背後的兇手,另有其人。

  想到這裡,周鈞突然靈光一閃,對孔攸說道:「伯泓說將縱火案的罪責,推到其他人的身上,我想到是誰了。先前你在信中,讓軍士密切關注宗室的一舉一動,其實就是想借著縱火案,對涼城宗室動手,徹底排除未來可能會發生的隱患。」

  孔攸點頭道:「李隆基當初為了引主上入局,一切都是以保密為主,縱火的計策必定沒有多少人會知曉。倘若細算下來,皇帝的近侍高力士算是一個,工部侍郎閻浚算是一個,領隱詔伺機而動的那位皇子算是一個,剩下的知情人中,必定有李唐的宗府。」

  周鈞:「李隆基死後,負責布置靈台、主持初終、發喪治喪、安放棺柩的,都是宗府的人,所以他們中有人,必定也知曉這一計劃。」

  孔攸:「主上說的是,但你切莫小看了宗府的實力,宗府之中不僅有皇子公主,還有勛貴王爵,這些人是李唐宗室的核心力量,本身就是天底下最大的門閥。主上繼位之後,倘若想要推行政令,改變朝綱,宗府將會是最大的阻力。」

  周鈞:「因為我一旦繼位,就意味著改姓入宗,李唐宗室對於我來說,既是祖制,也是家長,我今後行事就會被束縛住手腳。」

  孔攸點頭道:「所以,攸才想借著這次縱火案,將宗室一網打盡,徹底了卻主上的後顧之憂。」

  周鈞:「眼下,既然定下了目標,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應當如何去做?」

  孔攸:「主上繼位為大唐皇帝,又希望爭取臣子的支持,所以即便要對付宗室,也不能用蠻力和殺伐來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還是搜集證據、編織罪狀,將宗室成員以不赦之惡來定罪。」

  周鈞仔細尋思後說道:「工部侍郎閻浚已死,修建內堂的工匠恐怕也被滅口。如今說到證據,手頭上只有被大火焚毀的靈堂,以及高力士手下一個來不及自盡的內侍,還有十二名參與監理靈堂建設的工部官員……」

  孔攸:「主上,宗室成員並非鐵板一塊,這些人的身上,或許也是突破口。」

  周鈞輕輕點頭。

  孔攸:「主上,還有一事。御史台、大理寺、刑部里的官員,有不少與宗室素有聯繫,恐不便參與審訊。」

  周鈞想了想,說道:「這樣吧,為了徹查城中叛黨,再杜絕日後會發生類似的事情,我打算單獨建一部司,專職監視和審訊朝中官員,不經尚書省,只向皇帝一人報告。」

  孔攸:「主上此言大善,這一部司可有名稱?」

  周鈞:「拱衛司,這名字說著有些拗口……不如以大唐廂軍為制,一旌為衛,就叫錦衣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