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一錘定音

  兵變開始時,周鈞帶著孫阿應和孔攸,早就伏在附近的丘陵上,靜靜觀看著事態的變化。(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麾下的三百親兵,則埋伏在不遠處的樹林中。

  實際上,早在安史之亂開始前,周鈞和孔攸就開始布置之後的計劃。

  花瓊樓的情報,灞川營產的變賣,大磧商路的反覆,軍鎮與士族的矛盾,公主府與宮中的交往……等等,統統成了伏手,為的只是一件事——馬嵬坡兵變。

  起初,周鈞還擔心馬嵬坡之亂,恐怕會出現變數。

  但是,藉助解琴提供的無數情報,還有孔攸反覆進行的推算,這一次兵變,與史書相比,除了個別細節有些差異,整體的大方向卻是不會改變。

  既然確定了事情的走向,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應對這次兵變。

  第一,楊氏一族把持朝政,向來與周鈞為敵,又深得李隆基的信任,於情於理都應該被剿滅。

  第二,陳玄禮的兵變,倘若中間出了紕漏,就會轉變為大亂,甚至李隆基被亂兵所殺,也會成為可能。

  孔攸就此分析,太子李亨最佳的上位策略,是趁著兵變之時,鼓譟士卒叛亂,再殺掉皇帝。這樣一來,可以將皇帝身死的罪名,統統推至陳玄禮的身上,而太子就可以趁勢掌權。

  所以,馬嵬坡之變中,要確保李隆基不能死。

  第三,太子下轄兩千禁軍,必定與陳玄禮商議過兵變之事。由於身份特殊,不便出手,太子必定是作壁上觀。那麼,如何揭露太子和陳玄禮的密謀,再使得李隆基疏遠太子,就是這次行動的一大難題。

  因此,周鈞和孔攸總結下來,馬嵬坡之變,想要獲利最多,必須要做到以下三點:一、誅滅楊氏一族,二、李隆基不能死,三、必須揭露太子的密謀。

  既然定下了計劃,那麼接下來,就是實施了。

  陳玄禮率軍屠殺楊氏一族時,孫阿應向周鈞來報:「太子下轄的兩千禁軍,剛剛拔營,正在向這裡靠近。」

  孔攸聞言說道:「太子也在關注這裡的態勢,隨時打算發動。所以,主家等會行動起來,一定要快,萬萬不可給敵人喘息之機。」

  周鈞點頭。

  陳玄禮領兵圍住天子駐地時,孫阿應問道:「能出手了嗎?」

  孔攸搖頭道:「還不是時候。」

  高力士勸說無果,李隆基親自出營,勸說陳玄禮退兵,依舊是失敗。

  萬般無奈之下,李隆基只能同意處死貴妃。

  孫阿應眼見李隆基回營,再次問道:「現在可以了嗎?」

  孔攸搖頭道:「還差一點火候。」

  遲遲不見貴妃的屍體,營外的士卒們,在一些別有用心者的鼓譟下,逐漸開始變得不耐煩起來。

  有士卒大聲喊道:「陛下獨寵貴妃,為了她連江山都丟了,又何嘗在乎過吾等的死活。」

  有士卒又喊道:「大好的山河皆落於叛軍之手,陛下連一女子都不肯殺……要我說,不如退位算了!」

  聽見鼓譟之聲越來越大,陳玄禮此時也察覺出不對來。

  他抽出劍,一劍砍斷了營門的立木,怒目大吼道:「爾等皆是大唐之卒,怎敢說出這種無父無君之言!再有犯者,如同此木!」

  見陳玄禮發怒,士卒慎言,雜聲漸小。

  孔攸此時對周鈞點頭說道:「主家,是時候了。」

  周鈞點頭,從坡上站起身,又向身旁的孫阿應打了個手勢。

  孫阿應將手指放在口旁,打了個唿哨。

  不久之後,不遠處傳來轟隆隆的馬蹄之聲。

  周鈞麾下的騎軍,盡數來到坡下。

  周鈞、孫阿應和孔攸紛紛上馬,接著向營地全速衝去。

  「微臣周鈞,救駕來遲!」

  騎在馬上的周鈞,先是一聲大吼,接著張弓搭箭,一箭射死了一名禁軍士卒。

  麾下的三百親兵,也紛紛發矢。

  一時之間,圍在營地周圍的禁軍士卒,猝不及防,死傷慘重。

  周鈞眼見禁軍大亂,再次喊道:「放下武器,跪在地上,可饒爾等不死!」

  陳玄禮麾下的禁軍,平日裡少見戰陣,對上邊軍出身的周鈞親兵,幾乎沒有任何的抵抗之力。

  僅僅只是半刻鐘的功夫,禁軍全部跪伏在地,求饒連連。

  控制了兵變之後,周鈞孤身一人,走入營門,跪在中帳外,再一次喊道:「微臣周鈞,救駕來遲,還請陛下恕罪!」

  中帳大門先是開了一條縫,有一內侍探出了腦袋。

  當他看見周鈞的臉孔,止不住喜悅,朝身後大喊道:「真的是周駙馬!周駙馬來救駕了!」

  不多時,中門大開,李隆基從房中顫顫巍巍的走了出來,慢慢扶起周鈞,滿臉淚水的哽咽道:「朕幾乎遭了毒手,幸得吾兒來了!」

  周鈞向李隆基躬身道:「臣聽聞潼關失守,擔憂陛下,亦擔憂家人,故而將大軍留在涼州,斗膽只帶了三百親兵,前來面聖……不曾想,這裡居然出了此等禍事。」

  李隆基緊緊握住周鈞的手臂,激動到語不成調:「祿山害朕,哥舒翰也欲害朕,就連陪伴朕四十年的陳玄禮,也對朕刀槍相向……朕雖是天子,卻舉目無親!唯有朕的女婿周二郎,才是真正的忠臣啊!」

  高力士此時也走了出來。

  李隆基看見高力士,突然想起了什麼,連忙丟下周鈞,飛快的跑進內廂。

  楊玉環躺在摺椅上,眼睛緊閉,脖子上依舊還留著青紫的痕跡,整個人完全昏迷了過去。

  李隆基見狀大驚失色,連忙走到楊玉環的身邊,小心試了試後者的鼻息,發現仍有熱氣,心中這才稍安。

  高力士走到李隆基身後,說道:「陛下,駙馬來的及時,老奴及時住了手……貴妃性命無礙,只是受了驚嚇,便成了這樣。」

  李隆基聞言痛苦道:「尋太醫來,照顧好玉環。」

  高力士躬身稱是。

  出門之後,李隆基的心中,畏懼和愧疚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憤怒。

  李隆基走出營門,周鈞跟在他的身後,只見陳玄禮還有數百名禁軍,此時皆被捆縛在場院之中。

  惱怒不已的李隆基,走到陳玄禮的面前,一腳踹倒了這個陪在自己身邊多年的老臣,口中怒喝道:「朕有哪一點虧待過你?!」

  陳玄禮掙扎著跪在地上,沉聲道:「唐室淪落,山河破碎,此皆楊氏之罪。臣兵諫陛下,只為除掉國賊,臣自認無罪。」

  李隆基聞言,心中怒火更甚,正待下令處死陳玄禮。

  周鈞在一旁,裝作不解的問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兵變之初,太子下轄兩千精兵,就駐紮在不遠處,為何不見他領兵來救?」

  李隆基一愣,口中喃喃道:「是啊,朕還專門寫下一道聖旨,發給太子,讓他速速帶兵平亂……」

  想到這裡,李隆基心中一驚,向左右問道:「向太子傳旨的人呢?!」

  向太子傳旨的侍從,連忙出列,又向李隆基說道,聖旨早就交到了太子的手中,太子也說會儘快出兵。

  太子既然領了旨,但卻至今尚未趕到,那麼最有可能的便是,太子故意不肯發兵救駕。

  有著無數宮斗經驗的李隆基,此時看向陳玄禮,心中已經猜中了大概。

  但李隆基的內心深處,還是不敢相信,平日裡忠厚溫順的太子,居然敢幹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於是,李隆基再次下旨,令太子孤身一人,立即來大帳接受問詢。

  就在這時,孔攸來到周鈞的附近,又悄悄對後者微微點頭。

  周鈞心領神會,對李隆基說道:「陛下,臣的部下,抓到了幾名可疑之人。」

  李隆基:「可疑之人?」

  周鈞打了個手勢,有親兵將幾個五花大綁的禁軍士卒,帶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經過內侍的指證,這些假扮成禁軍士卒的人,居然都來自東宮。

  李隆基此時又驚又怒。

  即便這群東宮的人,寧死不肯說出細節,他也能猜到太子與陳玄禮勾結,主導了這一次兵變。

  陳玄禮從看見東宮之人被抓開始,就知道事情已經脫離了控制,再這樣下去,太子恐怕也會被牽連進來。

  他跪伏在地,又將額頭抵在地面,對李隆基哀聲道:「兵諫一事,是老臣一意孤行,與太子絕無干係,還請陛下明鑑。」

  李隆基向來是多疑之人,陳玄禮不說這話還好,說出口來,反而使得前者篤定了猜測。

  眾人在場院之中等待了許久,向太子傳旨的內侍,終於是趕了回來。

  內侍向李隆基來報,太子說稍後便會孤身來大營,向陛下請罪。

  又過了一會兒,眾人沒有等來太子孤身前來,卻等來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消息。

  太子率領兩千禁軍,離開了駐地,不見了蹤影。

  聽見這個消息,李隆基當場氣到險些昏厥,回過神之後,他連下了數道命令:

  一、處死陳玄禮和那些參與兵變的禁軍士卒。

  二、下旨將李亨廢為庶人,抓捕一干亂黨歸案。

  三、周鈞護駕有功,封為輔國大將軍,正二品,賜同爵。

  大唐奴牙郎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