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改道北巡

  太子李亨帶著兩千禁軍離開,陳玄禮麾下的士卒又大多叛亂,李隆基還有宮中一眾皇子公主,連帶著一群內侍和宮婢,再也沒了軍隊護衛。【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官網】

  周鈞和麾下的三百親衛,便成了皇帝西逃的唯一依靠。

  收拾好營地中的一切,眾人在周鈞的指揮下,離開了馬嵬坡這個傷心地,向西繼續行去。

  經過一天一夜的趕路,李隆基一行人終於抵達了扶風郡。

  自從在馬嵬坡中被白綾勒到暈厥,楊玉環便高燒不退,一直處於昏迷的狀態,即便是太醫開了藥,中間也一直不見得好。

  李隆基為了讓楊玉環好好休養,下令在扶風郡中暫留。

  入夜,從長安城中逃出來的皇子公主們,終於在扶風郡中吃到了一頓飽飯。

  周鈞則入了偏廳,與李隆基商談,接下來應當如何處置。

  經歷了馬嵬坡之變,又遭了數日的奔波,李隆基疲態盡顯,精氣神大不如從前。

  他看著周鈞,嘆道:「朕識人不善,錯把奸佞視作忠臣,到頭來,倘若不是周二郎來救,怕是就要死在了半途之中。」

  周鈞拱手道:「陛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李隆基突然想起周鈞的妻兒,如今還是生死不知,便問道:「朕出城之時,吩咐內侍去接囡娘和逍兒,只是被婉拒了,也不知她們母子二人,如今怎樣了?」

  周鈞:「臣經過長安時,安排她們北上涼州了。」

  李隆基皺眉道:「西涼乃是苦寒之地,逍兒年弱,也不知能否適應。」

  周鈞:「當下戰禍四起,西涼有朔方軍、安西軍和北庭軍拱衛,反而成了最安全的地方。而且,臣接下來打算去朔方作戰,將她們留在涼州,平日裡也好照看。」

  李隆基點點頭,猶豫了一會兒,向周鈞問道:「朕久居深宮,前線戰事當真如此……不利嗎?」

  周鈞聞言,臉上不動聲色,但心中早就開罵了。

  何止是不利,簡直就是糟糕透頂。

  西部戰線,長安、洛陽兩座都城,都落入叛軍之手;南部戰線,作為江南門戶的南陽城,當下被數萬叛軍圍困,城中缺糧,連老鼠都被吃空,很快就要開始吃人了;至於北部戰線,郭子儀和僕固懷恩的軍隊,原本已經圍住了九門,但由於糧道被史思明偷襲,只能中止圍城,放棄了戰果。

  心中這般想,但周鈞口中卻不能這麼說,如果真把李隆基嚇到,後者怕是要立即開溜了。

  周鈞:「陛下,當下唐軍相較於賊軍,武備相仿,兵力相近,但唯有一事不如。」

  李隆基:「何事?」

  周鈞:「士氣。」

  李隆基:「士氣如何了?」

  周鈞:「陛下請想,賊軍剛剛攻下長安、洛陽兩座都城,士氣正高;唐軍聽聞都城失守,陛下生死不知,豈不是士氣低落?」

  李隆基聞言,輕輕點了點頭。

  周鈞:「陛下於大唐而言,無異乎中流砥柱,眾將士只要能看到陛下,自然就會奮勇殺敵。」

  李隆基向周鈞問道:「那依你之見,當下應當如何是好?」

  周鈞:「東西二都已失,再留關中,也是無用,陛下不如北巡去往靈武。那裡有安西軍、北庭軍和朔方軍,這三隻軍隊,乃是大唐最精銳的兵力。陛下倘若能夠現身,將士必被鼓舞,平叛一戰才會有勝算。」

  李隆基聽了這話,有些猶豫。

  他本來是想去蜀中避難,那裡地勢險要,而且遠離戰禍。

  周鈞見狀,又勸道:「大唐到了生死存亡之際,陛下身為聖主,如果再不站出來,天下怕是要落入叛軍之手。」

  李隆基有些意動,但還在猶豫。

  就在這時,高力士快步來到門外,急聲說道:「陛下,貴妃娘娘醒了。」

  李隆基聞言,猛地站起身來,連忙向後廂趕去。

  此時的楊玉環躺在床上,人已經醒轉過來,但面頰和額頭髮紅,仍有微燒。

  李隆基帶著高力士,入了後廂臥房的大門。

  女官和宮婢們,看見陛下來了,紛紛請安讓行。

  李隆基坐在楊玉環的身邊,看見後者脖子上的勒痕,依舊是隱約可見,痛心的同時,也是愧疚。

  「玉環,玉環,朕來看你了。」

  伴隨著李隆基的輕喚聲,楊玉環慢慢睜開了眼睛。

  她的視線原本有些渙散,當看見李隆基身後的高力士時,剎那間睜圓了雙眼,口中悽厲喊道:「別過來!」

  高力士先是一愣,接著連忙跪在地上,頭如搗蒜:「老奴該死,老奴該死!」

  李隆基看了高力士一眼,口中沉聲道:「退下。」

  待高力士退出房間,楊玉環看向房頂,雙眼失了焦距,喃喃說道:「玉環夢見自己,去了一趟陰曹地府。」

  李隆基柔聲道:「愛妃你還活著,莫要胡思亂想。」

  楊玉環自顧自的繼續說道:「當臣妾被白綾勒住,魂魄慢慢出了軀殼,又被陰使勾入了地府。有那判官瞧了生死簿,告訴我陽壽已盡,無需再留戀人世間的種種。」

  李隆基聽的心如絞痛,伸出五指,想要握住貴妃的手。

  楊玉環不著痕跡的收回手臂,躲開了李隆基,口中又說道:「臣妾正待被打入地宮,突聞陰府上空傳來一聲大喝,有人說來救駕,臣妾的魂魄這才飄蕩回到身體裡面。」

  李隆基本來就相信鬼神之說,聽到這裡,不由嘆道:「來救駕的人,是周二郎,是他救了朕和愛妃。」

  楊玉環聽見後,開口詢問細節。

  李隆基於是又將當時發生的一切,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楊玉環:「如此說來,是周二郎將我從鬼門關中拉了回來。」

  李隆基點頭稱是。

  楊玉環垂下頭,思慮片刻後問道:「也不知囡娘和逍兒,如今身在何處?」

  李隆基:「她們母子去了涼州,那裡有安西軍、北庭軍和朔方軍拱衛,應是無虞。」

  說到這裡,李隆基向楊玉環說道:「周二郎向朕提議,改道北巡。」

  楊玉環:「北巡?原先定下的不是蜀中嗎?」

  李隆基:「賊軍占了長安,士氣大振,倘若朕不出現,大唐危矣;再說了,朕的三千禁軍叛離,眼下只能靠著周二郎的親兵,護衛御駕。如果周二郎此時要去朔方與叛軍作戰,朕的身邊就連一隻可用之兵都沒有了,又如何能夠平安抵達蜀中?」

  陪伴在皇帝身邊多年的楊玉環,自然知曉李隆基的秉性。

  這一番話,前段不過是個藉口,後段才是皇帝真正的想法。

  想到這裡,楊玉環想起楊氏一族,被陳玄禮屠殺到只留自己一人,心中悲戚的同時,也在顧慮。

  倘若真的去了蜀中,沒有楊家人作為依靠,單單只憑自己一人,如何管理那裡的楊家支族,又控制人心?

  思來想去,楊玉環向李隆基勸道:「陛下乃是天子,自然要顧念國家,臣妾支持北巡。」

  聽見這話,李隆基不再猶豫,最終拍板定了下來,改道北上。

  此時的周鈞,身處在栒房之中,正在與孔攸商議計劃。

  周鈞:「倘若勸誡無用,陛下執意去往蜀中,我就打算開始備用方案……」

  孔攸:「陛下在一天之內,遭遇兩次背叛,而且兩次背叛的主謀,都是他的親近之人。在這種情況下,周二郎就成了他的救命稻草,無論如何他也不會放棄的。」

  周鈞:「如果陛下能這般想,那是最好。只要將聖駕迎至靈武,再以此功獲得朔方軍的軍權。那麼,與叛軍的這一場仗,就會好打許多。」

  說完這話,周鈞和孔攸的臉上,都不見輕鬆,二人均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

  周鈞愁苦,是因為新的歷史,與史書中相比,已經越來越脫離控制了。

  就拿叛軍兵力來說。

  在史書中,安祿山起兵時,麾下只有十五萬的軍隊,在攻下長安之後,雖然經歷了一系列的募兵、調度和俘虜,兵力峰值也不過才達到二十七萬左右。

  但在這段新的歷史之中,由於回紇常年內亂,河北趁機吞沒漠北部族,多得數萬士卒;畢思琛頂替封常清,去往洛陽募集新兵六萬,結果在虎牢關大敗,使得安祿山平白又獲得三萬青壯俘虜;哥舒翰在史書中,本來與楊國忠有一段時間的蜜月期,但在新歷史中,因為周鈞一事,二人又勢同水火,結果將潼關二十萬大軍悉數帶出,又平白無故給叛軍提供了大部俘虜。

  這樣算下來,新歷史之中的叛軍,在攻下長安之後,兵力峰值已經達到了令人咋舌的四十萬。

  這個數字,要比史書中的叛軍,多出了十來萬,甚至與大唐往日裡的常備軍數量基本持平。

  歷史變化到這個地步,周鈞不僅始料未及,同時也是頭疼不已。

  就在抓頭的時候,周鈞發現孔攸一臉的凝重,不由問道:「伯泓,你在想些什麼?」

  孔攸拱手說道:「主家,攸正在憂慮一事。」

  周鈞:「何事?」

  孔攸:「我憂慮之事,乃是太子。」

  周鈞一愣:「李亨如何了?他已經被陛下貶為庶人。」

  孔攸:「陛下雖然寫下廢黜太子的聖旨,但眼下洛陽、長安盡入敵手,四面叛軍聚集,大多官驛都已經廢棄,聖旨寫下之後,根本無法到達全國州縣。」

  周鈞聽到這裡,終於反應過來,朝廷的聖旨傳達下去,是要靠著各地州縣官驛的。

  一旦官驛癱瘓,那麼聖旨無法達到下級,效力將會大打折扣,更何況現在東西二都,連朝廷都已經沒了,政令不通的情況,將會更為嚴重。

  周鈞:「李亨手中只有兩千禁軍,眼下又是兵荒馬亂,又能去往何處?陛下北巡,安西北庭朔方三軍整編,接下來怕是要和史思明有一場大戰。」

  孔攸聽到這裡,點頭道:「主家所言極是,比起太子,眼下河北才是破局的關鍵。」

  說到這裡,二人不再去談論李亨,轉而去商討如何應對河北的史思明。

  大唐奴牙郎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